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

ID:5521486

大小:72.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7-12-17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_第1页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_第2页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_第3页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_第4页
资源描述:

《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郑和下西洋对中国航海的影响一:郑和下西洋简介郑和下西洋是指明朝初期郑和奉命出使7次下西洋的航海活动。郑和下西洋时间之长、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空前的。它不仅在航海活动上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而且对发展中国与亚洲各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友好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太监郑和率领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的庞大船队远航,拜访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国家和地区,加深了大明帝国和南海(今东南亚)、东非的友好关系,史称郑和下西洋。每次都由苏州浏家港出

2、发,一直到1433年(明宣德8年),一共远航了有七次之多。最后一次,宣德八年四月回程到古里时,在船上因病过世。明代故事《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和明代杂剧《奉天命三保下西洋》将他的旅行探险称之为三宝太监下西洋。郑和的航行之举远远超过将近一个世纪的葡萄牙、西班牙等国的航海家,如麦哲伦、哥伦布、达伽玛等人,堪称是“大航海时代”的先驱,也是唯一的东方人。他更早狄亚士57年远赴非洲。  郑和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

3、非洲东部,红海、麦加,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美洲和新西兰。  郑和是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先驱,郑和下西洋是当代航海事业的顶峰,后世几百年中,几无人能及。  “西洋”即今文莱以西的海域,包括中国南海及印度洋。与“西洋”相对的是“东洋”,即日本。二:郑和下西洋是中国航海的谢幕演出中国古代航海,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很兴盛,当时中国人往西天取经,多是从西域内陆到达印度,而从印度乘船经东南亚回国(比如著名的法显)。唐宋时期,中国航海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海上丝绸之路日益繁荣,成为中外交流的重要渠道,许多外国人由海路来华,广州

4、、泉州成为国际知名的贸易城市。这些来华的外国人久居中国,渐慕华风,其后裔成为中国人的一部分(即回族的来源之一)。中国的许多重要商品也由此路输出海外,比如唐朝发明的火药,在宋时以“中国雪”的名义输出到波斯、阿拉伯地区,影响了世界的文明进程。元时,中国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高峰,不仅外国人来华众多,中国人也广泛走出国门,远游世界各地。比如阿拉伯人伊本.白图泰远游来华,中国人汪大渊也旅行至北非摩洛哥一带,中国与亚、非、欧各国存在着广泛的经济、文化交流,而泉州也以刺桐的名义享誉世界。明朝建立,朱元璋驱逐来华外国人,又禁

5、止国人下海远游,中外交流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泉州也遭到了废弃,失去世界贸易城市的地位,而中国沿海地带的外国人多是倭寇。朱棣时,为了重振中国航海事业,郑和在永乐至宣德年间七下西洋,发展了明朝独创的朝贡贸易,却未能恢复中国航海大国的地位,明朝财政因下西洋受到了重大损失,不得不停止远游,重新禁海。郑和的事迹被编成神怪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下西洋的资料被毁。此后在世界航海的大舞台上,西方人扮演了主要角色,而郑和下西洋成为中国古代航海的谢幕演出。三:对于航海的意义航海技术  根据《郑和航海图》,郑和使用海道针经(

6、24/48方位指南针导航)结合过洋牵星术(天文导航),在当时是最先进的航海导航技术。郑和的船队,白天用指南针导航,夜间则用观看星斗和水罗盘定向的方法保持航向。由于对船上储存淡水、船的稳定性、抗沉性等问题都作了合理解决,故郑和的船队能够在“洪涛接天,巨浪如山”的险恶条件下,“云帆高张,昼夜星驰”,很少发生意外事故。白天以约定方式悬挂和挥舞各色旗带,组成相应旗语。夜晚以灯笼反映航行时情况,遇到能见度差的雾天下雨,配有铜锣、喇叭和螺号也用于通讯联系。  体现郑和下西洋航海技术,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天文航

7、海技术  中国很早就可以通过观测日月星辰测定方位和船舶航行的位置。郑和船队已经把航海天文定位与导航罗盘的应用结合起来,提高了测定船位和航向的精确度,人们称“牵星术”。用“牵星板”观测定位的方法,通过测定天的高度,来判断船舶位置、方向、确定航线.,这项技术代表了那个时代天文导航的世界先进水平。  2、地文航海技术  郑和下西洋的地文航海技术,是以海洋科学知识和航海图为依据,运用了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等航海仪器,按照海图、针路簿记载来保证船舶的航行路线。航行时确定航行的线路,叫作针路。罗盘的误差,不超过2

8、.5度。  3、《郑和航海图》  《郑和航海图》得以传世,多亏明代晚期作者茅元仪收录在《武备志》中。原图呈一字形长卷,收入《武备志》时改为书本式,自右而左,有图20页,共40幅,最后附“过洋牵星图”二幅。海图中记载了530多个地名,其中外域地名有300个,最远的东非海岸有16个。标出了城市、岛屿、航海标志、滩、礁、山脉和航路等。其中明确标明南沙群岛(万生石塘屿)、西沙群岛(石塘)、中沙群岛(石星石塘),1947年民国政府内政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