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

ID:50769325

大小:78.0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3-14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_第1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_第2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_第3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_第4页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中历史必修二知识结构必修二经济(物质文明)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与特点【知识结构】1、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①耕作方式:“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2、耕作技术的演进②生产工具:汉代的生产工具、牛耕的演变、灌溉工具。③水利事业:战国时期兴修的都江堰、郑国渠一、农业经济①商周时期的井田制;3、古代土地制度②封建土地所有制的三种形式;③封建社会土地兼并现象4、古代赋役制度5、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1、三种形态: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古①纺织业:类型、发展概况代二、手工业经济2、主要成就②冶炼业:类型、发展概况中③陶瓷业:发展概况国3、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

2、征:经经1、古代历朝商业活动概况:济三、商业经济2、历代“市”的发展:基3、商业都会的崛起:本4、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特点:结构①含义:与1、重农抑商政策②产生标志:特③产生原因:点四、经济政策④特点(表现):⑤评价①秦朝:统一度量衡和统一货币②历代对私营工商业的管理2、工商业的管理A含义③“海禁”政策B产生原因:C影响①产生概况:3、资本主义萌芽②特征:雇佣关系③发展状况及原因: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知识结构】1、鸦片战争前中国经济结构: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①解体标志:一、背景:鸦片战争后②具体表现:中国经济结构变动(1)自然经济开始解体③解体原因:2、鸦片战

3、争后经④过程特点:济结构的变动⑤解体影响:(2)近代工业产生:外资工业、民族工业①时间:19世纪六七年代(1)洋务企业②概况:军事和民用工业③影响:中国近代化开始起步1、兴起A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使自然经济逐渐解体①原因B外商企业、近代洋务民用企业的促进(2)民族资本C封建社会内孕育着资本主义萌芽近主义企业②概况:时间、地点、途径、典型企业代③影响:中①列强资本输出,中国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破坏;国(1)原因②清政府放宽了民间办厂的限制。资③“设厂自救”、“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本2、初步发展(2)概况:19世纪末至一战前;企业家:张謇;荣宗敬、荣德生。主①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

4、一股新气息。义(3)影响②有利于民主思想的传播的③为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奠定经济和阶级基础。曲①辛亥革命推动折二、民族工业②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提倡国货发曲折发展(1)原因③“发展实业”和“实业救国”爱国思潮的推动展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概况:一战期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迅速。3、短暂春天①畸形发展:主要分布东南沿海地区;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极为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3)特点②经济结构中,外国资本仍然超过民族资本,控制中国经济命脉;自然经济仍占绝对优势;③“春天”短暂,昙花一现。(1)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4、短暂发展

5、①人民群众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洋货、提倡国货;(2)原因②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促进;③国民政府的“币制改革”(1)时间:国民政府统治后期5、陷入困境①抗战时期,日本侵略军的劫掠,遭受沉重打击;(2)原因②国民党的内战、通货膨胀政策;③美国的侵略,官僚资本压迫,繁重的捐税等1、影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有利和不利因素三、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命运2、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地位和作用:3、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历程的启示:专题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基础:建国头三年国民经济的恢复。主要措施有: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制定:内容:“一化三改”;评价:建设与改

6、造同时并举。一、社会主义3、一五计划制定:任务:“一个重点,二个基础”;意义:社会主义建设起步。制度建立①特点:(1)工业化建设②成果及顺利进行的原因:4、一五计划的实施③完成的意义:(1953—1957)①改造形式:生产合作社、国家资本主义等(2)三大改造②实质:变革生产关系的社会主义革命③评价:公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中A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中共“八大”国①曲折过程B探索失误: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社1、十年建设C调整恢复:农村纠左、“八字方针”会二、社会主义建②评价:虽有挫折,但成绩是主要的。主设曲折发展①“文革”对经济建设的破坏和影响义2、十年

7、动乱②周恩来、邓小平领导的调整建③“文革”的教训设道①工作重点的转移(政治路线拨乱反正):路(1)内容②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的含义、原则。的1、历史性的伟大转折③思想、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探(十一届三中全会)(2)意义: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标志索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到来。①原因:(1)突破口:农村②步骤:③意义:①起步的标志:2、经济体制改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②中心环节、措施、原则:三、改革开放③意义:伟大历程①南方谈话:内容、意义(3)经济体制改革新的发展时期②中共十四大:内容、意义(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