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

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

ID:52426892

大小:73.50 KB

页数:21页

时间:2020-04-06

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_第1页
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_第2页
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_第3页
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_第4页
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伦理学课件——美德论(上).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第八讲:伦理学的历史演变轨迹-----美德论(德性论)(1)美德论与功利论、义务论理论关注点的不同:行动,行动者;Doing(做事),being(做人);正确做事;君子、小人;高尚、邪恶;模范人物,树立榜样,培养品质;行动是否是最大化结果或行动是否遵守规则;从不同的角度探讨道德的性质:行动优于品质,品质优于行动。一、何谓美德二、何谓美德伦理三、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比较四、美德伦理的特征何谓美德:美德(virtue)意思是出色、优秀。美德是一类有着丰富特点的品格特征,正是这些特征将值得赞扬和钦佩的人与其他人区分开来。恶品以慷慨来举例:美德具有行为学的要素。美德含有情感的要

2、素。美德包含理智的要素。何谓美德伦理?美德伦理的目标是探讨一个人成为好人的标准和途径。注重行为者自身的德性或道德品质,把德性的形成、美德的培育看成是道德生活中最重要的事。美德看成是人之为人的规定;道德完善看成是人自身完善的过程;至善伦理;孔子所说恭、宽、信、敏、慧;仁、义、礼、智、信;君子;孟子所说的性善,养浩然之气,培养大丈夫品格;“什么样的品格使人成为道德上的好人?”或“为了培养品格,人应当怎样生活?”,“人的生存状态”应是怎样的等问题成为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核心问题。美德伦理的核心是重视美德,并把人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美德伦理的目的是为了描述什么样的品格才是令人景

3、仰的美德,而不是为了建立一系列法规式的道德规范。文艺复兴之后,以规则为基础的伦理学说长期占据主导地位。现代道德哲学家是以回答“什么是正当的行为”这样的问题开始的。每个人都应当按照能最大化地满足其个人利益的规则而行动(伦理利己主义)。我们应当按照那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最大多数人利益的规则而行动(功利主义)。我们的义务就是要按照那些具有普遍性的道德规则而行动(康德伦理学)。所谓的正当就是遵循由理性的、以个人利益为出发点的人们出于相互利益的考虑所同意制定的规则而行动(社会契约论)。以规则、行动为中心的理论,面临的问题:1、不同的理论,导致人们选择时的困难,评价时的无奈。导致社会

4、共同道德信念及共同价值观念的缺乏。2、唯规则论,而非主观愿意。1950年起,很多哲学家开始对现代道德学说所表现出来的这些特征不满。早期:英国哲学家G.E.M.Anscombe(安斯库姆)《现代道德哲学》(1958)1、犹太—基督教的长期统治,被约束、被允许等观念的流行,深深扎根在西方语言中;2、应当停止思考义务、责任、正当和权利等问题而返回到亚里士多德的思维方式。美德应当重新占据中心。转折:1981年AlasdairMacIntyre(麦金太尔)《追寻美德》《谁之正义?何种合理性?》《三种对立的道德观探究》形成他对现代西方伦理困境反思的三部曲。美德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比较1

5、、社会现实基础不同两个转变:熟人社会向陌生人社会的转变;熟人社会与陌生人社会的道德要求、道德期待、交往假设都非常不同。熟人社会看重德性;陌生人社会强调规则。共同体—德性本位社会向个体—能力本位社会的转变;“我们越往前追述历史,个人,从而也是进行生产的个人,就越表现为不独立,从属于一个较大的整体。”——马克思个体对共同体的依赖性造成了一种以共同体存在和发展为目的的价值理念。近代社会,生产力提高,交往范围增加,个人进行丰富的人际关系场所,独立性增强。由些,成为开展合作所需要的最低限度的道德水准的人成为必要。2、问题意识不同道德的基本问题是:一个人应当做什么以及应当怎样做?(

6、规范论)观念基础:做什么样的人,是个人自己的选择。任何其他人、社会都没有权利干涉个人的这一权利;伦理学自然也就没有必要去关注和研究人的内在道德品质,更不应当、也没有权利为所有人提供某种共同的、普遍的道德品质的模式。理论模式:寻找行为的普遍“应当”。道德的基本问题是:应当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德性论)观念基础:道德之为道德,在于一个人的品质,只有具备了内在的品质,才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只有有道德的人才能有道德的行为。理论模式:如何实现自我完善。3、道德教育实践上思路的不同美德伦理把重点放在道德人格培养上。道德人格培养最有效的方式:情感激发和榜样示范。规范伦理把重点放在道德规范

7、的论证、传授以及道德评价和认知能力的培养上。道德教育的最佳途径:明辨规则。美德伦理的特征:第一,内在性。德性内在地要求个体做或不做某种行为,而规范、制度则是从外部规定个体的行为。第二,自律性。个体的自我约束行为。第三,超越性。德性能够超越既有的规范、制度的局限,在规范、制度不起作用时发挥独特的作用。第四,丰富性。道德生活具有丰富性,非建立在单一的因素上。第五,有机性。每一个道德决定都离不开行动者自身所具有的判断力和实践智慧。它不是机械的,它是情景的、背景的和有机的。第六,美德伦理是“完善主义”。第七,美德伦理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体性和自主性。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