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

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

ID:5405037

大小:693.03 KB

页数:135页

时间:2017-11-10

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_第1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_第2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_第3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_第4页
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_第5页
资源描述:

《农业经济学第十章农经农民收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十章农民收入与农村扶贫“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温总理曾引用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句来表达他对“三农”的关切之情。第一节农业收入分配理论第一节农业收入分配理论一、收入分配的概念1、收入分配:指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在一个社会内部的不同集团之间、不同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分割或占有。2、农业收入分配是指农业生产成果按照各类生产要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作贡献的大小进行分割的一种活动。具体是指农业生产成果在国家、集体、农民个人之间所进行的分配3、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与再分配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是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把国民收入分解为工资、利息、利

2、润和地租等生产要素报酬的过程。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了政府集中的纯收入、企业各类基金和要素所有者的个人收入三种基本的原始收入。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出发点。4、收入分配可分为要素收入分配和个人收入分配要素收入分配,其基本思想源于李嘉图,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在劳动、资本、土地等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旨在说明要素价格的形成;个人收入分配,其基本思想源于帕累托,关注的是国民收入在个人、家庭等经济单位之间的分配,旨在说明不同的社会经济群体之间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尺度。二、要素收入分配理论1、亚当·斯密收入分配理论亚当·斯密认为:在所有的社会中

3、,每一种商品的价格最终要分解为这三个部分中的其中一种或全部.三个部分指的是工资、利润和地租这三种收入形式,即工资来源于劳动的收入,利润来自于运用资本的收入,地租来自于土地的收入。斯密认为,在资本积累和土地私有权出现以后,劳动产品就不全归劳动者所有,而必须与资本和土地的所有者共分。于是,商品价值就由工资、利润、地租这三部分组成,而且由这三部分来定:“工资、利润和地租,是一切收入和一切交换价值的三个根本源泉”。(“斯密教条”)。2、李嘉图收入分配理论李嘉图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收入分配理论,主要是“生存工资”理论、利润理论

4、和地租理论,承认劳动者在生产中创造财富的作用。但是在他们的理论里,按照自然规律(他们把市场经济运作看成是自然规律),劳动者也就是工人,只能得到维持最低基本生活费用的工资。并认为这是“自然”的,是不可改变的,而且也是对生产、经济发展有利的。按照李嘉图的理论,工资、利润和地租都是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工资一旦增加,人口就会增加,工资就会降低,所以工人只能得到维持最低水平的“生存工资”。利润一旦增加,资本就会增多,相应的利润也会低下来,所以利润在长期中有下降的趋势。地租增加,但是土地在短期内小会增加,所以地租总会一直增加。3、萨伊要

5、素分配理论萨伊认为,生产过程有三个一般要素:劳动、资本和土地。“生产,不是创造物质,而是创造效用。三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提供服务,因而都创造效用,都是劳动者。”萨伊认为,既然三个生产要素都创造了效用和价值,那么就都是价值的源泉,因此每一个生产要素的所有者都应得到他们的收入,工人应该得到工资,资本家应该得到利息,土地所有者应该得到地租。工人、资本家、土地所有者的收入都是各自应该得到的公平合理的报酬。4、马歇尔均衡价格框架收入分配理论新古典学派的创始人马歇尔,创建了均衡价格理论,在均衡的框架下阐述了一套完整的所谓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

6、理论。他认为,分配份额的大小实际上是各生产要素的价格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进行生产就必须购买生产要索,从而要付出生产要索的价格或生产成本,生产要素的购买者当然在收入分配中要收回他所付的价格或生产成本并在生产成本之上再获取一份投资利润。而且,“收益愈大,则它们各自的份额也愈大”。,阿爾弗雷德·馬歇爾马歇尔还发展了萨伊的三要素说而提出了四要素说。即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能力。这一理论包括两个基本内容:第一,市场经济中的收入分配决定于各生产要素对产出的实际贡献,因而,收入分配是一个与制度结构或制度安排无关的价格决定过程。第二,各

7、要素在分配过程中取得的收入总和恒等于各要素在生产中对总产出的实际贡献的总和。三、个人收入分配理论1功利主义的分配论功利主义是由英国哲学家边沁和古典经济学家穆勒共同创立,其基木论点:政府的正确目标应该是社会每一个人效用总和的最大化。“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功利主义的基本主张是政府施政的目的是为了取得大多数人利益的最大化。功利主义否定收入的平等边沁因为功利主义在强调效用递减的同时,更强调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如果通过政府的税收和转移支付制度把有钱人收入的一部分转移到低收入人手中的话,会使有钱人和穷人更加勤奋工作的激励都在变小。于是他

8、们都较少的工作,从而使整个社会收入减少,社会的总效用也就减小了。因此功利主义认为,政府在收入分配问题上必须做到因平等带来的好处和因激励机制扭曲而带来的损失取得平衡。因此,为了使总效用,也即社会上大多数人的利益最大化,政府不能在收入分配上搞平等。2、持有正义论政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