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反思.doc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反思.doc

ID:56889974

大小:12.00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7-20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反思.doc_第1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反思.doc_第2页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三年级《克与千克的认识》反思.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克与千克”是学生第一次认识质量单位,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碰到克与千克单位,但对于学生来说,在脑子里并没有形成1克和1千克的概念。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了联系生活实际,无论是课前情境导入,还是课堂中的实践操作,课后的练习设计,都以生活实际为基础。一、从课前实践调查入手,初步认识克与千克。在课前,我就布置了要求学生到超市商场调查有关物品的质量因此,在课一开始,我就让学生直接进行汇报:一管牙膏是30克,蛋卷是75克,火腿肠一根是45克,一袋牛肉干是50克,一袋盐是500克,一瓶牛奶的重量是250克、一包方便面的重量是100克……学生的回答有声

2、有色,说明大家在课前都已经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对克与千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二、在动手操作中,形成质量概念。在克的认识这一环节中,让学生通过“称、掂、找、说”四个层次,让学生认知克是用来称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单位,通过用天平称出1克,再用手掂一掂以及让学生举出身边的例子来加深对克的感受,明确克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组内反复掂一掂、拎一拎,在实践活动中让自己亲自经历和体验,感受1千克的实际重量,通过说生活中用千克来做单位的物品。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爱数学的兴趣。三、通过各种练习,强化认识克与千克。通过以上的教学活动,学生们差不多都形成了克与千克的重量概念,练

3、习时,我设计了“填上正确的质量单位”和“在数学日记中找错误”的习题,让学生的认识得到进一步的强化,加强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反思本节课教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1、在小组活动时,课堂秩序有些混乱,教师应及时调控课堂。2、教学语言还需精简锤炼。3、学生对“比1千克多的物体”体验还不够,应多举例,多让学生体验,比如可以通过抱抱自己的同桌等活动强化感知。 我觉得整堂课我们师生再配合的紧凑些,效果会更好些。旁观者清,当局者迷。请各位同行们评评。我们相互交流。谢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