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

ID:57445577

大小:1.87 MB

页数:107页

时间:2020-08-19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_第1页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_第2页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_第3页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_第4页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教师教学用书电子版.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中物理新课标必修1课时分配建议第1单元 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学时)     2时间和位移(2学时)第2单元 3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学时)     4实验: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学时)     5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学时)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教材分析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为了准确地、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逐步展开这些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本节知识是学习后面容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基

2、础。(2)质点的教学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提出的第一个理想模型。我们对质点概念的形成,以及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其教学要初步的。学生对科学思维方法也只能是有所认识,要求不能太高。教科书对质点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有以下考虑:①物理概念、规律是对一定的物理模型来说的,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②质点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质点模型的过程;为此,教材通过实例说明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分析困难的原因,并逐步指出建立质点概念的必要性,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科学思维的方法。教学中要进一步为学生创设问题情景。

3、如放映录像:鸟的飞行,流水、瀑布,羽毛下落……·详细描述物体运动有什么困难?·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演示羽毛下落。·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质点概念。要明确质点概念的确切容和在什么情况下可把物体看做质点。同时,要明确建立物理模型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基本方法。(3)参考系和坐标系的教学①学生在初中已学过参照物,教师可让学生举例说明同一物体对不同的参照物运动情况不同,对学生列举的典型例子教师应充分肯定,同时结合教科书中的图1.1-4加以分析。然后教师说明“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参考系”即可。②坐标系的建立是教学重点,我们可创设一个实例让学生思考。图1-1如图1-1所示,一

4、辆汽车从天安门沿长安街驶向西单、南菜园方向,我们怎样描述汽车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图1-1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坐标轴和正方向?如何选坐标原点?如何确定坐标轴上的刻度值?教师最后总结:对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质点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正方向,选取质点经过坐标轴原点的时刻为时间的起点。(4)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的教学图1-2图1-2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应用越来越广,可让学生阅读教材,并举例说明它的许多用途。教材没有介绍定位原理,教学中也没有这个要求,而是让学生了解图1.1-6显示屏上提供的信息。教科书图1.1-6显示屏上的北纬39°55.451′、东经116°23.5

5、04′是所处的经度和纬度,第1行的“西”和第2行的航向267°其含义如图1-2所示。2时间和位移(1)教材分析介绍描述质点运动的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矢量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本节和上节的容都是为下面的速度和加速度的学习奠定基础。时刻和时间间隔、路程和位移的含义学生容易混淆,要注意让学生弄清楚它们的区别。(2)教学的整体设计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和区别。教师逐个解释名词效果不好。可以考虑通过一个实例让学生分析、讨论。如:利用教科书中图1.2-2到的一条路线,标明使用的交通工具,从列车时刻表上查出由出发的时间(时刻),经过中间各大站的时间(时刻)

6、和到达的时间(时刻)。可以让学生各自画示意图,表示从家出发到达学校的路线、经过各处的时间等。让学生针对实例分析时刻、时间间隔、路程、位移等概念的含义,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和区别,最后教师总结。(3)位移的教学位移是有大小和方向的物理量,即用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来表示位移。让学生进一步领悟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量是位移,根据位移就能确定质点的新位置。另外,位移是矢量。学生第一次接触矢量语言感到不习惯是自然的,我们可考虑充分利用有向线段表示矢量的直观、形象的特点,联系实际例子,让学生初步了解矢量相加的法则。如本节的“思考与讨论”的容同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但不是要求矢量的教学一步到位。

7、不要将结论告诉学生,让学生从一个实例出发思考矢量相加的法则。学生可能说不出完整的什么法则,但对三个位移矢量构成一个三角形的这种关系一定能够有所领悟,这就达到了教学的要求。因为矢量合成的法则要在以后接触更多的矢量之后才正式学习,在这里只是起到一个铺垫的作用。(4)“思考与讨论”栏目的教学图1-3图1-3用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位移。作为矢量与标量的重要区别在于位移的加法与标量的加法不同,这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让学生初步领悟矢量加法不同于标量加法,教材特别设置“思考与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