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

ID:83563016

大小:404.91 KB

页数:6页

时间:2023-10-21

上传者:老李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1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2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3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4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5页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_第6页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原卷版).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2023—2024学年度上期高2024届入学考试历史试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22小题,每题3分,共66分)1.商朝时期,中央王室与各族首领组成管理阶层;地方派遣的职官和归服方国诸侯,是形式上的支配与被支配关系,未必有血缘关系。到西周时期,即使与地方上的诸侯无血缘关系也通过联姻与王室形成甥舅关系。据此可知,西周时期()A.宗法贵族政治影响力式微B.统治方式出现根本变化C.确立了中央集权的新体制D.王政统治得到一定强化2.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A.军事理论的形成B.生产方式的变革C.政治制度的演进D.地形地势的利用3.孔子在社会伦理上强调尊卑有别.等级分明,但在教育上却主张“有教无类”,认为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这一差异表明孔子()A.重视教育对社会秩序的作用B.具有比较超前的政治理念C.有意推动私学的兴起和发展D.教育理念与伦理观相矛盾4.据《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统一六国之后,政府所属的“祠官”对全国山川的官方祭祀进行了统一安排,关东地区列入官方祭祀的对象有山五川ニ,关西地区则是山七川四。秦朝这安排A.强化了秦人的统治地位B.体现了儒学影响力扩大C.改变了祭祀的社会功能D.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差异5.清初学者王夫之说:“秦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而天假其私以行其大公。”即置郡县为“行其大公”。民初学者章太炎说:“古先民平其政者,莫遂于秦。”“平其政”即“使人们在政治上平等”。“行其大公”和“平其政者”体现在()A.百姓不再是封君的属民B.政务处理的高度程序化C.依据才干政绩任免官吏D.郡县制更利于皇帝集权6.秦始皇曾五次巡游天下以昭告王权所在,并以“五德终始”说来论证秦代周的合理性,但当山东豪杰为恢复封建揭竿而起时,民间则是一呼百应。这说明当时A.皇帝制度违背了历史潮流B.治国理念变化导致秦朝社会动荡 C.地方豪强是反秦主要力量D.新型国家形态尚未获得有效认同7.秦王朝建立至汉武帝初年,铁器的应用已经扩展到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制作的铁器物美价廉。而在汉武帝实行盐铁官营后,官府制造生产的铁器农具,质量不佳且价格较高,妨碍农事。这说明()A.盐铁官营不利于百姓生活B.适当竞争有助于经济发展C.垄断专营易引发官商勾结D.官营工匠的技术水平不高8.魏晋以来佛教、道教广泛传播,宋人李觏认为原因在于“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张载认为佛道追求的彼岸是虚幻的,与“吾儒”水火不容。由此可知,李觏、张载主张A.儒法并用以维护君权B.立足考据以重建学风C.复兴儒学以回应挑战D.杂糅佛道以构建理学9.唐代朝廷经常举行儒释道三教讲论,由皇帝担任主持人,参与辩论的是三教中最有声望和学问的"通人"。参与各方为了攻击对方、树立本教威望,莫不广引对方经典以资辩驳,许多人因此开始兼明三教。这A.反映了唐开放包容的文化风气B.巩固了唐代儒学的统治地位C.导致了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混乱D.说明统治集团统治思想动摇10.著名经济史专家林文勋根据主要流通商品变化,将中国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分为秦汉“盐铁时代”唐宋茶盐时代”、明清“粮棉时代”几个不同的阶段。这一演变趋势反映了()A.商品流通规模不断扩大B.商品流通种类的逐渐增多C.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形成D.农业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11.明末,利玛窦和徐光启合译了《几何原本》,江南数学家纷纷参与研究,许多学堂还将其作为教科书。同一时期,采用西洋透视法的桃花坞(位于今苏州)“姑苏版”年画年产数万张,远销日本、东南亚。这反映了A.江南文化的世界因素B.南方经济地位的提高C.传统利,技的领先优势D.土洋结合趋势的扩大12.1899年南通大生纱厂开业,其生产的机纱推动了周边农民家庭手工棉纺织业发展。棉纺织业发展对机纱的大量需求,又在大生纱厂濒临破产之际挽救了纱厂,并推动它走上迅速扩展之路。这一现象反映()A.机器大生产导致了小农经济破产B.个体手工业阻碍机器大生产发展C.“织”“耕”分离瓦解了自然经济D.个体手工业可纳入新经济体系13.下图为《劳动音》创刊号的封面《革命火种》。该刊物封面上是一个火炬照耀下的锤子,铁镐、齿轮、禾苗、稻穗所组成的图案,天空中的朵朵白云,如同紧握的拳头。该封面内容() A.表明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B.寓意着工农大众团结起来C.明确反映出党的中心任务D.为国共合作营造舆论氛围14.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统制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15.1962年下半年起,我国国民经济开始稳步增长。1963年,国家在财力尚有困难的情况下,积极改善职工待遇;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连续三年分别提高26.7%、20.1%和22.5%。这反映了我国A.落后面貌的彻底改变B.调整发展的重要成果C.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D.市场经济的显著作用16.15—16世纪,佛罗伦萨一年有数十个宗教节日。在这些节日里,人们戴着各种假面具扮演各种宗教神话中的角色,进行奇迹剧的演出和游行,沉浸在如痴如醉的欢乐中,类似的“狂欢节”活动在意大利风行一时。这反映出当时的意大利()A.狂欢演出成为娱乐主流B.教会引导市民文化品味C.节日庆典巩固宗教信仰D.世俗精神融入宗教活动17.“商业革命”激起了欧洲国家之间商业竞争和对海洋的控制权,引发了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英法七年战争等大国之间的战争,促进了西欧各国国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材料意在说明()A.传统商路变更激化欧洲国家间矛盾B.以西欧为中心的国际秩序已初步建立C.新航路开辟影响了西欧的社会生活D.“商业革命”推动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18. 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19.新政期间,因最高法院多次否决总统提出的法案,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改革方案。如图为表现这一改革方案的漫画,它表明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B.行政权力扩张引发担忧C.美国新政取得显著成效D.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20.如表为1928年、1932年和1937年苏联拖拉机数量与农业集体化发展状况统计表。它反映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特点是时间拖拉机数量(万台)参加农业集体组织农户占全国农户比例(%)1928年271.71932年14.861.51937年56.193.0A.优先发展重工业B.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同时并举C.国民经济发展不平衡D.农业集体化滞后制约工业化发展21.20世纪70年代末,英国掀起国有经济私有化浪潮;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出台了包括《广播电台法》《运输法》《渔业法》《电讯法》《石油天然气法》《能源法》等涉及各行各业的相关法律和法规。这表明英国政府A.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开创了“知识经济”发展模式C.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D.调整资本主义的运行机制22. 如表为世界银行对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统计表。表中现象的出现()时期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20世纪50年代4.7%4.1%20世纪60年代5.8%5.1%20世纪70年代5.3%3.2%A.改变了两极对峙的格局B.与新科技革命密切相关C.表明世界贫富差距缩小D.有助于国际关系民主化二、材料分析题(2小题,共34分)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四川古代交通闭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盆地内多山地、丘陵,将广袤的地域分隔成众多的小平坝(即小盆地),一平坝到另一平坝并不方便。四川人民为了消除空间阻隔,不断开拓交通路线。至两宋时期,由于都城都在四川东面,唯以长江水路为主体的峡路横贯东西,是四川与中央政府的唯一通途,成为四川最重要的交通路线。峡路是转输蜀布帛、粮草、川盐和纲马的重要漕运路线,也是军事上的重要通道。但峡路转输成本高昂,民困不支,且水路险恶,事故频发。——据蓝勇《四川古代交通路线史》等整理材料二1904年,川人设立川汉铁路公司,着手筹办铁路。虽尝试过官办、商办、官商合办等多种方式,但至1910年,该公司只筹到所需路款的约十分之一,开工日期一推再推。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通过向四国银行团借款官办,剥夺了川汉铁路公司的筑路权,保路运动随即发生。民国成立后,北洋政府、国民政府屡有兴工之议,但至解放前,未能铺设一寸铁轨。——据宓汝成《近代中国铁路史资料》《中华民国铁路史资料》整理材料三为实现西南人民自清末以来40余年的愿望,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生人民政权的力量,成渝铁路于1950年6月15日正式开工修建。1952年7月1日,也即中国共产党成立31周年纪念日,新中国第一条由自己设计、自己建造,材料零件全部为国产的成渝铁路在重庆、成都两地同时举行隆重的全线通车庆祝大会。它的建成,是中国筑路史上的一个伟大创举。 ——摘编自俞荣根等《当代重庆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四川古代交通状况,说明四川峡路交通在宋代的地位与作用。(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川汉铁路在筹办过程中为何充满曲折。(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成渝铁路修建的历史意义。24.“自写真”15—17世纪,伴随着中、西方社会的变化,传统绘画有了新突破。中国古代自画像称为“自写真”,最早记载于《后汉书》。宋元始有零星作品传世,但多将人物融入山水背景或群像中。明清时期,部分士人挣脱“无我”枷锁,画中人物也从背景中独立出来。画家借助像赞、题记表达自我。苏州人沈周的自画像呈现了眼睛、额头、皱纹和老年斑等更为个性的面部特征。绍兴人徐渭在自画像上写道,“吾年十岁手植青藤”“流光荏苒,两鬓如霜”“合作此图,寿藤亦寿吾”。江南画家唐寅、陈洪绶等也有自画像传世。西方在古希腊罗马时期出现少量自画像。15世纪以来,意大利人热衷于古典文化,并效法古罗马人定制艺术品以获得不朽荣誉,自画像作为一个独立门类发展起来。画家多在宗教、历史等场景中插入自己的形象。威尼斯人改进了制镜技术,阿尔伯蒂的《论绘画》分析了数学、几何学与绘画的关系,推动了自画像写实风格的发展。画中人物脱离场景,独立呈现。丢勒、提香等人绘制了多幅自画像。丢勒在自画像上写道:“我,丢勒,在28岁时用永不褪色的颜料画下了我自己。”16、17世纪后,欧洲出现自画像收藏热潮,伦勃朗一人就创作了70余幅自画像,莱奥波尔多·德·美第奇则收藏了79幅自画像。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5-17世纪自画像的发展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