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几个要点探讨.pdf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几个要点探讨.pdf

ID:48123537

大小:1.30 MB

页数:1页

时间:2019-11-27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几个要点探讨.pdf_第1页
资源描述:

《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几个要点探讨.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几个要点探讨高玉华李乃元(青岛市黄岛区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山东青岛266400)摘要:在新时期背景下,海绵城市建设成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过程中,要立足于我国可持续发展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低影响开发为规划设计基础,做好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的目标安全控制,这样才能提升城市开发理念转型、实现雨水经济有效利用,创建出有中国特色的海绵城市建设健康发展之路。关键词:海绵城市;建设规划;要点中图分类号:TU99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3024(20

2、17)02—0081—011海绵城市概述过对城市河流、湖泊、水渠等资源进行保护,以获取充分的涵养水源;对湿地、林地、草地等加强保护,使城市保持良好的海绵城市是一种形象的表述,是指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水文特征;对受到破坏或开发过度的水生态环境进行修复,并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在此基础上加强保护,营造出良性的生态空间。之为“水弹性城市”。海绵城市是指城市系统具有海绵的特性,3.3.2保护原有生态系统。对城市河流、湖泊、沟渠、坑塘、可适应气候变化及环境变化,即便遇到自然灾害,也可通

3、过自湿地等原有生态系统加大保护力度,减少开发建设活动对原有身“弹性”对自然灾害产生抵御作用。雨水季节时,海绵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维持其良好的涵养水源功能。对于降雨量较可通过吸水、蓄水、净化水等作用对水资源进行贮存,并加以大的城市,要加强保护原有的林地、草地、湿地,并采取生态利用,极大程度提升了水资源利用率,保证了城市用水需求。修复手段对已破坏的自然环境进行修复,增强城市生态系统对2海绵城市建设规划中存在的若干问题雨水的吸收、渗透、净化功能。2.1规划理念滞后。传统城市规划政策大多出于从局部实3.3.3绿地广

4、场规划。规划措施如下:合理规划设计公园践中获得的经验,是一种经验的推广,而不是把经验总结上升的开敞空间,处理好公园与周边环境的关系,使公园成为吸收为理论,然后在理论指导下设计政策。如城市理论作为城市规和净化雨水的处理场地;对于面积较大的城市广场要建设透水划实践的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到目前我国大多城市发展依然路面,并将雨水调蓄设施设置在广场地下空间,一方面便于超是“唯规模论”,对城市功能、形态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研究不足,标暴雨的临时滞留,另一方面便于储存雨水用于绿化。忽略对城市历时性的空间形态机理分析,更难以与

5、海绵城市低影3.3.4城市道路规划。城市道路规划要以满足基本交通功响的开发理念相融合,由此制约、阻碍了海绵城市相关决策设计。能为前提,结合道路绿化空间,以及道路自身的承载要求,采2.2问题与目标脱节。海绵城市建设是以多目标的制定和取以下规划措施:加大对建设透水路面的可行性分析,尽量在优化为目标,针对城市内涝、径流污染、生态恶化等多方面问人行道、非机动车道上建设透水路面,而在荷载较高的行车道题进行规划设计处理。然而在具体实践中,往往不能准确把握上慎重建设透水路面;在道路两旁的绿化带处建设凹式绿地系关键问题,由

6、此也不能因地制宜的确定核心目标,盲目套用模统,增强绿化带对雨水的渗透力和储存能力;人行道的树木栽式现象普遍存在。种要推广LID树池形式,消减路面上的径流水量。2.3水危机问题与目标问题。在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3.3.5地块内部规划。在城市地块内部进行小规模雨水系统可能会遇到一系列的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恶化、径流污染严重开发建设,推广低影响开发设施,具体包括凹式绿地、屋顶绿化、等。针对多重问题,需要制定与优化多个目标。但是,在实际雨水花坛、透水路面等。对于新建小区,可尝试建设雨水综合的建设规划过程中,由于存在

7、的问题较多,往往导致不能准确利用系统,提高雨水收集、储存、利用效率;对于城中村或老把握核心问题,进而出现无法确定核心目标的问题。如果盲目城区,合理建设低影响开发设施,降低该区域的内涝风险。套用《指南》中的模式,则会导致规划设计不合理。3.3.6实现层次化规划。对生态斑块进行有效识别,对其中的自然遗产、动物保护区、植物保护区等充分保护;加强生3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的几个要点态绿道建设,利用生态绿道将散落的生态斑块进行联系,以形3.1规划程序。在建设规划海绵城市时,需按照以下步骤成多元化的生态系统,组织为生态环境网

8、络。通过植树造林、来实施:①全面评估区域场地总体情况,其中包括排水模式、水系沟通等,使人工水体与生态保护区有效连接;加强生态环流域、地质条件、植被、天然水体等;②确定城区雨水排水流境修复,对河道、湖泊等进行清淤、排污处理,做好水体净化域,以此来选择相应的基础设施技术;③根据具体的流域,规工作,构建良性循环水系;加强城市人工湿地建设,充分发挥划上述措施,比如适用的街坊地块等。湿地水源涵养、观光等功能。3.2南北方自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