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

ID:8246723

大小:620.01 KB

页数:42页

时间:2018-03-12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_第1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_第2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_第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_第4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_第5页
资源描述: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医学ppt》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背景资料2004年~2005年,我国华东等省份报告了不明原因发热伴全身酸痛、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多脏器损伤的病人。病人多来自丘陵地区,症状疑似流行性出血热.2006年安徽发现首例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当年共报10例,1例死亡,死亡病例有明确“草蜱”咬伤史。此外,近年我国还有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天津、海南等省份,都曾出现该类病例,且有死亡病例报告。背景资料2007年5月河南发现首例疑似无形体病,截至2010年9月8日,河南省共监测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病例557例,死亡18例(3.23%)。山东省卫生厅9月10日通报蜱虫致病情况,截至

2、9月9日,山东省累计发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182例,死亡13例(7.14%)河南此次发现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5~8月,发病年龄以40~70岁居多。背景资料河南此病以发热伴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和多脏器功能损害为主要特点,潜伏期1~2周?大多急性起病,持续高热,可达40摄氏度以上。其临床表现主要为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以及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可伴有心肝肾等多脏器功能损害。目前这类患者以发热伴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临床症状,病因尚不明确,起初以疑似无形体病命名,2010年5月之后,中国疾控中心暂将其命名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

3、合征”。背景资料既往至少怀疑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和白蛉病毒能够引起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河南蜱虫叮咬事件”的元凶已被锁定为一种新型的布尼亚病毒。布尼亚病毒科布尼亚病毒(Buniavirus)是具球形、有包膜和分节段负链RNA病毒。因首先从乌干达西部的布尼亚韦拉分离到本科的而得名。布尼亚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有包膜的负链RNA病毒,目前已知包括200种以上,是虫媒病毒中最大的一科。1975年正式命名,1980年被区分为四个属,即布尼亚病毒属、纳伊罗病毒属、白蛉病毒属及乌库病毒属。布尼亚病毒的感(传)染性布尼亚病毒自然感染见于许多脊椎动物和节肢动物(蚊

4、、蜱、白蛉等),可感染小鼠,并能在一些哺乳类、鸟类和蚊细胞培养中生长;对人可引起类似流感或登革热样的疾病、出血热及脑炎。有蚊媒、蜱媒、白蛉媒3种传播类型。有些病毒在其节肢动物媒介中,可经卵、交配或胚胎期传播。布尼亚病毒的变种2010年09月12日,中国疾控中心有关部门已经从病人身上分离出一种“新型布尼亚病毒”。布尼亚病毒是一个大类,而“新型布尼亚病毒”可能会被认定为一种新变种,从目前来看,这一病毒主要由蜱传播,布尼亚病毒的变种卫生部组织专家制订了《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从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对发现的感染病例,进行有效的界定和治疗。目前《

5、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诊疗方案》初稿已完成。专家组已经将方案上报到卫生部,等卫生部批准后这个方案就可出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病原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这里主要是指是由一种新布尼亚病毒(Bunyaviridae)引起的新发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实验室(病毒分离、全基因组测序、血清学等)研究,证实病原体为一种布尼亚病毒科新病毒。11布尼亚病毒科病毒属宿主及疾病媒介布尼亚病毒属LaCrosse人:发热、脑炎牛:流产、先天缺陷内罗病毒属新疆出血热、内罗毕羊病人:出血热羊:出血性胃肠炎,、流产白蛉病毒属立夫特谷热人:胃肠炎、出血热反刍动物:坏死性肝炎

6、、出血、流产汉坦病毒属汉坦病毒、人: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PS)蕃茄斑点病毒属Tomatospottedwilt650多种植物:各种各样的症状鼠牧草虫白蛉蜱蜱蚊、蠓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定义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监测方案(试行)》稿中,将该病例定义为:1.发热(体温≥38℃)伴血小板降低,或2.发热伴出血症状(黑便、牙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出血症状中至少一项)。对符合上述病例定义第2项,但未做血象检查或无血象检查结果的患者,医疗机构应尽快对其进行血象检查。明确诊断的血液病等非感染性疾

7、病的患者应排除。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临床表现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急性发热起病,多数患者伴有乏力、纳差、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部分患者出现黑便、齿龈出血、皮肤瘀点或瘀斑、眼结膜充血等出血症状。绝大多患者临床实验室检查白血球不高或降低、血小板减少部分患者谷丙/谷草转氨酶升高、尿蛋白阳性。临床特点该病潜伏期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为1~2周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发热,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可达40℃以上,部分病例持续高热,热程可长达10天以上。伴乏力、明显纳差、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查体常有颈部及腹股沟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压痛

8、、上腹部压痛及相对缓脉。临床特点少数病例病情危重,出现意识障碍、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可因休克、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