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

ID:62149034

大小:1.09 MB

页数:63页

时间:2021-04-19

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1页
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2页
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3页
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4页
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灵枢·五色1(2)教学讲义ppt课件.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灵枢·五色1(2)五色:指出现于面部的五种色泽,即青、赤、黄、白、黑。本篇分别叙述了颜面部位的名称、脏腑肢节在颜面的望色部位及察色要点、五色主病,通过望色可以判断疾病的性质、部位、间甚、转归及生死预后。马莳:“篇内有五色,言病之义,故名篇。”题解内容提要1、颜面各部位的名称及脏腑在颜面的望色部位;2、察色方法及色诊的临床意义;2、脏腑在颜面的色部“五脏次于中央,六腑挟其两侧”中央—从两眉间至鼻根部脏腑候诊的总部位五脏的色诊部位肺—在阙中,即两眉之间心—在下极,即鼻根肝—在下极之下,即鼻柱脾—在肝下,即鼻端肾—挟大肠,即面颊下方六

2、腑的色诊部位胃—鼻头两旁,即鼻翼胆—鼻柱两旁小肠—鼻端两旁上方,瞳人直下大肠—颧下,外眦直下膀胱、胞宫—鼻唇沟(人中)及其两侧“首面上于阙庭”头面组织器官的色诊部位阙—两眉之间的部位庭—前额部“王宫在于下极”心的色诊部位心为五脏之主,称“君主之官”这里把它比喻为“王宫”下极—两目之间的部位3、明堂在色诊中的重要性“明堂骨高以起,平以直,五藏次于中央”“明堂润泽以清”五脏安和,气色正常明堂(鼻)是五脏候诊之处常色(明润含蓄)病色(晦暗暴露)面色二、论述五色主病和望色的要领1、面部五色主病黄赤色属阳,主热黄赤为风:风为阳邪,多易化热

3、(黄为湿热,赤为火热)青黑色属阴,主痛青黑为痛:青黑色主血脉凝滞不通,不通则痛—为痛痛甚为挛:面色青黑主痛证,青黑过重主拘挛(脉络拘急)白色属阴,主寒,多为虚证白为寒:寒凝血涩,经脉收缩,气血运行迟滞,气血不足寒甚者为皮不仁皮不仁:皮肤不知痛痒,感觉迟钝黄而膏润者为脓面色黄而像膏脂一样润泽,为痈疮生脓湿热熏酿(脓已成)赤甚者为血面色过赤,主瘀血内阻、血热郁积(疮疡初期未化脓)2、望色要领“察其浮沉,以知浅深”浮—病位表浅沉—病深入里“察其泽夭,以观成败”泽—正气未败,胃气尚存,预后好(成)夭—正气已败,胃气竭,预后差(败)“察其

4、散抟,以知远近”散—色散不聚,病气未固结,病程短(近)抟—色聚不散,病气固结,病程长(远)“视色上下,以知病处”五色各见其部,左右上下,各如是其候“积神于心,以知往今”医生诊病态度:全神贯注、细心观察,才能了解疾病的过去与现在。3.望色诊病的机理现代生物全息律认为:生物体的任何一相对独立的部分,是整体的成比例的缩小,寓藏着整个机体的生命信息。五脏六腑,全身肢体关节都可以反映到面部,面部就相当于全身的缩影。以此作为望诊判断病变的依据。这一认识与现代生物全息律有惊人的相似之处。1.五脏六腑、肢体关节在面部各有一定分布位置,因此观察这

5、些部位的色泽变化,可察知相应脏腑肢节的病变情况。这是根据“有诸内,必形诸外”的整体理论,结合长期临床经验而确立的。小结2.指出从五色变化可以测知疾病的性质,从色泽浮沉枯润可测知病之浅深轻重,从色之抟散可测知病之久新,从病色位置可测知病位等情况,这些是面部色诊的重要内容,给后世以巨大的影响。复习思考题1.如何根据五色诊断疾病的性质?2.望色诊病的要领是什么?3.谈谈您对面部部位配属相应脏腑形身这一诊法理论的见解.肺痨[概说]一、概念肺痨是具有传染性的慢性虚弱性疾患。临床以咳嗽、咳血、潮热、盗汗及全身逐渐消瘦为其特征。 1.病名释义

6、:痨,同劳,指虚劳或劳损。古代对全身虚弱的消耗性疾病均称为“劳”,本病劳损在肺,故称“肺痨”。 2.三大特点:传染性、慢性、虚弱性。 3.四大主证:咳嗽、咳血、潮热、盗汗。 除四大主证外,还可见身体逐渐消瘦,这是由于长期慢性消耗,出现的虚损表现。 病轻——间断出现。 病重——先后相继出现,或同时并见。二、病名释义(异名)1.以其具有传染性而命名 尸注:注指传入或久留之意,与“传”亦同义。指肺痨患者死后,体内之痨虫可传染给他人而发病。又称为“传尸”。 鬼疰:疰与注同义。因痨虫传染,有如鬼魅,无形迹可见而得名。 劳疰:肺痨闰人生前其

7、痨虫传染给别人而发病。 虫疰、毒疰:“虫“指痨虫,“毒”指病邪,亦指痨虫。指感受痨虫邪毒而致病。二、病名释义(异名)2.以症状特点而命名肺痿疾:肺痨重症,后期可发展为肺痿不用,故名。 骨蒸:形容发热犹如从骨髓蒸发而出。 劳嗽:肺痨久咳不已,形休消瘦虚弱。 急痨:指肺痨发病过程中,病情急剧恶化,迅速出现败症。伏连:指痨虫伏藏于内脏,接连传注,最后形成五脏俱损的痨病。二、病名释义(异名)■殜:古病名。指传尸之初起不甚者。《外台秘要·传尸方》:“传尸,亦名转注,以其初得,半卧半起,号为■殜”。 痨瘵:即肺痨。指具有传染性的虚弱性疾病。

8、首见于《三因方》,继而《济生方》用“痨瘵”来统一诸称,沿用至晚清,现一般称之为“肺痨”。三、沿革(一)春秋战国至东汉末期——属慢性虚损性疾病《素问·玉机真藏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颈,身热,脱肉破■……肩髓内消。” 《灵枢·玉版》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