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doc

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doc

ID:53560203

大小:60.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04

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doc_第1页
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体育课分层次教学的探讨李庆良目前屮专学生的身体素质、接受能力、休育技能差异较大,以自然班级整体为授课对象的传统教学方法,会产生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才盾。为此,本人了采取分层次教学,实践证明取得很好的效果。为了检验分层次教学的效果,我选择两个班级作为对象,采取对照手法进行实验。实验班的学生以身体索质基本情况和相关科目的成绩为依据,实行分层教学;对照班按传统方式,统一组织教学。一、分纟方法在教学分组时,有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同质分组:尽最缩小组内差别.以实现在同一・组内按统-的进度

2、和方法教学,以提高教学的效能;第二种是舁质分组:有意识地扩大组内差别,以便于同一组内学生能够互相帮助。应针对不同项日,采取不同的分组方法。根据教学内容,本学期我选择1OO米跑、200米蛙泳、立定跳远、实心球四项科II在100米跑科日教学屮,采用同质分组。如男生预测成绩13.6秒下的为第一层次,13.7秒至14.5秒之间为第二层次.14.6秒以上的则为第三层次。在游泳科目教学中,采用异质分组,有意识地把会游泳的和不会游泳的安排在一个组内,让会游的教不会游的。二、有层次地传授知识、技术、技能根据分组原

3、则的不同,教学方法也应有所差异。教学的过程屮应根据分组情况,采川不同的教学手段。对同质分纽的项目,教学屮在全而指导的基础上,更侧重辅导水平较差的一纟肛对成绩较好的一组,在讲完示范动作后,只对他们提出练习动作的要求、练习任务等,基本上让他们在白我练习的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对成绩较差的一组,在讲完示范动作后,不但对他们捉出练习动作的要求、练习任务等,教师还要在学生练习的过程屮,密切注意他们的各种情况及时地做好示范讲解、总结等工作.让学生能在第…吋间理解教师的意图,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4、教学内容和教学任务也不同如在100米的起跑和途屮跑教学屮,成绩较好一维的练习内容为①20术高抬腿3次;②20米后蹬跑3次;③20米起跑跑8次;④50米途屮跑8次:成绩较差一组的练习内容:①原地摆臂练习3次;②20米高抬腿8次;②20米厉踏跑8次;④20米起跑跑3次;⑤50米途屮跑5次。对异质分纟ft的项目,由于各组内的水平学生参差不齐,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一帮一“一帮三”等方法宽分发挥水平校好学生的作用,让他们参与课堂管理,帮助较差的同学。三、学生成绩的评定学生的学期成绩。以基础评分、常规评分和学

5、生运动成绩增长三项指标为依据进行评分。即学生的学期总评二基础评分(40%)+常规评分140%)+学生运动成绩增长(20%)。1、基础评分:根据学生上课的学习情况及表现等给子学生评分,占学期总评(40%)。即是不管学生体质情况如何,教师根据学生在课中的遵守课堂纪律、积极刻苦练习等情况给予相应的评分(课中的常规表现)。确保良好的课堂气氛。2、常规评分:学生各项测成绩占学期总评40%3、学生运动成绩增长情况评分占学期总评20%o即只要在考核中有进步的,都给予—•定加分。这一项分数的确定,需要教师根据事先

6、测得数据在课询设置好各组的加分标准当然要加同样的分数,第--层次成绩提高的幅度比第二或三层次的小:如在男子100米考核中,同样要加20分,第一层次须提高0.2秒;第二层须提高0.6秒;第三层次须提高1秒。四、实验效果分析经过一学期的教学实践,収得了明显效果:实验班在各方面与对照班相比,都有了,较人的不同。在运动成绩上,如100米跑,实验班平均成绩男生捉高0.34秒.女生捉高0.55秒,对照班的数据分别为0.12秒和0.14秒;200米蛙泳,实验班平均成绩男生提高12秒,女生提髙7秒,对照班的数据分

7、别为5秒和3秒。在运用体育知识、技能、自我锻炼、自我控制、鱼我保护、纟R织竟赛和裁判工作等方而,经过详细测查与比较,实验班学生也均好于对照班学生。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屮能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刻苦学习,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很人提高,身体索质也得到了增强;学生的达标率和及格率者5为100%,其中良占20%以上.优占15%以上。实践证明.体育课实行分层次教学,有利于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掌握和提高运动技术、技能,也有利于身体索质差的学生增强体能。学生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尤其是有一部分女同学学习热情人人提高

8、,体育成绩提高幅度较大。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区别对待的教学原则,基本解决了“吃不饱”和“吃不了”的矛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