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ID:83556741

大小:184.54 KB

页数:5页

时间:2023-10-29

上传者:老李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1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2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3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4页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5页
资源描述:

《湖南省常德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常德市一中2023年高二年级下学期入学考试历史试卷时量: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云梦睡虎地秦墓竹简中《法律答问》是我国法律解释史学上的开山之作。其中一条律文解释如下:私自移动田界(“盗徙封”),要判处“耐”刑(剃去鬓发,表示犯罪)。从该解释中可以判定:()A.秦律以法家的性恶论为思想基础B.秦律保护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C.秦朝的统治色彩是奉行严刑峻法D.《法律答问》的解释具有阶级性2.近年来,考古工作者发现了不少东汉的画像砖、画像石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住宅、楼阁、院落、粮仓、磨房、猪圈、马车和农夫等,还可以看到在住宅附近的大片稻田、山林、池塘、盐井、渠道,还有收获、舂米、酿酒、纺织等景象。这些画像砖、画像石()A.是庄园生产生活的反映B.标志着小农经济的形成C.体现出薄葬习俗的变革D.反映了基层治理的成效3.唐玄宗时代,不仅每年按时祭祀黄河,更开启了不定期派遣使者特别祭祀的风气。据统计,玄宗时至少进行了13次遣使特别祭祀,分别是为了丰年报谢、祈晴报谢、蛮夷款服、南郊大赦、四海册封等。唐玄宗多次祭祀黄河意在()A.增强国家凝聚力B.宣扬皇权至高无上C.引领习俗新风尚D.探索治理水患途径4.明初沿袭前朝制度,规定从事盐生产的灶户世代相袭,对于冒充或改当他籍者,施以重罚并令其重归原籍;灶户成为与军户、民户、匠户并列的四籍之一。这类规定旨在(       )A.禁锢社会阶层的流动B.放松封建人身依附关系C.减轻户籍管理的压力D.强化对垄断行业的控制5.奏折制度是清代特有的产物。奏折始于康熙中期,最初限于在京衙门、在京大臣或少数亲信官员使用;雍正将密折奏事的范围扩大至各级京官及外省中级官员;乾隆时奏折成为官方文书,由密折转向公开文书。奏折制度的变化()A.规范了官方的文书运行B.提高了地方官员的地位C.保证了国家决策的正确D.便于增强皇权治理能力6.李鸿章说:“此次……实获两个好的结果:第一,欧洲陆海军之战术方法,并非应有白人所独有,黄人亦能用之,并证明可收到实效。其二,贵国之长足进步,使我国从长夜迷梦中觉醒,得益匪浅。”对李鸿章所评述事件理解准确的是() A.镇压太平天国引起权力结构变动B.洋务运动富国强兵实效显著C.甲午战争失败激起民族救亡热情D.八国联军侵华促进民族觉醒7.1907年,张之洞通过多种渠道提出“先开国会,后布宪法”,认为宪法不能“钦定”,并对朝廷的“预备立宪”明确提出不同意见,认为“立宪实行,愈速愈妙:预备两字,实在误国”。据此可知,张之洞()A.主张取消君主制度B.认同立宪派政治主张C.坚持中体西用理念D.具有一定的宪政意识8.1928年4月,中共中央召开会议决定,不再提倡实行总暴动的“总策略”,转而使用“准备工农总暴动”的提法,把争取群众的工作、建立城市、乡村的群众组织,以及巩固并健全党的组织作为最重要的工作。这一决定()A.适应了中国社会矛盾变化B.促进了革命中心向农村的转移C.拋弃了苏俄城市中心革命论D.表明中共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9.在某一个革命时期,中共中央曾就土地政策作出决定:“在处理农村纠纷中,党与政府的工作人员,不是站在农民或地主的某一方面”“一切有关于土地及债务的契约的缔结须依双方自愿。契约期满,任何一方有解约之自由。”这一决定()A.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B.推动了土地革命开展C.促成了国共合作的顺利实现D.保证了抗日战争的胜利10.下面为1972—1985年中美贸易统计图。下列对图中反映的变化趋势分析正确的是()A.两国建交后贸易开始增长B.体现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C.得益于大国关系发展变化D.中国改革开放是主要因素11.时至公元前三前二世纪,罗马已成为世界上各个民族和国家进行交易的共同市场。这种商业贸易要求平衡人民或民族间的区别。与此同时,由于希腊文化对罗马的影响,原有的城邦的狭隘的公民观念在逐渐遭到破坏,而罗马公民本身也正被改造为有世界观念的“世界公民”。这一现象可用来说明()A.罗马商品经济高度发达B.罗马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罗马法律体系比较完善D.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背景12. 16—18世纪欧洲铸币量大量增加。英国在1526年、1544年先后改铸货币,新铸银币的含银量大大降低,仅及亨利七世所铸银币含银量的十分之一。法国在1309年铸造2枚“里佛尔”币的银量,在1720年可铸造98枚货币。这种新铸币重量相比之前几乎减少了98%。据此可判断,当时()A.商业贸易发展速度加快B.民族国家的权力得到加强C.资本原始积累迅速增加D.贵金属涌入刺激传统社会13.启蒙运动主张理性高于情感,认为理性能够战胜人类的弱点,人性会进步且能在理性的探索和活动中得到完善,但启蒙运动也吸收了卢梭强调情感的价值以及排斥理性优越性等“反理性”思想。这反映出启蒙运动()A.挑战传统与自我反思并存B.重新确立人性的价值与内涵C.宣扬科学至上的核心理念D.聚焦人文主义的弊端和局限14.19世纪后期,从希腊神庙到拜占庭教堂的所有建筑风格,法国都有人模仿。“思想纯正”的建筑师们长期拒绝利用钢铁和钢筋混凝土等新工业材料,认为以埃菲尔为代表的这些人“不能妄称可以创造美”,尤其对1889年万国博览会之际出现的那座铁塔感到愤慨。这说明()A技术进步改变民众生活B.工业文明孕育艺术创新C启蒙运动影响设计理念D.建筑风格固守历史传统15.1961年3月,美国总统肯尼迪签署命令成立了“和平队”,选拔大学毕业生向亚非拉落后国家和地区提供技术及人力资源援助,致力于当地的经济增长,帮助实现社会的民主化、社会革命的和平化。这说明(       )A.冷战范围走向扩大B.国际局势有所缓和C.民族独立运动兴起D.美国战略重心转移16.有学者认为,1919年,英、美、法三国领导人控制着整个世界;而100年之后,将不会再有能够行使类似权力的政治小集团,任何这样的集团将不是由3个西方人组成,而是由世界上7个或8个主要文明的核心国家的领导人组成。这一观点成立的主要依据是()A.殖民体系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B.国家利益冲突,意识形态对抗C.区域集团发展,局部冲突加剧D.力量对比变化,多极化趋势增强二、材料题(本题包括3小题,17题18分,18题18分,19题16分,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至隋唐时期人均粮食占有量评测朝代粮食亩产水平(市井/市亩)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春秋战国91(全国)614.82394秦汉117(全国)048.355.7294魏晋南北朝22(北方)215(南方)1167.73.8590隋唐24(北方)328(南方)1450.926.4290——摘编自卜风贤《传统农业时代荒灾风险和粮食安全评价》材料二明代北方两年三熟制已有规模。清代北方两年三熟制有了更大发展,直隶开辟的井灌园地“每亩可收麦三斗……棉花每亩可收七八十斤,其余不过种植高粱、黍、豆等项……计所获利息,井地与旱地实有三四倍之殊”。在北方,实行两年三熟制的土地比一年一熟制的土地可增产12%至32%。在南方实行一年两熟制和一年三熟制,推广种植双季稻。玉米、番薯等高产作物不断推广,乾隆时,番薯由南方推广到北方。在陕南、湘西、鄂西和赣南等地外地客民进入丘陵山区广泛种植玉米,这里成为新发展的农业地区。——摘编自郭松义《明清时期的粮食生产与农民的生活水平》(1)根据材料一,指出春秋至隋唐粮食生产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粮食生产中所采取的措施及其意义。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总额占世界的50%,以后虽因美国、法国和德国的兴起而比重有所下降,但直到19世纪后半叶英国仍处于世界工业、贸易、金融和海运中心的地位。1825年,英国废除了机器出口禁令。1851年,英国在伦敦举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博览会,向世界展示了大量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从此,英国向各国提供各种机器设备,承包许多国家的铁路建设,并借贷给各国政府和私人,用来购置英国的机器和工业品。1870年,英国工业制造占世界的32%,采煤量占世界的51.5%,生铁产量占世界的25%,对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摘编自池元吉《世界经济概论》材料二 1933年7月,《申报月刊》出版创刊周年纪念特大号,刊载“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编者指出,“国民经济程度,低落到大部分人罹于半饥饿的惨状,对外防卫的实力,微弱到失地四省、莫展一筹的地步;而大家对此宿题,却都好像淡焉若忘,不加深究”。“特辑”明确规定讨论的重点问题:(一)中国现代化的困难和保障是什么?要促进中国现代化,需要哪些先决条件?(二)中国现代化当采取哪种方式,个人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外国资本所促成的现代化,或国民资本所自发的现代化?实现步骤怎样?在讨论文章中,杨幸之等人认为,社会主义能够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要实现现代化,需要效仿苏联的社会主义。也有人主张采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方式实现现代化,张素民提出发展受节制的资本主义,在大规模推进工业化的同时,对私人企业进行节制。“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引发了社会对现代化的持续关注。《东方杂志》《独立评论》等刊物也刊发了相关文章,其中不乏对苏联社会主义和“一五计划”的介绍。——摘编自耿凡《八十九年前有关“中国现代化”的一次讨轮》材料三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建设“中国式的现代化”和“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中国经济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明确了到20世纪末实现小康、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表。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细化了21世纪中国式现代化的路线图,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2012年,党的十八大首次正式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将小康社会的内涵深化拓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正式提出“中国式现代化”,其目标是实现物质、政治、精神、社会与生态五大文明体系协调发展。——摘编自郭玉坤《守正与创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演进之路》(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工业化发展的表现,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国知识界进行现代化问题讨论的国际因素,并对这场讨论进行简要评价。(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提出的历史意义。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最近更新
更多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