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巴托捡漏记.doc

乌兰巴托捡漏记.doc

ID:55129504

大小:25.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20-04-28

乌兰巴托捡漏记.doc_第1页
乌兰巴托捡漏记.doc_第2页
乌兰巴托捡漏记.doc_第3页
乌兰巴托捡漏记.doc_第4页
资源描述:

《乌兰巴托捡漏记.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乌兰巴托捡漏记  2008年3月1日中午,蒙古首都乌兰巴托,我蒙古之旅的最后一天。  七天里,我吃够了各种形式的手抓羊肉和奶皮子,只想吃顿中餐。于是,我按照旅行攻略找到了著名的中餐馆“阿诺金”,点了一盘久违的宫保鸡丁,坐在二楼窗户前优哉游哉地喝啤酒。  饭后沿着餐馆旁边一条小路漫无目的地闲逛。春寒料峭,乌兰巴托地广人稀,小路显得格外静谧。快到苏赫巴托广场时,路边出现几家出售旅游品的小店。我走进其中一家,墙上挂着羊皮画、巴林靴和只能看不能穿的蒙古袍,柜台里摆着各类手枪――蒙古不禁枪,我入住的成吉思汗大酒店的保安夜间都带枪巡逻,非常威猛。  老板是个40多岁的男人,会

2、说中文。我进屋时,他正在柜台上收拾着什么,说了句“欢迎光临”后继续低头在一尺多高的废纸堆里翻来拣去。说实话,这家店的羊皮画质量不坏,但价格也不低。在蒙古国的手工艺品里,羊皮画算是最能代表工艺水平的作品,在熟好的羊皮上经过构图、着色、层染、定型和凸雕这五大工序才最终成型。一张好画不仅油彩鲜亮,而且凹凸有致、永不褪色,上品每张在5000元人民币以上。  一边浏览,一边挑选,我很快选了五张中意的画品。和所有蒙古人一样,老板很爽快,伸出两个手指:“两千块!”我知道这个价钱很公道,蒙古人做生意没有讨价还价的臭毛病,于是走到柜台掏钱包。就在这时,我看到老板正在翻拣的烂纸堆上面

3、有一张黄色绢布,上面绘着几尊佛像。我小心将其抽出来,小心铺平。天哪!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唐卡?    这么古老的唐卡怎么能如此轻易遇到?我以为自己看花眼,把一大摞碎七杂八的破画页、旧报纸重新翻拣一遍,没想到又找到一幅唐卡,且是早期“堆绣”法的手工,比前面那张还要珍贵。  我极力掩饰自己的激动,先把购买羊皮画的2000块人民币举在手里,然后指着废纸堆里的两张唐卡问:“Howmuch?”  老板一只手接钱,一只手对我一挥,用生硬的汉语说:“好朋友,送给你!”他说他收来这堆废纸,本来是想从中挑选一些旧书、旧画之类值钱的东西的。既然我喜欢,就拿走好了。  拿着老板赠送的两幅唐

4、卡回到酒店,我陶醉在喜悦里不能自拔。以前常听人说收藏中的“捡漏”故事,没想到今天竟然真的让我捡了个大漏,且分文未花。  无论是喜好古董的玩家还是专业藏家,“捡漏”永远是个诱人的话题。“捡漏”要求慧眼识珠,是可遇不可求的奇迹。历史上最著名的“捡漏”是乾隆年间的散淡文人程伟元。有一次他去北京南河沿“鬼市”遛早儿,在一处冷摊上发现一沓旧纸,上手一翻,赫然就是《红楼梦》失传后四十回中的十回!虽然纸张略残,但笔墨仍在。程伟元只花了几个铜子儿,却为我们捡回了十回红楼,其史学、文化价值不可用金钱估量!  回到上海后,我立即到“朵云轩”找专家鉴定。鉴定结果:这两幅唐卡都是真品,历

5、史都超过了一千年,虽然品相不是太好,却保留了中古时期唐卡的风貌。除了构图上与现代唐卡存在重大差异,还缺少完整的叙事,色彩也不艳丽,没有近现代唐卡高超的艺术性。第一张为绢本设色,曾流行于蒙古国库布斯古勒地区,图中八尊像其实是八尊佛,中间是释迦牟尼佛,带僧帽的是黄教创始人宗喀巴,戴莲瓣帽的是藏传佛教开基祖师莲花生。奇怪之处在于最上面一层,下面两层画像中,都是宗喀巴在左,莲花生在右,最高一层中,他们却换位而坐,不知何故。第二幅唐卡为“六臂大黑天降妖图”,大黑天隐在云中,只露头眼,下面的妖魔望风披靡。大黑天本是战神,曾帮助元朝忽必烈攻打宋朝,六臂大黑天为大黑天众多形象中最

6、常见的一种,常被用来驱魔逐邪,护佑僧众,所以,这张唐卡应该来自蒙古的某个寺庙。  没想到旅途路上也能带来意外收获,蒙古之行,两张唐卡成了我最大的惊喜。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