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

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

ID:52653465

大小:1.77 MB

页数:26页

时间:2020-04-12

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_第1页
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_第2页
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_第3页
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_第4页
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PPT专区-天天文库

1、题型四假设”型探究实验题的分析与策略“假设”探究实验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思路(1)要重视“假设”部分“假设”部分是这类题的基础,所提出的假设一定要具有合理性,切忌胡乱假设。若该部分出现问题,则后面的实验设计部分也就成了空中楼阁。高考试题为了降低难度,该部分往往是送分题,单从题中所给叙述就能找到答案。(2)重点攻破“设计”部分实验“设计”部分是这类题最主要部分,分值较大,因此要对该部分格外重视。“假设”探究实验题型的特点“假设”探究实验是安徽高考的常考题型,这类题集基本仪器的使用、物质的检验、实验设计于一身,综合考查学生的实验能力,主要有如下三个特点:一、二、(1)题目形式单一这类题一般由

2、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对提出合理假设(猜想部分),另一部分是对提出的假设做出验证(实验设计部分),在实验设计部分往往提供了所能选用的试剂和仪器,这样就限定了答题范围,同时减轻了教师的阅卷强度。(2)能力要求很高做好这类题要同时具备实验设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由于这类试题实验设计部分往往涉及物质的定性检验,因此对检验试剂的选择、加入顺序要特别注意,同时在设计实验时,要注意用准确的化学语言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叙述清楚。(3)考查范围很广这类题很难确定要考哪部分的内容,因为题中所涉及的物质或原理可能是中学所熟悉的,也可能是一种新信息,考查范围很广,所以我们要重点掌握这类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而

3、不要把精力放在猜题上。此类试题往往是因反应的温度、用量、浓度等发生改变而导致产物的多可能性,故在提出猜想时应从多方面考虑。确定组分型【典例1】▲某同学利用Al和Fe2O3进行铝热反应,得到的最终产物为疏松的褐色硬块,为了探究该物质的组成,他做了如下探究实验。(1)提出假设:假设1:该褐色粉末由Al2O3、Fe组成。假设2:该褐色粉末由Al2O3、Fe和另一种金属单质________组成。假设3:该褐色粉末由Al2O3、Fe和Fe2O3组成。(2)探究组成:基于假设3,以上述褐色粉末为样品,验证其组成。限选的实验仪器与试剂:烧杯、试管、玻璃棒、胶头滴管、药匙、过滤器;20%KSCN溶液

4、、3mol·L-1的NaOH溶液、3mol·L-1的HCl溶液、3mol·L-1的HNO3溶液、3mol·L-1的CuSO4溶液、0.01mol·L-1的KMnO4溶液、蒸馏水。请设计实验方案验证假设,并完成下表。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步骤2:步骤3:步骤4:解析铝热反应后的产物肯定有Fe、Al2O3,加入NaOH溶液无气泡产生,说明没有铝存在,再根据产物呈褐色推测反应物中Fe2O3应该有剩余,故褐色物质可能由Fe、Al2O3和Fe2O3组成;在这三种物质中Al2O3能溶于NaOH溶液,可用NaOH溶液实现Al2O3与其他两种物质的分离,然后再用盐酸鉴别有NaAlO2存在,可

5、证明Al2O3的存在,Fe可用CuSO4溶液鉴别,Fe2O3可用酸转化成溶液,然后用KSCN溶液证明有Fe3+存在,即可证明Fe2O3的存在。答案(1)Al(2)实验操作预期现象和结论步骤1:用药匙取少量粉末于烧杯A中,加入足量3mol·L-1的NaOH的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涤,滤液和滤渣备用粉末溶解且无气泡产生,说明粉末中可能含有Al2O3步骤2:取少量步骤1的滤液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逐滴滴加3mol·L-1的HCl溶液至过量有白色沉淀产生,然后沉淀又溶解,说明粉末中含有Al2O3步骤3:将步骤1的滤渣转移到烧杯B中,加入足量3mol·L-1的CuSO4溶液,充分搅拌、过滤,洗

6、涤滤渣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粉末中含有Fe步骤4:将步骤3的滤渣转移到烧杯C中,加入足量3mol·L-1的HCl的溶液,充分搅拌、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少量3mol·L-1的HNO3溶液,然后滴加少量20%KSCN溶液加入盐酸后固体部分溶解,向滤液中加入硝酸和KSCN溶液后,溶液变成血红色,说明粉末中含有Fe2O3叙述操作时做到条理性①检验固体样品时我们一般要把它配成溶液,不溶于水的物质,也要设法(如溶于酸或溶于碱)使其转化为可溶物,然后利用溶液中的反应,检验某物质的存在。根据题中提供的仪器,叙述时经常有如下表述:若提供过滤装置(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常表述为“用药匙取某固体样品,放入

7、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某溶液少许,振荡、充分反应(充分溶解)、静置、过滤,将滤液置于试管中或将剩余固体备用”;若没有提供过滤装置常表述为“用药匙取某固体样品,放入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加某溶液少许,振荡、充分反应(充分溶解)、静置,将上层清液置于试管中或将剩余固体备用”。②由于样品中可能存在多种成分,在检验这些成分时往往会互相干扰,碰到这种情况时,我们一般先将样品转化为溶液,分别取溶液于若干支试管中(常用试管A、试管B、试管C……来表示),分别检验每种成分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