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pdf

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pdf

ID:58016690

大小:220.28 KB

页数:2页

时间:2020-04-20

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pdf_第1页
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pdf_第2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pdf》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中学.i罘哥辅导2013年第30期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教学实践的一点感悟◎张明军摘要:古典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古造来表现自己尽管在政治上失意,却依然乐观旷达之心。在词的典诗歌是培养学生想象力、审美力,丰富学生古典文学知识,提高上阕中,描写赤壁壮景一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新课程标准对古典诗歌教雪”,作者用“乱”、“穿”、“惊”、“拍”、“卷”几个字分别写出了赤壁学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新课程背景下的古典诗歌教学

2、就显得山崖之险怪、高峻,江水之汹涌及惊涛拍案的力度,这些字真可谓“尤为重要。本文尝试以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教学实践为例,从一字千金”。同样在词的下阕,对周瑜的塑造,用字也入木三分。作家情况、诗歌创作背景、诗歌语言、诗歌意境、艺术手法以及个如“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一句中为何用“初嫁”而不用“出嫁”?性化阅读等方面,就如何科学、合理、有效地进行古典诗歌教学进也让人回味无穷。“初嫁”中“初”有“刚刚”之意,“初嫁”是为了突行一些有效的探究。出周瑜的年轻有为,而“出嫁”仅仅是“嫁出去”之意,不能体现出关键

3、词:古典诗歌;知人论世;语言;再现情景;个性化阅读周瑜的年轻有为。可见,咬文嚼字,品味语言对于把握诗歌形象,体味作者情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3)30—0081当然,品味语言,也离不开对诗歌的诵读。诵读是品味诗歌《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语言、把握诗人情感的重要手段。诗歌语言又不同于其它文体的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具有良好的现代汉语语言,它更偏重于韵味和灵性,这种感性的审美特征,只有通过

4、语感,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阅读与鉴赏是普通高诵读,才能内化到学生的审美体验中,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地驾驭中语文必修课程中的最主要内容,而古诗词相比以前教材又有母语的能力。当然,诵读不同于简单的读、背,重要的是读出韵了大幅的增加,在各类体裁文章中所占比例是最大的,所以古诗味。词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搞好古典三、再现情境,注重合作学习,对意象的理解把握,对艺术手诗歌的教学呢?通过对《念奴娇·赤壁怀古》这一课的讲授,笔者法的欣赏感悟颇深。阅读和欣赏古典诗歌,是最富个性色彩、最具

5、创造精神的情一智活动,必须由赏读审美的主体——学生通过对诗歌艺术情境的、知人论世。让学生学习掌握相关作家作品、诗歌创作背景及相关的文学常识体悟和再现来实现。因此,在了解作品内容之后,教师的任务就是诗歌创作大多是诗人在特定环境和特定历史条件下心境的诱导、启发和点拨,让学生体味;根据作品的文字,引发想象、联体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也被深深地打上时代的烙印。学生想,去体会作品的意境,获得美的感受,作出自己的评价。要读懂诗歌,就必须对这些信息进行有效的解读和还原。先贤孟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开篇就显示了词

6、人的广阔视野:子说过:“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新课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不仅写出了长江的非凡气也提出了在阅读鉴赏中要“了解作品所涉及的有关背景材料”。可象,而且将自古以来这里出现过的许多威武雄壮的战争故事都囊见,了解诗人的生平事迹和社会背景是学生学习诗歌的关键。括进来了,表达了词人对古代英雄的向往。接着,词人也找到了英《念奴娇·赤壁怀古》是苏轼贬官黄州后的作品。让学生在了雄们的遗迹:“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接着,词人又勾解掌握有关文学常识的基础上,要

7、重点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勒出了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对苏轼的经历及该词章创作背景的介绍,可以使学生对苏轼的思作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雄伟壮阔的赤壁之景,词人又把周瑜置于想性格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对合理把握全文的“景”与“情”有很重其中。最后总结:“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将江山之胜和怀古要的作用。在词的上阕,苏轼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雄伟壮阔的赤之情融为一体,可谓绝妙之极。壁之景;词的下阕,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描述火烧曹营的历史事当然,再现情境,对意境的把握不能忽略对意象和艺术

8、手法件,表达对历史人物的敬仰;最后抒发消极但并不悲观的情绪,归的把握。阅读时应首先抓住意象(如该词中的“浪”、“乱石”“惊涛”结全词。要理解这些,必须结合苏轼的经历遭遇,结合苏轼的人生等),品味物象特征及物象中所寄寓的感情,然后整体把握,体会态度。因此,知人论世、对作者的了解、对创作背景的把握是诗歌意境。艺术手法是一篇文章之所以优秀的关键所在,在《念奴娇·鉴赏的必要步骤。赤壁怀古》中,比喻、倒装、烘托、映衬等。对这些艺术手法的理解二、咬文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