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碳纤维-粘钢-钢支撑-植筋技术在工程中应用

浅议碳纤维-粘钢-钢支撑-植筋技术在工程中应用

ID:5964458

大小:29.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7-12-29

浅议碳纤维-粘钢-钢支撑-植筋技术在工程中应用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浅议碳纤维-粘钢-钢支撑-植筋技术在工程中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浅议碳纤维粘钢钢支撑植筋技术在工程中应用  摘要:通过xx食堂结构施工的工程实践分析,介绍了碳纤维加固技术,柱子粘钢、加钢支撑技术,植筋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关键词:碳纤维,粘钢,钢支撑,植筋。中图分类号:K82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随着就餐人员的增多,原来的老食堂已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xx食堂原结构为多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2310M2,由于部分二层加盖三层,对柱子和部分楼板板进行加固,并在原结构基础上增加剪力墙。因此,决定采用碳纤维、粘钢、钢支撑加固方案。加固采用的主要工艺:粘碳纤维布的方式和部分柱子粘钢、加钢支撑,新建加

2、层需要植筋。下面就以上施工方法一一介绍。柱、板粘贴碳纤维布8柱、板粘贴碳纤维布依据是《碳纤维片材加固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CECS-146:2003。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是一项新的应用外粘高性能复合材料加固结构的技术,在我国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首先,碳纤维施工厚度比较薄,但强度高,不影响原结构的装修效果,而且施工迅速,工期短。采用加大柱子混凝土截面方式来加固,就不同了。首先,加大截面影响原结构的装饰效果,施工过程要一个月,而且混凝土施工又对原装修污染严重。所以选择碳纤维来加固柱子和板优势明显。施工工艺如下:1.碳纤维加固混凝土的主要施工工艺流程:表

3、面混凝土打磨→混凝土表面处理→混凝土表面涂找平层→纤维布配料→进行粘布施工。2.基层处理:首先将柱或楼板混凝土表面的装饰层剔除,露出旧混凝土,将混凝土表面出现的剥落、蜂窝、腐蚀等劣化现象的部位予以凿除,对于较大面积的劣质层在凿除后应用聚合物水泥砂浆进行修复;用混凝土角模机、砂纸等工具去除表面的浮浆等杂质,构件表面的混凝土要打磨平整,尤其是表面的凸起部位要磨平,柱子转角粘贴处要进行倒角处理,并打磨成圆弧状。(R≥20mm);用吹风机将混凝土表面清理干净并保持干燥。3.涂底胶:按规定比例将主剂与固化剂先后置于容器中,用电动搅拌器均匀搅拌,根据现

4、场实际气温决定用量并严格控制使用时间;用滚筒刷均匀涂抹于混凝土表面,等胶固化后(以指触干燥为准),再进行下一步施工;施工现场严禁出现明火,注意通风。4.用整平材料找平:混凝土表面凹陷部位要填平;转角的处理也应将其修补为光滑的圆弧,半径不小于20mm。5.8粘贴碳纤维布:按图纸要求的尺寸裁剪并粘贴碳纤维布,粘贴厚度一层,纤维纵向搭接不小于200mm;调配、搅拌粘贴树脂,然后均匀涂抹于所要粘贴的部位,在混凝土搭接、拐角等部位要多抹一些;粘贴碳纤维布,在确定所贴部位无误后剥去离型纸,用特制的辊子反复沿纤维方向滚压,去除气泡,并充分浸透碳纤维布;在

5、碳纤维布的表面均匀涂抹粘贴树脂。6.质量保证及工程验收:工程验收时,必须有碳纤维及其配套胶生产厂家所提供的材料检验证明;每一道工序结束后,均应按工艺要求进行检查,做好相关的验收记录,如出现质量问题,应立即返工;施工结束后的现场验收,以评定碳纤维布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质量为主,用小锤等工具轻轻敲击碳纤维布表面,以回音来判断粘结效果,如出现空鼓,应采用针管注胶的方法进行补救,粘结面积若少于90%则判定为粘结无效,须返工重做。柱子粘钢、加钢支撑8由于食堂结构加高,纵向加长,柱子的稳定性有所下降。经过计算,需增加柱子的稳定性,以提高建筑物整体的抗震能

6、力。在首层和二层中间的柱子间增加混凝土剪力墙八道。由于混凝土施工的局限性(光龄期就28天),决定采用钢支撑的办法代替混凝土剪力墙。钢支撑施工快捷,简便实用,钢支撑部位的墙体可以使用轻钢龙骨石膏板墙包封,有效降低了建筑物的荷载,大大的节约了成本。钢支撑采用L100*6等边角钢。为了增加支点处混凝土的受力面积,在相应柱梁上增加粘钢,防止混凝土受力不均而破坏。如图:钢构件按照设计图纸的尺寸结合现场实际测量进行加工、制作,并选用高级持证焊工进行施焊,保证焊缝高度。对于构件钢号为Q345部分,注意选用E50系列焊条以保证焊接质量。钢支撑完工后根据设计

7、要求涂刷防护剂。钢支撑施工过程:1.施工准备焊条必须有质量证明书。焊接Q235钢时宜选用E43系列碳钢结构焊条;焊接16Mn钢时宜选用E50系列低合金结构钢焊条。首先熟悉图纸,做焊接工艺技术交底。检查焊工合格证有效期限,应证明焊工所能承担的焊接工作。2.操作工艺作业准备→电弧焊接→焊缝检查a.选择合格的焊接工艺,焊条直径,焊接电流,焊接速度,焊接电弧长度等,通过焊接工艺试验验证。b.清理焊口:焊前检查坡口、组装间隙是否符合要求,定位焊是否牢固,焊缝周围不得有油污、锈物。c.焊接电流:根据焊件厚度、焊接层次、焊条型号、直径、焊工熟练程度等因素

8、,选择适宜的焊接电流。d.8引弧:角焊缝起落弧点应在焊缝端部,宜大于10mm,不应随便打弧,打火引弧后应立即将焊条从焊缝区拉开,使焊条与构件间保持2~4mm间隙产生电弧。对接焊缝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