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

ID:83613919

大小:526.12 KB

页数:23页

时间:2025-01-06

上传者:老李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2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3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4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5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6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7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8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9页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_第10页
资源描述:

《云南省楚雄州民族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楚雄州民族中学高二年级3月份月考历史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1.《左传·襄公十四年》中记载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师旷对晋悼公所说的一段话:“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材料能够反映当时A.传统礼乐制度逐渐瓦解B.原始民主传统仍有影响C.法家治国理念渐受推崇D.出现百家争鸣文化景象【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可知,君主需要听取臣子的建议,而臣子和诸侯有为君主提建议的义务,这反映了原始时期的军事民主制经历数千年但依然在春秋时期的政治生活中产生一定的影响,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以下克上的礼崩乐坏的现象,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法家的重视严刑峻法的理念,排除C项;材料并未体现百家争鸣,排除D项。故选B项。2.宪法通过时,“议员们既无热情,也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还需要大力改造”。这说明法国1875年宪法A.从法律上阻断了保皇派复辟之路B.体现出资产阶级斗争的软弱性C.是主要政治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D.反思了大革命过于激进的缺点【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是‘较小的坏事’;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还需要大力改造”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法国1875年宪法是君主派和共和派相互妥协的结果,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阻断了保皇派复辟的道路,排除A项;材料强调法国1875年宪法是主要政治派别相互妥协的产物,“资产阶级斗争的软弱性”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材料主要涉及法国1875年宪法,与“大革命过于激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袁刚在《国会与辛亥革命》一书中说道:“辛亥革命政权转移(清朝政权向民国的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这表明中华民国建立过程的主要特点是 A.实行渐进性改良B.照搬西方的经验C.以暴力革命实现D.谈判与法制结合【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可知,在辛亥革命的过程之中,实现了权力的和平交接,体现出谈判与法治相结合的特点,D项正确;辛亥革命开始时是暴力推翻清政府,不是渐进性改良,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照搬西方的经验,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中“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不符,说明建立民国的过程是谈判与法制结合,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4.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指出:“在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前提下,强调更多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在合理安排工业布局的前提下,强调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在国家、生产单位和个人关系上,强调要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特别要照顾农民的利益……在中央和地方关系上,强调要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表明我国A.有了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体系B.摆脱了苏联模式困扰C.社会主义建设要综合平衡、利益兼顾D.完成了社会主义过渡【答案】C【解析】【详解】《论十大关系》系统全面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建设将会面临的十对重大关系,体现了综合平衡各产业部门的发展,统筹兼顾十个方面的重大经济、利益关系,故C项正确;材料的时间是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说明党和国家已经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为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奠定理论基础,并未形成成熟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而且后期的“左"倾错误也说明在社会主义建设的速度问题上并不成熟,故A项错误;建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并未完全摆脱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体制的困扰,排除B项;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排除D项。5.自宋代以来,“官”与“吏”是分离的,官以科举出身,擅长的无非是经史辞章,但对于财税、经济、司法,均一无所长,于是只能将后者委之于吏。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却是永不升迁、不调防的。这一状况()A.造成了地方割据的产生B.体现了专制制度的强化C.易引起基层政治的腐化D.导致了官吏间矛盾激化【答案】C【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自宋代以来,‘官’与‘吏’是分离的……官常有升迁、有调防,而吏却是永不升迁、不调防的”,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容易使“吏”成为最大的地方势力和利益集团,这不利于基层政治的清明,易引起基层政治的腐化,C项正确;地方的吏治是社会治理的弊病,但不一定形成地方割据,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专制制度的强化,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官吏间矛盾的激化,排除D项。故选C项。6.英国责任制内阁确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胜选党派组阁,每一次执政党的改变都会造成文官的大规模替换,导致政府的不稳定、政策难以延续,出现了典型的政党“分赃制”。19世纪中期英国进行了文官制度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一变化说明()A.议会被政党操控,阻碍民主政治发展B.文官制度是英国民主政治的核心C.文官改革目的之一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D.责任制内阁不具备分权制衡的特征【答案】C【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可知,英国责任内阁制之下的政党政治出现了“分赃制”,不利于政策的延续,所以改革规定“负责具体行政事务的官员不得参选议员,不能介入党派活动”,这一变化表明改革目的之一是保证施政措施的连续性,C正确;政党政治是民主制的组成部分,其良性运作有利于民主制发展,而且题干强调的是文官制度设置的意义,排除A;英国民主制的核心是议会而非文官制度,排除B;D项与题意主旨无关,排除。7.如表是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情况。这一构成()途径章京考选驻外使馆同文馆与译学馆留学生举贡考试其他合计人数68154579224233比例(%)29.186.4419.3133.919.441.72100A.有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B.体现出清末“新政”效果较为显著C.表明科举选士制度的根深蒂固D.印证了外务部逐渐居于六部之首【答案】A【解析】【详解】 结合材料中“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同文馆与译学馆19.31%”“留学生33.91%”等信息可知,在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中受到出国训练的人才占比明显要高,显示出了中国外交与国际的接轨,这有利于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A项正确;材料并未指明人事来源构成的具体原因,排除B项;表格中虽然有“章京考选”“举贡考试”,但相对于留学生及同文馆等并不占优势,故“科举选士制度的根深蒂固”这一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外务部的地位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8.《周礼》记载,如果因为偷盗犯罪,要被惩罚当奴隶。但其又规定:“凡有爵者与七十者,与未龀者,皆不为奴。”所谓“未龀者”是指7岁以下男孩和8岁以下女孩。由此推知,西周时期(     )A.援礼入法原则已经确立B.奴隶制度遭到破坏C.法律思想蕴含人性光辉D.司法体制较为完善【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如果犯偷盗罪的对象是70岁以上的老人和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可以在刑罚方面实行宽大处理,不用被罚当奴隶,这是对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优待,蕴含人性光辉,C项正确;周朝时“援礼入法”原则并未确立,排除A项;题干是讲当时的法律,不能看出奴隶制度是否遭到破坏,排除B项;西周时期的司法体制并未完善,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9.美国著名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说道:“某些法律概念之所以有它们现在的形式,这几乎完全归于历史。除了将它们视为历史的产物外,我们便无法理解它们。在这些原则的发展过程中,历史的支配力有可能超过逻辑的或纯粹理性的。”这一说法突出强调了在英美法系的形成过程中()A.理性至上原则B.遵循先例原则C.程序公正原则D.无罪推定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某些法律概念之所以有它们现在的形式,这几乎完全归于历史。除了将它们视为历史的产物外,我们便无法理解它们。在这些原则的发展过程中,历史的支配力有可能超过逻辑的或纯粹理性的”,并结合所学可知,美国著名大法官本杰明·卡多佐所说突出强调了在英美法系的形成过程中遵循先例原则。英美法系以判例法为主要法律渊源,以遵循先例为基本原则,当无先例可循时,法官可以创立先例,B项正确;材料强调“在这些原则的发展过程中,历史的支配力有可能超过逻辑的或纯粹理性的”,所以“理性至上原则”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法律程序问题,排除C项;无罪推定原则指的是所有被审判者在判决之前都被视为无罪,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为西汉政府与南越关系的史实。据此可知,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旨在()时期史实封赵佗为南越王,命其“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 汉高祖时期汉文帝时期汉遣使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赵佗表示“去帝制”“为藩臣,奉贡职”。但在内部,“窃如故号名”。汉武帝时期平定南越并将其地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A.确保边疆地区稳定B.实施休养生息政策C.维护国家政治统一D.践行以和为贵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汉高祖时期“和集百越,毋为南边患害”,汉文帝时期谴责赵佗“自立为帝”的行为,汉武帝时期将南岳“分设为九郡,实行与内地统一的制度法令”,这些措施的最主要目的是维护国家政治统一,C项正确;这些措施有利于边疆地区稳定,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A项;实施休养生息政策是措施而不是目的,且材料未涉及休养生息政策,排除B项;汉政府对南越的措施是加强对南越的控制,不是“以和为贵”,且“以和为贵”不是目的,排除D项。故选C项。11.德国总理谢德曼在国民会议上强调:“如若认为这种单方面战争责任的论调是错误的,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又说:“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这体现了A.战胜国之间存在着尖锐的矛盾B.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种子C.协约国与苏俄之间矛盾重重D.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列强充满了矛盾【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又要代表德国去签署此条约从而加以确认,那岂不是违背自己的荣誉和良心吗……谁签订和约就让谁的手烂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德国对凡尔赛和约的强烈不满,说明凡尔赛和约的签订埋下了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冲突的种子,故B正确;德国不是战胜国,故A排除;德国也不是协约国,而且材料未涉及与苏俄之间矛盾,故C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列强的矛盾,故D排除。12.下表所示为美国总统尼克松第一个任期内部分有关中国的言行。这些言行 时间内容1969年7月22日尼克松发表讲话:“我盼望这一时刻的到来,那时中国人民和我国人民以及全世界的所有人民可以在一起散步,在一起谈话。”1970年2月尼克松在其向国会提交的外交政策报告中称:“我们采取力所能及的步骤来改善同北京的实际上的关系,这肯定是对我们有益的,同时也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1971年2月25日尼克松在外交报告中,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称来称呼中国,使这份报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份称中国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官方文件A.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B.有助于中美关系的正常化C.意在离间中苏两国的关系D.表示美国将放弃霸权政策【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尼克松谈话的内容来看,都是在肯定同中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性,这显然有利于助推中美关系正常化,B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尼克松的讲话都是在肯定同中国关系改善的重要性,美国的态度不会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排除A项;题干所给材料信息与离间中苏关系无关,并且此时中苏关系已经恶化,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并未放弃霸权政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点睛】13.宋朝在流通领域存在一种叫做“短陌”的规定。“陌”为一百,用几十文的铜钱当作一百文的铜钱,也就是不足一百文却当作一“陌”支付。政府和民间都认可这一规定。结合所学推断,此情形的出现很可能是由于()A.宋朝政府的货币制度混乱B.铜钱流通量无法满足需要C.纸币使用冲击铜钱的地位D.宋朝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答案】B【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宋朝在流通领域存在一种叫做‘短陌’的规定。‘陌’为一百,用几十文的铜钱当作一百文的铜钱,也就是不足一百文却当作一‘陌’支付。政府和民间都认可这一规定。”并结合所学可知,在两宋时期贱金属货币经济体系确立后,由于铜铸币质地差异广泛存在着这一事实,导致币值与币价的矛盾是不可避免的,为了缓解这种矛盾导致的货币问题,不仅民间自发的行用短陌制度,后来的两宋官方政府也开始公开推行,短陌是货币体系缺环状况(贵金属货币的缺失)下货币体系的自救,B项正确;此情形的出现是由于铜钱流通量无法满足需要,并非宋朝政府的货币制度混乱,排除A项;材料所述与纸币使用冲击铜钱的地位无关,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宋朝出现了恶性通货膨胀,且此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从租庸调法可以看出,唐朝课税的对象一是田,二是户,三是身。“有田则有租,有家则有调,有身则有庸,天下为家,法制均一,虽欲转徙,莫容其好,故人无摇心,而事有定制。”这说明唐朝当时A.人民负担沉重B.社会群体间流动性增强C.土地兼并严重D.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租庸调法以人口为课税的依据,将农民牢牢束缚在土地上,说明唐朝的人身依附关系较强,故选D项;材料主要反映了租庸调制的特点,不能体现人民负担沉重和土地兼并严重,排除AC项;唐朝当时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较强,这不利于社会群体间流动性的增强,排除B项。故选D项。15.在古代史料中记载: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教化影响乡民,政府官吏也时常亲身示范“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恩威并行”。这说明古代社会教化有赖于()A.政府推行的儒学教育B.地方官制定法规教令C.民间与官府良性互动D.统治者采取礼法并用【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私学的老师、勤学修身的士人以及游侠、豪强、宗族长老等通过自己的行为教化影响乡民,政府官吏也时常亲身示范‘修庠序,设条教,明法令,恩威并行’。”并结合所学可知,一方面民间教化者言传身教,同时地方官吏也会颁发法令和条教,这体现了古代社会教化有赖于民间与官府的良性互动,双向配合,C项正确;材料主旨信息是社会教化的推行方式和主体,并非有赖于政府推行儒学教育,排除A项;B项未体现民间教化者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主旨信息是在社会教化中,民间人士和地方政府共同发挥的作用,而非是统治者采取礼法并用,排除D项。故选C项。16.18世纪末英国传统的治安体制下,郡、市一级的治安法官及其领导下的教区治安员由各教区成员轮流担任,任期一年。由于杂役繁多,经常有人通过找人代替等方式承担这一职务。民间社会也开始出现一些以赚取钱财为目的的“捉贼者”,专门帮助人们追回赃物或缉拿凶犯。这一体制()A.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B.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 C.有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D.利于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英国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市犯罪率上升,对治安制度的要求提升,而此时英国仍保持着传统的自治制度,在此制度下治安员专业性差、任期短、待遇差,民间“捉贼者”以利润为目的不可能完全担负起治安职责,因此不能适应工业化时代英国社会治理的需求,B项正确;材料中的治安体制难以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不能有效提升了社会治理的能力,不利于英国自治制度的形成和国家对基层社会的控制,排除ACD项。故选B项。17.直到夏、商、周三代,六畜才逐渐齐备。……猪、狗、鸡常见于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与定居农业生产方式相关;马、牛、羊多见于青铜时代文化遗址,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这表明,夏、商、周时期A.是中国古代农业的起源时期B.农牧文明在交流融合中发展C农业养殖起源并得到了发展D.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发展【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夏商周属于青铜时代文明,而此时期马、牛、羊与游牧生活方式有关,因此A项错误;从材料中可以分析出六畜的齐备体现了农业文明与游牧文明的融合,所以B项正确;农业养殖在新石器时代已经出现,所以C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游牧文明引领农业文明,因此D项错误。18.自16世纪50年代开始,欧洲自然科学家把数千种未知物种进行了分类,确定了适应欧洲不同气候和土壤的少部分物种,其中的一些食物物种对欧洲人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这反映出A.新航路开辟促进世界贸易的发展B.欧洲饮食结构变化引发商业革命C.世界联系加强影响人类物质生活D.科学的发展促进了世界物种交流【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内容表明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加强,从而促进了各洲之间物种的交流,这对当时人们的饮食习惯产生了重要影响,故选C;材料没有涉及世界贸易的发展,A错误;商业革命促进各洲之间物种的交流,从而导致饮食结构变化,B错误;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加强,促进了世界各地之间的物种交流,D错误。19.在国家的支持下,四川省人民政府在20世纪50年代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六七十年代又从欧洲、日本引进化肥生产设备。四川地区使用农机、化肥的土地面积明显增多,粮食产量也有较大的提升。这反映出四川省A.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B.工作重心是农业生产 C.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D.重视农业现代化并有所成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中四川省人民政府“开办农机学校并兴建农机制造厂”“引进化肥生产设备”,使粮食产量有较大的提升,说明政府重视农业的现代化生产,推动农业发展,D项正确;由粮食产量提升不能得出农民个人收入显著提高,A项错误;1978年之前,我国对工业的重视高于农业,B项不符合史实;化肥生产设备的引进不代表我国农业技术“完全依赖国外”,C项错误。20.有学者认为,《睡虎地秦简·为吏之道》是供学习为吏者使用的识字课本。其末尾附录的两条魏律(颁布于公元前252年)规定:商贾和经营客店者“勿令为户”,不分给他们田地、房屋;派其从军,杀牛犒赏全军时,不给他们肉吃。由此可见A.魏律成为秦吏准绳B.强制耕战成效显著C.秦国实行以吏为师D.抑商思想影响渐广【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了秦简中收录了魏律中打击和抑制商人的两条法律条文,这说明战国时期抑商思想影响渐广,D项正确;秦简收录两则魏律条文,不代表秦吏以魏律为准绳,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抑商思想,没有涉及强制耕战,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秦国对商人的抑制,没有体现以吏为师,排除C项。故选D项。【点睛】21.下图反映了英国从1750年到1865年的经济快速发展状况。对此状况出现原因的解读有误的是——[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吴象婴、梁赤民译:《全球通史》A.工业革命的推动B.政府政策的支持C.垄断资本的出现D.殖民市场的开拓【答案】C【解析】 【详解】垄断组织出现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C符合题意;1750年到1865年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尤其是当时出现了工业革命,再加上政府推行自由贸易政策以及积极开拓殖民市场,其经济发展较快,A、B、D描述符合史实,不符合题意,排除。22.下表反映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就业人口分布的变化,据此可知经济部门年份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1950年12.2%23.2%50.7%1990年2.8%5.1%7.2%工业1950年34.7%42.2%222%1990年25.8%40.5%33.6%服务业1950年48.9%32.4%26.6%1990年71.4%54.4%59.2%A.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增强B.三国工业就业人口所占比重都下降C.知识经济的地位日益突出D.三国强化国家干预经济政策有效果【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表格数据看出,二战后,美国、联邦德国、日本农业就业人口下降,服务业就业人口比例上升,说明二战后产业结构变化趋势增强,A正确;B不符合表格信息,排除;表格没有涉及知识经济、国家干预经济的信息,排除C、D。23.宋元时期,在部分地区的人们心目中,四海龙王(传说其主要职责是在人间司风管雨)的地位每况愈下,逐渐为妈祖(也称天妃、天后、天后圣母,福建、广东、台湾一带称之为妈祖)所取代。能够和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宋元时期A.商品经济提升女性地位B.航海事业得到发展C.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哲学D.闽粤社会影响力大【答案】B【解析】 【详解】信奉四海龙王是农耕经济的产物,期盼风调雨顺;信奉妈祖是海上贸易发展的需要,期盼出海平安,由此说明宋元时期航海事业得到发展,B正确;题干内容与女性的社会地位无关,排除A;南宋时期程朱理学地位提升,但是尚未成为官方哲学,排除C;通过题干中妈祖的职能无法证实闽粤地区社会影响力的变化,排除D。24.下表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年份国家英国美国德国法国俄国1870年22%8%13%10%—1913年15%11%13%8%4%注:①为1872年数据上表反映了()A.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B.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建立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D.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1870年的数据可以看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为22%,其它几国相对较低;1913年英国所占比重为15%,美国和德国分别为11%和13%,由此可以看出,世界贸易由英国独占优势到美、德等迅速强大。结合所学可知,这体现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下,世界贸易由英国垄断到由几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形成了多个中心的世界贸易新格局,所以上表反映了世界贸易格局的发展变化,D项正确;“普遍确立”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于工业革命后,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完全形成,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5.下表据《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相关内容编制。阅读该表,造成苏俄(联)农民年平均税款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年份1920~19211921~19221922~19231923~1924平均税款(卢布)10306.113.983.06A.余粮收集制的推行B.固定粮食税的实施C.实物配给制的废除D.农业集体化的实现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表格中时间是1921年至1924年以及表格中税款数字的下降,说明苏俄当时实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体现出固定粮食税的作用,故本题选择B项。A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与题干信息不符合;D属于斯大林模式时期。26.明太祖于洪武六年(1373)曾说:“朕今新造国家,建邦设都于江左,然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这可用于解释,此后明朝迁都是()A.大一统王朝的现实需要B.区域经济重心变动的结果C.对阶级矛盾尖锐的反映D.延续儒家正统思想的表现【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初年,明太祖担心定都南京不利于中央政府对中原地区的控制,可用于解释明成祖迁都北京是大一统王朝的现实需要,A项正确;区域经济重心变动与“去中原颇远,控制良难”不符,排除B项;阶级矛盾尖锐与明成祖迁都北京无关,排除C项;明朝迁都北京并非延续儒家正统思想的表现,排除D项。故选A项。27.根据下图数据判断,该图统计的是1800至2010年()A.国际贸易的增长幅度B.发达国家第二产业所占比例C.美国工业就业人口的占比D.城镇人口占世界总人口比例【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00年至2010年,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城市进程不断加快,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不断上升,D项正确;1800年至2010年这一段时期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影响,国际贸易增长幅度不应呈现持续上升的趋势,排除A项;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行,产业结构不断变化,服务业的比重在不断上升,排除B项;1929-1933年美国经历了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美国人大量失业,排除C项。故选D项。28. 民国时期,城市电车与公共汽车并行,人们可居住在偏离市中心的区域,乘车通勤。胡适写道:“欢家住城西,依家住城北,一日十往还,电气车儿速。"这反映了交通工具的革新A.方便了人们快速出行B.拉近了人与人的感情C.导致空气污染的问题D.使人口大量流向农村【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可知,两家分住城西和城北,但有了电车作为交通工具,每天可以走十个来回,这说明近代交通工具方便了人们出行,A项正确;B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空气污染问题材料并未提及,排除C项;D项与史实不符,近代主要人口的流向应该是农村流向城市,排除D项。故选A项。29.一度风靡中国的自行车,在摩托车、汽车大行其道的年代几乎失去了立足之地,但进入21世纪的今天,它又在社会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地位,并有一个新的名字——共享单车。这种变化主要得益于A.城市的兴起与发展B.科学技术的发展C.人际交流需求增加D.生产生活节奏快【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当今社会交通拥堵,生活节奏加快,自行车以共享单车的形式出现,便利了人们的出行,适应了时代变化,D项正确;“城市的兴起与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际交流需求增加”均与材料无关,排除A、B、C项。故选D项。30.据史书记载,“1587年,京城疫气盛行,(帝)命选太医院精医,分拨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不但贫民得生,且与平民之家更益普济,此天地生成之仁也”。这反映出明代防疫措施()A.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B.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C.受到民本思想的影响D.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信息告诉我们,在1587年的京城,疫气流行期间皇帝让太医院精选医生,“五城地方诊视给药,每家给予银六分,钱十文”。一个月左右,贫民得以生存下来,平民之家更是得到了普遍的救济。由此可见,这种诊视给药、金钱救济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民本思想,C项正确;只是防疫期间的临时救济措施,不会提高平民的生活水平,排除A项;防疫措施与地方的控制强化无关,排除B项;明代防疫措施是否成为后世防疫的典范问题,材料未提及,排除D项。故选C项。31.1917年,绥远疫病蔓延至山西省时,山西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聘请20 多位外国医生协同中医专家检疫正太路铁路沿线客货运输,并派人以分发白话文广告小册、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此举A.阻碍铁路的正常运营B.缓和了各军阀之间的矛盾C.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D.宣传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山西省长阎锡山设立防疫总局,……演讲等方式深入农村宣传防疫知识。”可得出这样做是为了宣传防疫知识,遏制疫情在山西扩散,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防疫,不是铁路运行,也不是缓和矛盾,也没有宣传民主与科学,排除ABD项。故选C项。32.下表中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历史人物论述郑国执政子产“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随国大夫季梁“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虢国太史史嚣“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A.尊神敬天B.主权在民C.轻天重民D.天人合一【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天道远,人道迩(近),非所及也”“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国将兴,听于民;将亡,听于神”可知,三位历史人物的共同思想是重视人、轻视天、神,故选C,排除A;启蒙思想家提出主权在民,不符合题意,排除B;西汉董仲舒提出“天人合一”,排除D。【点睛】33.下表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形成了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周礼”“周礼”源远流长,继往开来B3一5世纪,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儒学经典作为教科书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包容性 C伏尔泰认为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言基督未曾说过,赞美孔子“以直报怨,以德报德”的思想儒家思想总体上符合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D莱布尼茨在阅读中国的《易经》后,发现易经图可以用来解释二进制数表《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A.AB.BC.CD.D【答案】A【解析】【详解】西周时期,“周礼”由周公整理、改造远古到殷商礼仪而来,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说法属实,与周礼源远流长,继往开来的结论对应正确,A项符合题意;儒学在东亚和东南亚等地区流行,不能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传承性和包容性,排除B项;伏尔泰用孔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观点,否定教权主义和专制主义,是其反封建的手段,不能说明传统儒家思想符合欧洲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排除C项;莱布尼茨在阅读中国的《易经》后,发现易经图可以用来解释二进制数表,不能说明《易经》推动了西方近代科学的产生,排除D项。故选A项。34.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  )①楔形文字 ②象形文字 ③《吉尔伽美什》 ④制定太阳历 ⑤人首飞牛石雕 ⑥计算圆周率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③④⑤C.①③⑤D.②④⑥【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是古巴比伦的文字,①错误,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②正确,《吉尔伽美什》是古巴比伦的文学作品,③错误,埃及制定了太阳历,④正确,人首飞牛石雕是亚述王朝的建筑,⑤错误,埃及人较早地计算圆周率,⑥正确,②④⑥正确,D项正确;排除A、B、C三项。故选D项。35.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这一时期骑士文学的流行反映出当时()A.对世俗生活的追求B.工商业阶层壮大C.人文主义广泛传播D.天主教会的衰落【答案】A 【解析】【详解】由材料“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的正统文学,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骑士文学在11世纪流行,大都是骑士们行侠仗义,建功立业和爱情至上的故事”及所学知识可知,中世纪的正统文学是教会文学,但11世纪反映骑士阶层道德和理想的骑士文学流行,骑士文学反映了封建时代和城市复兴时期的社会生活,表达了当时人们对世俗生活的追求,A项正确;骑士文学主要反映骑士阶层的道德和理想,与工商业阶层的壮大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人文主义广泛传播是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发生在14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C项;11世纪仍处于中世纪,天主教会并未衰落,排除D项。故选A项。36.根据日本作家丸山清子《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主要原因是A.日本人民虚心好学B.中国文化的先进性C.中日关系交往密切D.疆域临近交通便利【答案】B【解析】【详解】《源氏物语》中大量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先进性,B项正确;日本人民虚心好学、中日关系交往密切和中日疆域临近交通便利,都只是客观因素,不是“中国古典文学典籍”在这本书中大量被引用的最主要的原因,ACD三项错误。37.有学者认为:在民族迁徙的诸多原因中,自然环境的变迁尤其是气候的变化是民族迁徙一个非常重要甚至在某些情况下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根据历史气温变化曲线示意图,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该论点依据的是()A.印欧人的迁徙B.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C.阿拉伯人的扩张D.蒙元的南征 【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阿拉伯人的对外扩张主要和传统商路的改变有关,与材料信息不符,C项符合题意;印欧人的迁徙、魏晋北方民族大交融及蒙元的南征均与环境因素有关,排除ABD项。故选C项。38.1518年西班牙国王颁布特许状,允许本国在美洲的殖民者把非洲黑奴输入加勒比海群岛,被视为欧洲各国“合法”从事黑奴贸易的起点。到1825年,西属美洲和葡萄牙殖民地巴西的人口构成如下表。在此期间()项目西属美洲(%)葡萄牙殖民地巴西(%)欧洲人18.223.4混血种人28.317.8非洲奴隶11.949.8印第安土著41.79.1A.西葡两国的黑奴贸易远超他国B.土著印第安人遭到种族灭绝C.美洲的人口结构产生显著变化D.非洲文化发展为拉美的主流【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新航路的开辟使西班牙发现美洲,西班牙人大量屠杀印第安人。新航路的开辟还推动人口的迁徙,美洲殖民地人口由欧洲人、混血种人、非洲黑奴、印第安人组成,人口结构发生显著变化,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西葡两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排除A项;种族灭绝说法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非洲文化,排除D项。故选C项。39.第二次工业革命掀起了一股从不发达地方向发达地方移民的浪潮。欧洲人最初将这些移民当作“客籍工人”加以欢迎。然而,当战后经济繁荣期结束后,欧洲人渐渐的,也是不情愿地被迫认识到,他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暂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的永久性的事实。材料中的变化反映了()A.移民激化了欧洲各民族间的矛盾B.移民文化在欧洲开始占据主导C.移民正在创造欧洲发展的新生态D.移民强化了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答案】C 【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中“他们面临的不是一个外来少数民族的暂时性的问题,而是一个新的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大陆的永久性的事实”可知,对欧洲的移民正在对欧洲发生永久性改变,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欧洲各民族之间的矛盾,排除A项;移民文化影响了欧洲文化,但其并未占据主导,排除B项;题干中并未体现移民对欧洲民族国家意识的强化,而是对欧洲文明的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40.下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乌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埃及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公元1世纪)大月氏王陵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公元30年)洛阳东汉墓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公元2世纪)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罗马工匠制作的搅胎玻璃瓶流传到埃及、阿富汗和中国等地,可用于佐证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排除A项;这些搅胎玻璃瓶是罗马工匠制作的,是器物而不是技术东传,排除C项;无法体现“官方直接往来”,也可能是民间往来的产物,排除D项。故选B项。二、材料分析题(共3大题,满分40分)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代帮扶弱势群体措施(部分)记述出处1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旧唐书》2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唐会要》 3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匹。《唐大诏令集》材料二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与此同时,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这样现代意义上的福利思想在英国开始萌芽。不过与二战后相比,当时英国社会福利的范围还是比较狭窄的。——摘编自刘成、奚慧玲等《英国社会福利政策的历史沿革》材料三二战后,西方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方面推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则致力于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国家干预下的社会平等。在这一目标的带动下,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效。但是,到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福利制度的发展形势出现极大的转变,逐渐暴露出局限性。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福利经济制度降低了原本的竞争力,导致平均利润降低;最后,福利制度本质止属于一种奖惩机制,所以也会对社会风气、资本主义社会原本的竞争精神造成破坏。——摘编自魏煦哲《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制度及其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帮扶弱势群体的主要途径。(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初英国政府进行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的原因和特点。【答案】(1)途径:颁布有关法令;设置相关机构;政府给予赏赐。(2)原因:原有济贫制度存在缺陷,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在政治上表现为对失业者的福利政策;福利政策的改革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局部调整的必然结果。特点:存在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福利方式趋于多样化;通过立法加以保障;福利政策实施力度有所强化;政府主动性增强。【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中国古代唐朝。 途径:根据材料“武德七年,始定律令……笃疾、废疾给四十亩,寡妻妾三十亩。”可知,颁布有关法令;根据材料“悲田出于释教,并望改为养病坊,其两京及诸州。”可知,设置相关机构;根据材料“其孝义之家,赐粟五石。高年八十以上粟二石,九十以上三石,百岁加绢二匹。”可知,政府给予赏赐。【小问2详解】本题是背景类与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20世纪初的英国社会福利改革。原因:根据材料“1834年英国政府所颁布的济贫法修正案,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因为院内救济将破坏家庭关系并使被救济者失去人身自由,而即便是院外救济也使人失去尊严。”可知,原有济贫制度存在缺陷,遭到了工人集会的反对;根据材料“在19世纪80年代,英国约1/3的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表明贫困问题已超出个人慈善组织的能力范围,穷人贫困并非因为自身,而是社会环境的影响所致。”可知,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贫富分化严重,阶级矛盾尖锐;根据材料“新自由主义思想开始涌现,保证人们的最低收入被视为社会责任,它意味着制定最低工作收入制度、为失业者提供工作、养老金及疾病救济,而现有的济贫制度无法满足这一要求。”可知,新自由主义思想的出现,在政治上表现为对失业者的福利政策;根据材料“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可知,福利政策的改革是资本主义社会进行局部调整的必然结果。特点:根据材料“新自由主义思想在政治上的一个结果,就是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规定;对年满70岁的老人发放养老金,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确定了以社会保险为核心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可知,存在明显的过渡性特征,且福利方式趋于多样化;根据材料“1908年的第一个《老年人养老法案》......1911年的《国民保险法》......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可知,通过立法加以保障;根据材料“1921年新的《国民保险法》加大了保险力度。”可知,福利政策实施力度有所强化;根据材料“促使1906—1914年自由党政府实施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可知,政府主动性增强。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有人认为,与其他国家相比,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级的领导,这不失为一个显著特色。三个革命阶级前仆后继有意或无意地围绕着“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历史任务展开革命活动,最终使中国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如图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民主革命的相关知识,围绕“领导阶级与中国民主革命”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答案】示例:论题:领导阶级的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影响。阐述:1840 年后,中国开始遭到列强的侵略,中国的民主革命任务是反侵略反封建。农民阶级率先发起反抗,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政府和外国侵华势力,但是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最终失败了。伴随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发动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五四运动后,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民主革命的领导者,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经过28年的努力,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解析】【详解】依据材料“近代中国民主革命先后经历了三个阶级的领导,这不失为一个显著特色”,得出论题:领导阶级的变化对中国民主革命前途的影响。阐述:阐述的过程中,说明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中国民主革命任务的变化。列举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意义及结果;列举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意义及结果;列举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中共的产生,最后取得新民主主义的胜利。做到有史实依据即可。4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流动”的宋朝材料一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宋史》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宋会要辑稿》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谓之“榜下捉婿”。——(宋)朱彧《萍洲可谈》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一付钱主,一付业主,一纳商税院,一留本县,违者论如法。——《宋会要辑稿》材料二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交险、两浙、泉州,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贸易。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民敢藏匿不送官及私贩鬻者没入之,计其直百钱以上者杖七十。”——以上两段材料均出自《宋史》(1)据材料一、二概括宋朝社会“流动性”的特点,并简述其表现。(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社会“流动性”的原因及认识。【答案】 (1)特点:受交通状况的影响;政府参与;带有政治色彩;门第观念淡化;具有契约精神;用法律形式规范;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表现:一方面宋代经济流动性强,表现在水运交通网促进商品流通,榷场促进边境贸易,契约促进土地流转,海外贸易促进中外经济流动,北民南迁及经济重心南移促进南北经济流动;另一方面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表现在随着科举制发展,门第观念淡化,婚姻不问家世,社会上士农工商四民结构进一步松动。总之,社会性流动增强,但是流动性是很有限的。(2)原因: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庶族地主壮大,推动社会流动性增强;政府为增加税收,继续推行官营专卖制度;为维护统治阶层的稳定,推行恩荫制度等又使得流动性有限。认识:宋代的流动使整个宋代社会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平民化特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同时,它仍然是封建社会下的局部变化,不应被夸大。【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可以得出受交通状况的影响;根据材料“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可以得出政府参与;根据材料“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可以得出带有政治色彩;根据材料“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以得出门第观念淡化;根据材料“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四本”,可以得出具有契约精神;根据材料“宋初制定的《私茶法》规定”,可以得出用法律形式规范;根据材料“太宗时,置榷署于京师,诏诸蕃香药宝货至广州”,可以得出设置专门机构管理。表现:根据材料一中"东京养甲兵数十万,居人百万家天下转漕,仰给在此一渠水”、“汴水横亘,首承大河,漕引江湖,利尽南海”可以得出,汴河重要,它连接着四通八达的河(大运河)漕江湖运输,便利了商品的运输和流转,带来了商业的兴盛,都城的繁荣;根据材料一中“朝廷创置榷场以通南北之货...内足以专课息之源,外足以固邻国之好”可以得出,各政权在边境边界地区设置的交易市场椎场(关于经济的流动,结合所学知识还要考虑到北民南迁、经济中心南移和海外贸易等知识)。根据材料一中“朝贵人家选婿,于科场年,择过省士人,不问阴阳吉凶及其家世”,可以得出宋代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表现在随着科举制发展,门第观念淡化,婚姻不问家世,社会上士农工商四民结构进一步松动;根据材料一中的"典卖倚当庄宅田土,今后并立合同契违者论如法”可得契约促进土地流转;根据材料二“非出官库者,无得私相贾易”、“民茶折税外悉官买,没入之,杖七十”可知这些流动性是很有限的。(2)原因: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科举制的发展、庶族地主壮大、政府推行官营专卖制度、推行恩荫制度等角度思考。认识一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结合唯物史观用辩证的观点给予简要评价即可。从积极上,可以从宋代社会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灵活性和平民化特征、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回答;局限上,指出它仍然是封建社会下的局部变化,不应被夸大回答即可。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