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

ID:48304030

大小:124.01 KB

页数:16页

时间:2019-11-06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1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2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3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4页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的教学及阅读提问》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宋词选读——送别诗一、学习目标1.能熟悉送别诗的常见意象,理解送别诗的常抒情感,分析送别诗的常见技巧。2.理解诗人送别友人的真挚而复杂的感受,树立积极向上的正确友情观。具体说来1.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在揣摩具体词句的同时着重体会其于沉静之中见深挚情感的艺术境界。2.李颀《送魏万之京》,重点掌握其炼句的技艺。3.李白《送友人》,理解李白送别诗的特色,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二、资料链接1、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期,因而古人更重离别。士大夫们送别,不光是备酒饯行,折柳相送,还常

2、常写诗送给行者(送别),或留给居者(留别),所以,表达离愁别绪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2、送别习俗:唱歌送别,喝酒送别,折柳送别3、送别诗常用意象:空间意象:长亭、灞陵、南浦;时间意象:秋、黄昏、月夜、清晨;其他意象:杨柳、柳絮、杨花,明月、夕阳,孤舟、孤帆、流水、酒等。4、从风格上来看,送别诗分为两类:伤感型和豪迈型。(一)陈子昂《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1、读题目,明题材,说感情。2、读作者,陈子昂,家世豪富,少任侠,性情豪迈,年十八始发愤读书,二十四岁举进士,官至右拾遗,多次上书论政,陈述时弊。后被诬陷入狱,忧愤死于狱中,

3、时年42岁。他反对齐梁的浮艳文风,力主恢复汉魏风骨。复习《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表现出他的怀才不遇,他的不平,他的忧愤,他心底的波澜。)时年26岁的陈子昂离开家乡奔赴东都洛阳,准备向朝廷上书求取功名,临行前有人设宴欢送他。席间友人的一片真情触发了作者胸中的诗潮。3、读诗句,注意字音(绮筵、没)和句中停顿。4、读注释,探诗意。(请整体理解,补出跳跃的内容,用现代语言译写。)春夜别友人二首(其一)陈子昂16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离堂思琴瑟,

4、别路绕山川。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明亮的蜡烛吐着缕缕青烟,高举金杯面对精美丰盛的席宴。饯别的厅堂里回忆着朋友的情意融洽,分别后要绕山过水,路途遥远。宴席一直持续到明月隐蔽在高树之后,银河消失在拂晓之中。走在这悠长的洛阳道上,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相会?5、读提问,作解答。(1)该诗从体裁分是一首五言律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送别诗,诗人是如何通过空间和景色的转换来表达离别之情的?(教材P5第4题)【答】诗人先写离别时的华筵(室内)的人和物,再写朋友告别时(室外),突出表现了朋友依依惜别之情。诗人是根据离别的时间顺序

5、来安排空间的景色的转换的,景色随着空间而变化,情感随着景色的变化而加深。(2)指出“银烛吐青烟,金樽对绮筵”这两句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答】用了拟人的手法。“吐”“对”分别写出了离别的筵席将结束,分手在即的撩人心绪和寂静状态。“吐”“对”二字用得最为传神。“吐”字,使人想见离人相对无言,怅然无绪,目光只是凝视着青烟出神的神情;“对”字,其意是面对华筵,只有劝君饮酒,再没有可以劝慰的话了,于沉静之中更见别意的深沉。(3)这首诗歌的颔联是怎样表现离愁别绪的?试从内容与艺术手法的角度来分析。【答】①运用典故,“琴瑟”典出《

6、小雅·鹿鸣》“我有嘉宾,鼓瑟鼓琴”,是借用丝弦乐器演奏时音韵谐调来比拟情谊深厚。诗人在别离之际“思琴瑟”,可见友情之深。②情景交融,“绕山川”表示道路遥远,“别路”迢遥,恨“山川”之缭绕,不由使人泛起内心的波澜,写出了离情的缠绵。(4)古人创作诗歌大都精于炼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哪两个字特别传神?请简要说出好在何处。16【答】一个“隐”字,一个“没”字两字特别传神。“隐”字写出高高的树阴遮住了西沉的明月;“没”字写出了银河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的难舍难分的心绪。(二)李颀《送魏万之京》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

7、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清晨听到游子高唱离别之歌,昨夜下薄霜你一早渡过黄河。怀愁之人最怕听到鸿雁鸣叫,云山冷寂更不堪落寞的过客。潼关晨曦催促寒气临近京城,京城深秋捣衣声到晚上更多。请不要以为长安是行乐所在,以免白白地把宝贵时光消磨。1、读题目,释题意。2、读作者。(见注解)3、读诗句,注意字音(砧)和句中停顿。4、读注释,探诗意。5、读提问,作解答。(1)诗的开头两句为什么不按时间先后的顺序来写?诗的开头先说魏万走,后点出前一夜的景象,这是为了突出送

8、别。(2)简要分析诗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气氛?对表现情感有什么作用?诗中用“微霜”“鸿雁”等词语,表明送别的季节;又用“初渡河”“催寒近”拟人手法,营造了送别时深秋萧瑟的气氛,从中表达出诗人送别的悲愁难抑,黯然神伤的情绪。(3)颔联和颈联写景主要运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