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

ID:57233487

大小:6.50 MB

页数:75页

时间:2020-08-04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_第1页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_第2页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_第3页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_第4页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动物微生物常见病原菌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病原微生物概略主要病原微生物及作用微生物的种类重要有八类:1、细菌:G+菌和G-菌。2、支原体3、立克次氏体4、衣原体5、螺旋体6、放线菌以上6种是原核微生物7、病毒非细胞生物8、真菌真核微生物常见病原菌第1节化脓性球菌学习目标1、明确病原性球菌是引起化脓性炎症最常见的病原菌。2、列出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3、描述葡萄球菌、链球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4、简述肺炎链球菌的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5、简述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的主要生物学特性及所致疾病。一、葡萄球菌属生物学特性1、形态:G+,球形,葡萄状,0.4~1.2m2

2、、培养:色素、耐盐3、抗原构造:SPA4、分类: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5、抵抗力:强;易耐药致病性1、致病物质:血浆凝固酶;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2、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食物中毒;假膜性肠炎防治原则注意个人卫生;严格无菌操作;加强食品监督;合理使用抗生素。二、链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球形,链状,0.5~1.0m2、培养:血平板3、分类:1)根据溶血现象分:甲型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溶血环。条件致病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透明宽大溶血环。致病性强丙型链球菌:无溶血环。无致病性2)依细胞壁多糖抗原不同分:A、B、

3、C、D等20个群,致病链球菌株90%属A群4、抵抗力:不强致病性1、致病物质:(1)菌体表面物质:M蛋白;脂磷壁酸(2)毒素:1)链球菌溶血素:SLO:对氧敏感,免疫原性强,感染后血中可出现溶血毒素O抗体;SLS:对氧稳定;免疫原性弱,与溶血环有关2)致热外毒素(红疹毒素或猩红热毒素)(3)侵袭性酶: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使链球菌的感染容易扩散且脓汁稀薄。2、所致疾病(1)乙型溶血性链球菌:1)化脓性疾病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3)超敏反应性疾病如风湿热、急性肾小球肾炎(2)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条件致病菌,引起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防治

4、原则1、讲究卫生,及时治疗病人和带菌者,减少传染源。2、彻底治疗咽峡炎、扁桃体炎,以防止急性肾小球肾炎、风湿热、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3、治疗链球菌感染性疾病首选青霉素G。三、肺炎链球菌生物学特性1、形态:G+,矛头状,钝端相对,成双排列,荚膜2、培养:血平板,自溶现象3、生化反应:胆汁溶菌试验阳性,菊糖分解试验阳性4、抗抗力:弱致病性主要致病物质:荚膜所致疾病:主要引起大叶性肺炎防治原则增强体质,接种疫苗,治疗用青霉素等脑膜炎奈瑟菌生物学特性形态:G-;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培养:巧克力色培养基致病性流脑防治原则隔离;流

5、脑疫苗;青霉素等淋病奈瑟菌生物学特性G-;肾形,成双排列,凹面相对;荚膜、菌毛致病性致病物质:菌毛等感染途径:性接触传播或产道感染;所致疾病:淋病;新生儿淋病性眼结膜炎防治原则注意卫生;新生儿1%硝酸银滴眼直接荧光法 呈苹果绿色淋球菌美蓝染色第2节肠道杆菌学习目标1、列出肠道杆菌的主要菌属和共同特点。2、说出大肠埃希菌的致病性和卫生细菌学意义。3、叙述沙门菌、志贺菌的致病性和防治原则。4、解释肥达反应。5、明确加强粪便和水源的管理,防止病从口入是预防消化道传染病的重要措施,逐步树立预防为主的观念。肠道杆菌的共同特点1、形态与染色:杆菌,大

6、多数细菌有鞭毛和菌毛,革兰染色阴性。2、培养特性:需氧或兼性厌氧,普通培养基上可生长。3.生化反应:生化反应活泼,能否分解乳糖可作为肠道杆菌有无致病性的初步鉴定依据。4、抗原结构:O抗原、H抗原、表面抗原。5、抵抗力:不强,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磺胺、利福平等药敏感。肠道杆菌一、大肠埃希菌致病性1、致病物质(1)定居因子(黏附素):黏附肠粘膜(2)肠毒素:外毒素,引起腹泻(3)内毒素:毒性作用,抵抗宿主的防御功能(4)K抗原:抗吞噬2、所致疾病:(1)肠外感染:条件致病菌,泌尿系等处感染(2)肠内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腹泻大肠埃希菌(×

7、1000)SS平板上粉红色菌落大肠埃希菌3、卫生细菌学意义卫生细菌学常以大肠菌群数作为饮水、食品等被粪便污染的指标之一。我国卫生标准规定,每升饮水中大肠菌群数不得超过3个;每100ml瓶装汽水、果汁中不得超过5个。二、沙门菌属生物学特性G-;中等大小;多数有周鞭毛、菌毛不分解乳糖O-Ag、H-Ag、Vi–AgSS培养基上半透明较小菌落产生H2S,菌落呈黑色沙门菌属致病性与免疫性1、致病物质(1)侵袭力:菌毛、Vi–Ag(2)内毒素(3)肠毒素2、所致疾病:(1)伤寒和副伤寒(肠热症)(2)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3)败血症TYPHOIDM

8、ARY伤寒和副伤寒的致病过程伤寒杆菌和甲、乙、丙型副伤寒杆菌小肠上部黏膜固有层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进入血液第一次菌血症胆囊-----肠道-------粪排菌皮肤----血栓出血--玫瑰疹肾---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