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小衔接方案.doc

初小衔接方案.doc

ID:57181741

大小:23.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20-08-05

初小衔接方案.doc_第1页
初小衔接方案.doc_第2页
初小衔接方案.doc_第3页
资源描述:

《初小衔接方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初小衔接工作研究草案一、问题的提出  实施九年义务教育之后,初中招生改革,生源划片、小学生免试就近入学。由于小学毕业生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一,认知前提差异较大,从而加剧了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等方面的不适应。这些不适应集中反映在:小学生进入初中后,生理、心理变化较大,管理难度增大,与家长、教师和学校的冲突增多,学习困难学生的数量逐步增大,“两极分化”提前。这些问题必须认真加以解决。“初小衔接”,从字面意思看,是指小学和中学这两个学段之间的前后互相连接;若把这种“衔接”放到“师与生,教与学”这一教育教学的基本矛盾中去考察,“衔接”的含义则非常广泛,任务十分艰巨。它主

2、要应解决如何为学生铺垫搭桥,导引他们顺利过渡,促使“教与学,师与生”尽早、尽快地相互适应,协调运转,增强小学和初中学校的发展后劲。二、问题的剖析小学生进入初中和初中教师接任七年级后,“师与生、教与学”双向适应较差,其原因可从两个角度分析。从教师角度看:初中教师相对于小学教师来说,知识储备量相对较大,学历较高,有居高临下之势;但由于他们对七年级新生的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习惯、小学的教育教学要求和管理方式认识不足、了解不多,对学生往往估计过高,教学很难较快地适应学生。从学生角度看:新生跨入初中大门后,其心理特征仍处于半幼稚、半成熟,半独立、半依赖,自觉性、幼稚性等错综

3、交织的状态。他们从小学进入初中,眼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新学校、新老师、新同学、新的教学任务和教学方法,功课门数多了,内容多了,难度大了,要求高了。他们对新的学习生活、学习任务、学习规范等了解较少,使大部分同学在心理、学习、交往各方面往往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很快适应,导致了一部分学生产生畏难情绪,甚至一段时间后成为学因生。还有一些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等,甚至成为了问题学生,这些学生进入初中给初中教师带来了巨大的教育难度。二、几点认识1.小学和中学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能否顺利实现从小学六年级到中学七年级的过渡,对大面积提高中学生学习质量具有重要意

4、义。初小有效衔接,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学习质量的基本保障和重要条件,参与衔接工作的中学和小学将会实现双赢的发展。2.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的最终目标是:学生在较高教育起点上能顺利地适应中学学习生活的客观要求。因此,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主动性,实现深层次的衔接是中小学衔接实验的根本目的。3.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的基本思路是:进行教育综合整体改革,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以“主体性”为核心,引导学生由相对被动过渡到相对主动过渡,使学生在过渡过程中成为中学学习生活的主人,实现高度的自律。因此,构建学生主体参与的教育教学管理模式是中小学衔接实验的基本任务。4.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的关键是教师。中

5、小学衔接的思路主要靠教师来实施落实,教师对衔接问题怎么看,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如何,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师创设适应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情况。因此,在解决中小学衔接问题的实验中要强化教师的主体地位,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把衔接工作想实、做实。三、研究目标1.通过研究与实践小学与初中的衔接教育,探索出小学与初中衔接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经验做法。.2.通过研究,让“师与生、教与学”双双提前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相互了解、相互适应,把“突变”变成“渐变”,在“渐变”中顺利完成小学升初中的衔接过渡。包括:让小学六年级的教师提前了解教育对象将面临的初中的挑战,在推进后进生的转化、提高合格率方面采取有效的做法

6、,关注小学在知识、能力、教学中对中学产生可迁移的学习习惯、学习品质、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让七年级教师提前“立体”地认识和掌握自己的教育对象,系统地了解小学的教育教学现状、现行的教材编排体系、基本内容及要求,小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让六年级的学生提前对自己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新的规范、要求,新的学习任务、学习方法等,有初步了解。总之,通过衔接教育工作使师生双方都掌握好衔接过渡的主动权。四、研究工作设想1.组建初小衔接课题小组结合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制定研究方案。小组成员由两所学校的校级领导、教务主任、德育主任和备课组长组成。2.调研初小衔接成功做法在全国范围内了解

7、初小衔接工作卓有成效的地区和学校,吸纳成功的经验和做法。3.提高家长对初小衔接重要性的认识通过家长学校,帮助家长认识到初小衔接的重要性,并指导家长做好相关工作。4.开展初小衔接的相关工作(1)师生的心理衔接初中阶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渡时期,他们由童年走向青年,由幼稚走向成熟,他们的身心发生剧烈的变化,心理学家称此期为“危机期”。故中小衔接阶段的教师要把师生心理的衔接放在首位。通过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学生在短时间内产生熟悉感、知心感、尊重感,用教师的德、知、才和爱心去化解学生的不适应感,从而将师生关系推向良性、和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