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pdf

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pdf

ID:50217342

大小:127.01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3-09

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pdf_第1页
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pdf_第2页
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pdf_第3页
资源描述:

《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与总结.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菌种的筛选设计实验王拓环工1215802112012淀粉降解菌的分离与筛选实验实验目的(1).掌握微生物分离和筛选的基本方法及技术(2).巩固微生物实验操作的能力实验材料实验仪器500ml烧杯*1,500ml锥形瓶*1,250ml锥形瓶*1,培养皿*10,试管*5,1ml移液管*1,10ml移液管*1,酒精灯*1,加热套*1,棉塞,棉绳,报纸若干。实验药品活性污泥,(NH4)2SO45g,KH2PO45g,淀粉5g,蛋白胨1.5g,牛肉膏3g,琼脂8g,蒸馏水400ml,(盐酸,氢氧化钠适量)实验方法实验原理淀粉酶能使淀粉分解成葡萄糖,而淀粉与碘液发生反应形成蓝色化合物,葡萄糖不与碘液发生反应

2、形成蓝色化合物。能分泌淀粉酶的菌落能在周围形成淀粉圈,从而通过碘液即可筛选出淀粉酶产生菌。在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通过初筛、复筛等过程可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初筛是对所得的纯种进行检测。由于淀粉酶是胞外酶,在分离培养基中加适量可溶淀粉通过平板透明圈法来检测淀粉酶产生菌。筛选透明圈比值大的菌株接种到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实验步骤1.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培养基(NH4)2SO45g,KH2PO45g,淀粉5g,蛋白胨1.5g,牛肉膏3g,琼脂8g,蒸馏水400ml,pH7.0—7.5放于烧杯在加热套上加热,待瓶中颗粒完全融化后停止加热并倒入锥形瓶(500ml)然后用棉塞塞住瓶口,再用棉绳系好。试管、培养皿、移液

3、管、锥形瓶一同高压蒸汽灭菌。2.培养取5支试管(无菌),用移液管(无菌)吸取1mL活性污泥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后即为10-1,再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1的菌悬液1mL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l0-2稀释液,照此方法分别制成l0-3~l0-5的稀释液。将10-1~10-5稀释液1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用对应的移液管按浓度顺序依低到高分别往培养皿中各加1ml菌液,并标注对应的标签为10-1~10-5,在无菌条件下往各个培养皿中加入加热后适当温度的培养液,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24h(可适当延长)。3.初筛制作两个平板,在长出的菌落中,找出独

4、立菌株并滴加碘液,挑取有淀粉水解圈的单菌落,在两个平板进行划线并培养24h(37℃)(时间可调整)。4.复筛(周五)两个平板初筛菌株在同一块平板上分别划线培养,培养72h(37℃)(时间可调整)。5.精筛用滴加碘液的方式挑选出最佳菌株6.菌种鉴定最后通过观察筛选到的菌株的菌落大小、形态,颜色及革兰氏染色等情况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初步鉴定。实验过程按照试验设计步骤的大方向进行试验,个别细节有所改变,具体过程及试验时间如下:(1)配置固体淀粉培养基固体培养基(NH4)2SO45g,KH2PO45g,淀粉5g,蛋白胨1.5g,牛肉膏3g,琼脂8g,蒸馏水400ml,pH7.0—7.5放于烧杯在加热套上

5、加热,待瓶中颗粒完全融化后停止加热并倒入锥形瓶(500ml)然后用棉塞塞住瓶口,再用棉绳系好。试管、培养皿、移液管、锥形瓶一同高压蒸汽灭菌。(2)培养取5支试管(无菌),用移液管(无菌)吸取1mL活性污泥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后即为10-1,再用无菌移液管吸取10-1的菌悬液1mL放入装有9.0mL无菌水的试管中吹吸数次混匀即为l0-2稀释液,照此方法分别制成l0-3~l0-5的稀释液。将10-1~10-5稀释液1mL涂布于平板培养基表面。用对应的移液管按浓度顺序依低到高分别往培养皿中各加1ml菌液,并标注对应的标签为10-1~10-5,在无菌条件下往各个培养皿中加入加热

6、后适当温度的培养液,置于37℃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h。培养24h后取培养基进行观察,并无明显菌落生成。(3)初筛经48h培养后已经有较多菌株生成,通过滴加碘液选取几株长势较好,水解圈较大的菌株制作两个平板,在长出的菌落中,滴加碘液选取的菌株挑取出来,在两个平板进行划线并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72h。(5)复筛选取两个平板中经初筛后长势较好的菌株在同一块平板上分别划线,在37℃的恒温箱中培养24h实验结果菌种鉴定最后通过革兰氏染色对筛选到的菌株进行鉴定。染色后的显微观察图(图三)最终观察发现该菌落为白色湿润,易挑取。革兰氏染色后的显微观察为红色杆状菌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