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

ID:58444371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05-13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_第1页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_第2页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_第3页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_第4页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地理(心得)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地理论文之地理课导语艺术初探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地理教学中的新课导语艺术至关重要,这是授课的起步环节,它犹如乐曲中的“引子”,戏剧中的“序幕”,具有酝酿情绪,渗透主题,引导思路的重要作用。导语设计是否新颖,生动,得体,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授课效率的提高。良好的导言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把他们引入探索知识奥秘的境界,为一节课的顺利进行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我根据自己多年的实践,谈谈地理教学中新课导语设计的几种方法。一巧布疑阵  朱熹曾经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上

2、课伊始,巧布疑阵,设置悬念,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会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启迪学生深入思考,教会学生对所学知识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如在讲季风洋流时,可以这样设计导语:明代航海家郑和曾经七次下西洋,他每次从印度半岛到非洲东海岸去,都选择在冬季,而返航则选择在夏季,这是为什么?学生急于得到正确答案,兴趣顿增,情绪高涨,思维活跃,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导入新课,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使学生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从而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讲授“大陆漂移学说”时,可以这样导入:有“世界寒极”之称的南极大陆,被巨厚的冰层所覆盖,是一派冰雕玉砌的洁白

3、世界,可是在它那厚厚的冰层下面却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而煤炭往往形成在古代植物茂盛,气候温暖湿润的地区,人们在非洲和印度甚至赤道处,发现了古冰川的痕迹,同学们能解释其原因吗?通过这样的设“疑”很自然地导入新课,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再如在讲“九月星空图”前可提问:“九月星空图”适用于9月1日21时,9月15日20时,9月30日19时,为什么每隔15天提前1时,看到的星空是一样的呢?在讲五带时,可以提出:假设黄赤交角为零,变大,变小,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地球上的热带,温带,寒带等将会发生哪些变化?  常言道“多疑善问,增长才智”。在地理课导言中巧布疑阵能激发学生思维,弃分调动

4、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  二引用故事  引用生动有趣的故事作为新课导语,会使本来枯燥无味的地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如讲“时区和日界线”时,我给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一个孕妇乘坐海轮由西向东航行,在接近日界线的时候,生下了一个女婴,越过日界线,又生了一个女婴,先出生的当然是姐姐,这一天正好是2005年1月1日,后出生的妹妹是在日界线东侧出生的,日期是2004年12月31日,于是妹妹的生日比姐姐大一天,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发生的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兴趣盎然,为后面教学的顺利进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讲“季风气候”时,可以引用中国古

5、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巧借东风,火烧曹营”的故事作为导语,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上盛行西北风。曹营在北,东吴在南,若用火攻难以取胜。在这紧急时刻,上晓天文,下知地理的诸葛亮通过观察天气,天象的变化,准确预测到当时冬至前后短时间内会偶然出现刮东南风的反常天气现象,经果助吴火攻曹营成功,大获全胜,如此设计导语,学生情绪顿时高涨,直接进入一节课的最佳状态,教学势必会收到奇特的效果。再如有个教师在讲“火山”之前,讲了一段精彩的故事:公元1709年的一天,意大利那不勒斯湾晴空万里,科学家们正在那里指挥着一群工人挖一口深井,当工作挖到地下20米深处时,突然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古代剧院的舞台

6、。之后,人们根据已发现的线索继续挖掘了一段时间,结果意外发现了一座不知名的古城遗址,讲完这个令人惊奇的故事,教师可进一步设问:“是什么时候,又是什么原因使这座城市被埋在了地下20米深的地方?”这样使学生对“火山”内容产生极大的心理冲动和兴趣,并有利于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讲“密度流”时可如此设计导语:二战时纳粹德国潜水艇巧妙地利用了直布罗陀海峡东西侧的海水密度的不同,通过地中海重创英国舰队。这样生动有趣内容贴题的故事作为新课导语,妙趣横生,学生乐听乐学,寓教于乐。  三巧设比喻  打比喻就是用一件事物来说明另一件事物,在地理课导语中用一些比喻会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像

7、磁石一样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枯燥的知识趣味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通俗化,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森林的环境功能前,可以运用一连串比喻:净化空气的“绿色工厂”,吸烟滞尘的“吸尘器”,涵养水源的“绿色水库”,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绿色卫士”,调节气候的天然“空调系统”,减弱噪声的“隔音板”,杀死细菌的“防疫员”,保护野生动物的“庇护所”等等,在讲“海洋资源”前可把海洋比喻为“天然的蛋白质仓库”,“乌金的储存库”,“盐类的故乡”,“能量的源泉”。再如从大气的旋涡引出气旋和反气旋等。  如讲“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