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doc

[精品]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doc

ID:53170939

大小:58.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2

[精品]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doc_第1页
[精品]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精品]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摘要】本文通过34例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仔细的临床体格检查是降低误诊的关键,重视大便常规,肛门指诊,结肠注气,X线,B超检查,通过一些临床观察和诊断结果,得出相关结论,以免误诊。【关键词】小儿肠套叠;误诊;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72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959(2009)10-0102-021临床资料34例误诊患儿,均为我院1988-2008年收治。年龄30天〜11岁,男21例,女13例,发病至确诊时间4h~15do其中误诊

2、为儿内科疾病21例,包括肠炎9例,坏死性肠炎4例,菌痢4例,肠痉挛4例。误诊为外科疾病13例,包括急性肠梗阻7例,肠肿瘤4例,阑尾周围脓肿2例。34例误诊病例中,自行复位3例,结肠充气复位15例,手术治疗并确诊16例。临床表现;便血21例,哭闹23例,呕吐22例,腹胀18例,腹泻6例,腹痛11例,发热3例,腹部包块17例。2讨论小儿肠套叠病因复杂,一般认为可能与小儿肠道发育不够完善,容易出现功能紊乱,肠系膜相对较长,存在异常扩张肠管,回盲部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大等因素有关。本组34例误诊,我们结合病历分析误诊原因

3、,认为与下列因素相关:①小儿缺乏明确的表达能力,临床医生难以获得客观的病史资料。②临床医生尤其儿内科医生对该病的警惕性不够。幼儿往往以哭闹,腹胀,腹泻等非特异性表现就诊;大龄病儿往往为继发性肠套叠,且临床表现多不典型,起病缓急不一,往往伴有原发疾病症状,从而给临床诊断带来困难,成为误诊率高的一个因素。③对小儿便血的鉴别诊断不够重视,往往满足于菌痢,坏死性肠炎等诊断解释,而忽略了本病的可能,本组便血占61.76%,可见对小儿便血的鉴别诊断是减少其误诊率的关键之一。根据我们的临床体会,诊断中应注意:①仔细的临床体格

4、检查是降低误诊率的关键。适宜的腹部触诊往往会发现腹部包块的存在。小儿哭闹,腹紧吋,可给与适当的镇静剂,等病儿入睡后再触诊,往往会有满意的效果。②临床医牛:对疑诊病儿特别是对有便血和腹部包块者,万不可轻率的诊断为菌痢,坏死性肠炎等疾病,应有完善的检查和鉴别。③应对-■些必要的检查有足够的重视:如大便常规,肛门指诊,结肠注气X线检查,B超等。王泽容[1]认为肛门指检为诊断肠套叠不可缺少的步骤。发现果酱血便有重要诊断意义,X线结肠注气检查发现套头部呈杯II状B超发现低回声肿块,中心回声增强,横切面呈同心圆样改变,均对

5、本病确诊有重要意义。尤其是一些大龄病儿有不明原因的不全肠梗阻,反复发作的腹痛,腹部包块、腹部手术及外伤史者,应特别注意上述检查,以免误诊。参考文献[1]王泽容,潘贤春,魏元富,等.小儿肠套叠的诊治特点[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1,16(6):441作者单位:124010辽宁盘锦辽河油田妇婴医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