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

ID:6110152

大小:24.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1-03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_第1页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_第2页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_第3页
资源描述:

《肺吸虫病43例临床误诊分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肺吸虫病43例误诊分析唐凌钟利任小华肺吸虫病为人兽共患病,人因生食或半生食含有肺吸虫病囊蚴的溪蟹(喇蛄)、生水而感染。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饮食方式的多样化,本病发病呈增多趋势,因该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1],极易误诊,造成不良后果。现将我院误诊的43例病例分析报告如下,以资借鉴。1临床资料43例均为泸州医学院附院1994∽2004年的住院病人,男36例,女7例;年龄3∽46岁;来自农村34例,城镇9例。20例有明显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出现多发性浆膜腔积液5例;16例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症状;6例表现为消化道症状。其中出现游走性皮下结节13例。提供有吃生蟹或喇蛄29人,饮溪水、捉

2、过溪蟹9人次,5例无确切流行病史。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41人,39例肺吸虫病皮试(+),2例皮下结节及2例颅内病灶术后病理发现肺吸虫童虫、夏科来登结晶和大量嗜酸粒细胞;潜伏期最短1月,最长2.5年,以受染半年内发病最多(共33例),占总数76.9%,与文献报道相似[2]。本组病例均经作肺吸虫成虫抗原皮试阳性,或经病理活检及诊断性治疗有效而确诊。2误诊情况及临床特点2.1本组胸肺型20例,均有不同程度咳嗽、咯痰、胸闷,11例并发热、胸痛,7例咯血(其中3例为果浆色),18例X线、CT/MRI显示双侧胸腔积液、胸膜增厚粗糙,5例同时有心包积液,2例肺部有片状浸润影,3例肺门纵隔淋巴结肿大

3、,1例有气胸征象(压迫30%),胸水草黄色13例,果浆色4例,血性1例,均为渗出液,12例胸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本组2例误诊为肺炎,11例误诊为肺结核,4例误诊为肺癌,1例误诊为SLE。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泸州6460002.2脑脊髓型16例,以发热、头痛、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占位体征等脑膜脑炎症状发病者7例,脑脊液均为炎性改变,5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结脑3例,化脑2例,病脑2例)。以反复头痛、间断性发作抽搐、瞬间意识障碍、口吐白沫误诊为癫痫4例。因头痛、谵妄、视物模糊、偏瘫为主要临床表现误诊为颅内肿瘤4例,其中2例术后病检找到肺吸虫童虫。1例因

4、血性脑脊液误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2.3腹型6例,因腹痛、腹泻、恶心、呕吐、大便稀溏、肝区痛、肝大2例被误诊为慢性肠炎,2例误诊为病毒性肝炎,2例误诊为阿米巴肝脓肿。2.4皮肤型1例,因颈部多个皮下包块成串,误诊为颈淋巴结核。3.讨论由于肺吸虫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易误诊,误诊率高达38%∽56.2%(3)(4)。本组病例误诊原因为:①非感染病科医师对该病缺乏认识,本组病例仅5例无流行病学史,其中13例有游走性皮下包块,41例嗜酸性粒细胞增高,对这些肺吸虫病特有的表现未予重视,是误诊的重要原因。②临床表现不典型,且复杂多变(5),本组病例中有20例因有不规则发热、咳嗽、胸水,加之X

5、线无特异性,被误诊为结核性胸膜炎、肺炎、肺癌,有16例因头痛、呕吐等占位体征及脑脊液炎性改变,被误诊为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颅内肿瘤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因腹痛、腹泻、肝区疼痛被误诊为肠炎、肝炎、阿米巴肝脓肿。③肺吸虫病不易查到病原体,本组病例仅4例因颅内占位病变手术及皮下结节活检查到肺吸虫童虫。肺吸虫抗原皮试是本病检测的一个简单、方便、有效的手段,应大力推广应用,但目前抗原皮试液为粗抗原,与多种疾病,特别是吸血虫病可出现交叉反应,对结果的判断尚有一定影响[5]。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泸州646000综上所述,误诊是由多方面引起,注意流行病学史,特别是吃生蟹等流行病学史,在诊断上

6、具有重要意义,重视游走性包块等体征,对不明原因的胸水、心包积液及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尤其是血液、体液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者,应高度重视为肺吸虫病可能,对咳嗽吐痰等呼吸系统症状日久不愈者,应作痰或粪便肺吸虫卵检查,均应提高对本病的警惕性,详细询问病史并作肺吸虫抗原皮试。本组病例明确诊断后用吡喹酮治疗(50∽100mg/Kg,分3日服,,1∽3疗程),均获得满意疗效。参考文献:[1]彭文伟主编,传染病学[M][M].第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246-251.[2]沈一平主编,实用肺吸虫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57-161.[3]胡亚平、饶丽琴,肺吸虫病误

7、诊35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3,3(5):741.[4]藤峰、陈应康,小儿肺吸虫病误诊68例分析[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1,14(2):78.[5]陈桂光,中国并殖吸虫病研究现状[J].实用寄生虫病防治杂志,1995,3,34.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感染科,泸州64600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