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

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

ID:62193540

大小:1.89 MB

页数:65页

时间:2021-04-21

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1页
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2页
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3页
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4页
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最新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教学讲义ppt.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2015年题材7、8咏史怀古诗、哲理诗鉴赏解析余秋雨先生说过,中国传统文学中最大的抒情主题,不是爱,不是死,而是怀古之情、兴亡之叹。但凡怀古之作,千百年来所抒发的情感大同小异,所不同的是作者的历史观、选材与写作手法。学习目标1、掌握咏史怀古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2、学习咏史怀古诗的解题方法与技巧。乌衣巷  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注:三国时石头城的部队营房所在地。当时军士都穿着黑色制服,故以“乌衣”为巷名。后为东晋时王、谢两高门士族居住之地。王导谢安曾贵为宰相,显赫一时。从全诗看,“野

2、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今昔对比,引起沧海桑田的感慨。(对比、以景衬情,寓情于景)蜀相杜甫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歌颂仰慕诸葛亮的才智和功业,同时惋惜他的壮志未酬,以古人自况。(以景衬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

3、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借怀想周瑜的英雄伟业,深沉、痛切地发出了年华虚掷的悲叹。抑郁沉挫地表达了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衬托铺垫对比)借古抒怀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恢复中原的宏愿及英

4、雄迟暮的感慨。沉郁苍凉,豪壮悲愤。(用典借古讽今)借古讽今扬州慢姜夔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寄托了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碎的哀思。表达的是对物是人非的无限惋惜及悲痛之情(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化用前人诗句)过华清宫绝句杜牧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含蓄地批评了统治者的骄奢淫

5、逸,寄予了忧国伤时的感慨。借古讽今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情感篇目1、通过昔盛今衰的变化,表现时事变迁,物是人非的感伤。乌衣巷》《桂枝香》2、抨击社会现实或讽谏当朝者或讽谏世人

6、。《山坡羊·潼关怀古》《《石头城》《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念奴娇·登多景楼》3、怀古伤今,抒发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感,或抒发自己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情。《念奴娇·赤壁怀古》《贾生4、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的思考评价。《赤壁》《过华清宫绝句(其一)》《题乌江亭》怀古诗常见的思想内容怀古诗常见的思想内容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④通过仰慕凭吊古人,感慨身世,表现生不逢时

7、,怀才不遇的苦闷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拟人;借古讽今;怀古伤今、虚实相生;对比;直抒胸臆;烘托、衬托;用典1)弄清作品所涉及的历史事实、有关人物、用典。 2)揣摩历史,了解古人意图所在。 3)联系作者身世和时代背景,推敲作者对此的态度,古今的联系。 4)归纳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咏史诗的鉴赏要点:(2008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登金陵凤凰台李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①一水:亦

8、作“二水”。(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4分)答:。(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问题具体化答案简明化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