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

ID:50381913

大小:32.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20-03-08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_第1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_第2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_第3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_第4页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尊重平等教育理论.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尊重平等教育理论陈会昌  按:在“九五”期间,我曾主持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社会经济转型期中小学生的个性、品德发展与教育》,并在完成该课题的时候提出了一个理论框架。该框架曾在本刊发表过。现在,经过反思和实践,我又对这个理论框架作了某些修改,希望它更加完善。和原来的理论框架相比,增加的东西主要有:(1)关于“两颗种子”的思想;(2)尊重平等30条增加到68条,原来的30条只是针对教师的,现在的68条中,前30条仍然是针对教师的,第二个30条是针对学生的,最后有8条对尊重平等内涵的理解;(3)当前我国学校教育中的核心人格价值与核心道德价值;(4)把态度学习放在重要地位,这一部分根据国际上教育心

2、理学理论倾向的变化以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态度学习的重要性作了分析;(5)我们的教育理想。  现在的这个理论框架包括八个部分:(1)实施尊重平等教育;(2)人格全面和谐发展教育;(3)把态度学习放在重要位置;(4)德育的自我-他人模式;(5)加强外控,引导内控;(6)激趣、启思、导疑;(7)教师的自我教育;(8)我们的教育理想。  这个理论框架,是我们的《尊重平等教育与德育改革》课题的指导性理论思想。各子课题承担单位无论承担什么子课题,都应该以这个理论为出发点,再结合本校的具体情况和研究结果,提出自己的研究结论或理论。在2003年9~11月间,我对北京、湖北、河南、四川、江苏和上海等地的

3、各实验学校进行了考察,发现有不少实验学校的不少参研教师,并不了解我们的尊重平等教育理论,这反映在他们在课题指导座谈会上的发言以及他们撰写的文章中。在很多老师的心目中,存在着对“尊重平等教育”的这样那样的误解。  在教育史上,卢梭、蒙台梭利、杜威等人都曾提出过要尊重学生的思想。我们的尊重平等教育理论,是在这些教育家的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是又和他们的理论不同,因为,我们这个理论是在有几千年儒家思想传统的中国土地上提出来的,我们既要继承我们民族传统中的精华,又要吸取西方理论中的好东西。如果孤立地不把西方人提出的教育理论拿来,并不一定适合我国的文化,也并不一定能很好地解决我国的问题。只有用我

4、们自己的理论,才能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前言:为什么要尊重学生  1“两颗种子”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两颗种子,一颗是学习社会期望的知识、技能,完成成人要求的任务;另一颗种子是出于个人的兴趣、动机、愿望而做的事情,从而实现个人理想。对中国学生来说,前一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而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贫瘠,相反,西方国家的学生,情况相反,第一颗种子的生长环境可能不如我们,但是第二颗种子的生长土壤比较肥沃。  我们的教育改革目的是,把中国的教育环境与西方的教育环境进行优势互补,在发扬我们的优势的同时,改善我国学生第二颗种子的生长环境。  从心理机制的角度看,两颗种子指的都是心理的东西,心理特

5、征或人格特质。第一颗种子的核心品质是自我控制力,是控制自己、按照外界环境提出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任务的能力。第二颗种子的核心成分是自主性和创造性,是出于个人内在兴趣和动机,自动地发起做某些事情的能力。  2两个事实:一个悖论  下面两个事实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由于这“两颗种子”的成长情况不同而导致的结果。  第一个事实是:国内外心理学者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是世界各民族中最高的;中国中小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外心理测量专家的研究证明,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无显著差异;东亚人和犹太人的智商略高于昂格鲁-撒克逊白种人;更高于美洲的西班牙后裔和非洲人后裔。1980年代以后,中国

6、中学生参加国际奥林匹克数理化竞赛成绩卓著。中国小学生的数学成绩明显高于美国小学生。  第二个事实是:自1901到现在,华人获诺贝尔奖的只有8人,其中获诺贝尔科学奖的6人;但犹太人获诺贝尔奖的人数超过240人,是世界各民族平均数的28倍,是华人获奖人数的40倍。美国的“常青藤大学”中,犹太人占一流教授的25%,华人只占2%。美国航天科学家中,犹太人占60%,华人寥寥无几。另外,华人在涉及创造性的各种世界比赛中获奖很少,这包括建筑设计、美术、音乐创作、记录片、广告片、服装设计等等。  这两个事实形成了一个悖论:华人的智力并不一定比其他民族低,但是获得高水平成就的人很少,这是否可以用东亚人的创

7、造力普遍比较差来解释呢?同属东亚人的日本,现在已经有十几人获得诺贝尔奖,而且其中有几人是在日本本土获得的。  能否获得诺贝尔奖,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科学研究水平高低,它是由很多因素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教育与文化。我们作为教育者,必须对这些事实进行反思。  3取得高水平成就的心理条件  通过对诺贝尔奖获得者和其他高成就者的自传、传记的分析,我们发现,取得高水平成就需要的心理条件主要有:  (1)对自己感兴趣事物的巨大的内在兴趣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