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

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

ID:48063590

大小:727.0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20-01-13

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_第1页
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_第2页
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_第3页
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_第4页
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实验三 牛津杯法抑菌试验.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三牛津杯法抑菌试验 (杯碟法)扩散法又包括纸片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由于扩散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已经被大多数实验室和基层单位所采用稀释法包括试管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最低抑菌浓度(MIC)。扩散法药敏试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是指对敏感性不能预测的分离菌株进行试验,测试抗菌药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以指导选择治疗药物和了解区域内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经验性治疗选药药敏试验方法主要有两种,即扩散法和稀释法。其中扩散法属

2、手工测试方法,通过测试药物纸片或者牛津杯在固体培养基上的抑菌圈的大小,判断细菌对该种药物是否敏感。稀释法包括试管稀释法和微量稀释法,通过测试细菌在含不同浓度药物培养基内的生长情况,判断其最低抑菌浓度(MIC)。由于扩散法操作简单,成本低,已经被大多数实验室和基层单位所采用。扩散法又包括纸片法、牛津杯法和打孔法。将培养基平板置培养箱中培养,一方面试验菌(指示菌)开始生长繁殖;另一方面抗生素呈球面扩散,形成递减的梯度浓度,离杯越近,抗生素浓度越大,离杯越远抗生素浓度越小。在牛津杯周围抑菌浓度范围内的细

3、菌的生长被抑制,形成透明的抑菌圈。抑菌圈的大小反映测试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药敏实验)或药物对指示细菌的抑菌程度(抑菌试验)。一、实验原理抗生素浓度越高,抑菌圈越大。在抑菌圈的边缘处,琼脂培养基中所含抑菌物质的浓度即为该菌悬液中对该种指示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抑菌圈直径与药物对测试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呈负相关,即抑菌圈愈大,MIC愈小。一、实验原理二、实验材料培养基:牛肉膏蛋白胨固体培养基菌种:大肠杆菌(E.coli)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枯草芽孢杆菌(Ba

4、cillussubtilis)药品:阿莫西林、黄芪多糖、其他:牛津杯、培养皿、酒精棉、酒精灯、涂布器、移液枪、1mL、200uL枪头、恒温培养箱、超净工作台、接种环“牛津杯”是放被测抗生素的不锈钢小管,小管内径为6mm,外径为8mm,高10mm的圆筒形管子,管子的重量尽可能相等。牛津杯三、实验操作1.倒平板:将已灭菌的琼脂培养基加热到完全融化,倒在培养皿内,每皿约20ml,凝固。2.标记:菌种、牛津杯摆放位置、药物及其浓度3.制备菌悬液:用生理盐水洗下试管内的菌苔并稀释。4.菌液涂布:吸取1mL菌

5、液入平板表面,用涂布器涂布将菌液涂布均匀5.摆放牛津杯:在培养基表面垂直摆放牛津杯,轻轻加压,使其与培养基接触无空隙。6.加入待检药液:在杯中加入不同稀释度的药液或待检样品。7.孵育:加满后在37℃培养16~18h。8.结果报告:用毫米尺量取抑菌圈直径,参考表的标准判读结果,按敏感(S)、中介(I)、耐药(R)报以牛津杯周围没有肉眼可见生长物区域为抑菌圈,根据抑菌圈直径大小判断细菌对抗菌药的敏感性。药敏试验结果判定标准:抑菌圈直径(毫米)>20极敏感15-20高敏感10-14中敏感<10低敏感0不

6、敏感注意事项在超净工作台中或酒精灯旁操作平板倒好,一定要平牛津杯立直,才能保证杯内抑菌物质均匀的向四周扩散牛津杯均匀摆放于培养基上,位置安排适中,防止出现抑制圈重叠,可在平皿中央摆一个,外周等距离摆5-6个。思考题青霉素、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抗菌机制如何?药敏试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简称药敏试验,是指对敏感性不能预测的分离菌株进行试验,测试抗菌药在体外对病原微生物有无抑制作用,以指导选择治疗药物和了解区域内常见病原菌耐药性变迁,有助于经验性治疗选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