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天天文库
浏览记录
ID:83622674
大小:236.40 KB
页数:14页
时间:2025-01-06
《新疆伊犁州霍尔果斯市苏港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 Word版含解析.docx》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霍尔果斯市苏港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第一学期期中教学检测历史试卷考试范围:第1-15课;考试时间:7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Ⅰ卷(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元谋人和北京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若想获得研究他们的第一手资料,主要通过()A.神话传说B.史书记载C.学者推断D.考古发掘【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第一手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元谋人、山顶洞人都生活在我国史前时期,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考古发掘的化石、遗迹能直接说明或再现原始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因此,我国境内原始人类研究的第一手资料来自于考古发掘,D项正确;神话传说、史书记载、学者推断都是后人根据原始史料进行的加工、创作或研究,不是第一手资料的来源,排除ABC项。故选D项。2.考古研究发现,在比良渚文化更晚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良渚式的玉琮和玉锥形器等还发现在四川广汉三星堆以及成都金沙等商周时代的遗址中。这主要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A.星罗棋布B.源远流长C.多元一体D.中原核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考古研究发现,在比良渚文化更晚的二里头、殷墟等许多夏商时代的遗址中,也都发现了源自于良渚文化的玉琮等玉器。……”可得出,不同地区出现的文明成果有相似之处,反映出中华文明的特点是多元一体,C项正确;材料没有强调其分布的特点,也没有体现其历史悠久,排除AB项;材料主旨与中原核心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3.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下列与之对应正确的是( )A.夏 王位世袭制B.商内外服制C.周 宗法制D.周 分封制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我们中国人自古就有“同祖同宗”“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叶落归根”等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可判断是西周的宗法制。宗法制强调的是权力的继承,以血缘为基础和纽带,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巩固分封制;对于后世来说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凝聚力的形成,C项正确;夏朝的王位世袭制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商朝的内外服制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周朝的分封制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4.春秋战国时期,我国正处于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决定这一历史转折的根本因素是()A.诸侯争霸B.土地私有制的出现C.井田制的逐渐瓦解D.铁农具的使用【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D项正确;诸侯争霸是上层建筑领域的斗争,体现了分封制的瓦解,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土地私有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井田制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不是根本因素,排除C项。故选D项。5.孔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下列思想中,孔子提出的是()A.“无为而治”B.“格物致知”C.“有教无类”D.“尚贤,非攻”【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C项正确;“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政治主张,排除A项;“格物致知”出自秦汉时期的《礼记·大学》,排除B项;提出“尚贤,非攻”的是墨子,排除D项。故选C项。6.中国历史上系统提出并实践重农思想是在战国时期。下列体现商鞅重农思想的措施是A.推行县制B.统一度量衡C.鼓励耕织D.实行二十等爵制【答案】C【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的奖励耕织体现的是对农业的重视,有利于稳定秦国的经济基础,C正确;县制的出现是中央集权强化的产物,A排除;统一度量衡体现的是促进经济发展,B排除;D体现的是秦朝的尚武精神,排除。故选C。7.《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A.创设皇帝制度B.全面推行郡县制C.实行郡国并行制D.焚书坑儒【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秦始皇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战乱是因为有诸侯王,统一六国后如果重新设立诸侯国,那就难以保持天下安定。结合所学,秦始皇为“求其宁息”,在地方彻底废除分封制,将战国时已经形成的郡县制在全国推广,设立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主要官员由中央任免和考核,全面推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的安定统一,B项正确;创设皇帝制度不是秦始皇为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排除A项;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排除C项;焚书坑儒是为了强化思想控制,排除D项。故选B项。8.汉文帝、汉景帝下诏允许农民开荒耕种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鼓励富人高价购买农民的粮食,将田租税率由汉初十五税一降到三十税一,还免除田税长达12年。据此可知,文、景二帝()A.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实行“休养生息”政策C.实现了国家的强盛D.彻底摒弃秦朝的制度【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向农民开放国家所有的山林川泽,鼓励富人高价购买农民的粮食,减免田租,这些措施减轻了农民负担,有利于农业发展和经济恢复,表明文、景二帝实行“休养生息”政策,B项正确;材料没有“抑商”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休养生息”政策的实施效果,不能得出实现了国家的强盛,排除C项;汉承秦制,有所损益,彻底摒弃秦朝制度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9.如图漫画反映了汉代一位皇帝的治国措施,他是() A.汉文帝B.汉景帝C.汉武帝D.汉元帝【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推恩令......封地......”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时期,采用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C项正确;汉文帝、汉景帝、汉元帝时期没有颁布“推恩令”,排除A项、B项和D项。故选C项。10.下面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朝代更迭示意图,该图反映出这一时期的历史发展趋势是()A.重新走向统一B.民族交融的加强C.南北政权对峙D.政权更迭的频繁【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的示意图,可以看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走过了统一——分裂——统一的发展历程,A项正确;材料示意图无法显示民族交融,排除B项;南北政权的对峙是暂时的,统一才是趋势,排除C项;政权的更迭是一种表象,不是历史发展趋势,排除D项。故选A项。11.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校学生用列表法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由上到下应以此填写的是()主要活动 少数民族916—1227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政权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与南宋长期对峙,后现“大定之治”完成统一,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A.契丹、党项、女真、蒙古B.鲜卑、女真、蒙古、满洲C.契丹、吐蕃、女真、满洲D.鲜卑、女真、党项、蒙古【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的中国。根据所学可知,916—1227契丹族建立了辽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党项族建立了西夏政权,定都兴庆,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女真族建立的金朝与南宋长期对峙,大定之治是指金国在金世宗完颜雍在位期间出现短暂的稳定繁荣的局面;蒙古族建立了大一统的元朝,,创制文字,进行了制度创新,在地方实行行省制。由此可见,由上到下应依次填写的是契丹、党项、女真、蒙古,A项正确,选项B、C、D对应不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2.汉朝、魏晋南北朝、隋唐三个时期采用的选官制度分别是()A.察举制、科举制、九品中正制B.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科举制C.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D.九品中正制、科举制、察举制【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之后的两汉采用察举制,魏晋南北朝时采用九品中正制,选官标准主要看家世,隋唐时期采用科举制,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13.“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打造国际合作新平台。古代丝绸之路开通于A.汉代B.唐代C.宋代D.明代【答案】A 【解析】【详解】汉代开通了丝绸之路,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4.“诗仙”李白诗狂放炽烈,想象丰富,以激情与浪漫著称;而“诗圣”杜甫的诗则更多表现凝重与沉郁,这主要是因为A.李白杜甫出身不同B.李白杜甫性格迥异C.李白与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D.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不同【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李白和杜甫诗歌风格不同主要与诗人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不一样,C项正确;主要原因是李白与杜甫生活的时代背景不同,李白杜甫出身不同不是主要原因,排除A项;李白杜甫性格迥异不是主要原因,排除B项;李白和杜甫的创作风格不同,这是现象,不是原因,排除D项。故选C项。15.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此相关的是()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答案】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岳飞是南宋抗金英雄,传说岳飞临走抗金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A项正确;文天祥组织抗击元军,被俘后宁死不屈,排除B项;郑成功收复台湾,维护中国主权,排除C项;康熙皇帝与沙俄作战,阻止了沙俄的侵略,捍卫了祖国统一,排除D项。故选A项。16.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对后世影响最大。下列属于程朱理学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B.天人感应C.知行合一D.经世致用【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二程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认为“物皆有理”,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A项正确;“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排除B项;“知行合一”是王阳明的主张,排除C项;“经世致用”是顾炎武的主张,排除D项。故选A项。17.如表为宋元时期的重要科技成果统计表,其中①处应填入的是() 北宋毕昇①北宋沈括《梦溪笔谈》元朝郭守敬《授时历》元朝王桢《农书》A.《天工开物》B.活字印刷术C.《本草纲目》D.管形火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宋元时期重要科技成果统计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北宋毕昇的成就为活字印刷术,B项正确;《天工开物》是明代宋应星的著作,排除A项;《本草纲目》为明代李时珍的代表性成就,排除C项;管形火器不属于毕昇的成就,排除D项。故选B项。18.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该政策是()A.君主专制B.奏折制度C.闭关自守D.中央集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美国汉学家费正清在谈到中国明清时期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它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可知指的是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明清时期强化“天朝上国”观念,长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逐渐落后于西方,C项正确;“君主专制”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且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奏折制度”与“防守和排外”无关,排除B项;“中央集权”在明清之前就已存在,且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9.清朝前期,形成了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这一制度()A.强化了皇帝对官僚机构的控制B.有效的防止了中央决策的失误C.减轻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D.促使中枢决策机构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清朝前期,形成了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可以看出清朝通过奏折制度强化了对官僚的控制,加强了君主专制,A项正确;“有效的防止”说法过于绝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这一制度加重了皇帝处理政务的负担,排除C项;材料的奏折没有经过中枢决策机构,排除D项。故选A项。20.历代中央政府重视对边疆地区的管辖。下列属于中央政府加强对新疆地区实行有效管辖的是()①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②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③元朝设宣政院④清朝设伊犁将军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历代中央政府为加强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先后设立相关机构,如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唐朝设置安西、北庭都护府;清朝设伊犁将军。①②④符合题意,B项正确;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③不符合题意,排除ACD项。故选B项。21.清朝皇帝康熙、雍正、乾隆在位期间,出现了100多年的鼎盛局面,政局稳定,经济繁荣,疆域开拓并巩固,被称为()A.文景之治B.康乾盛世C.开元盛世D.贞观之治【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乾盛世是清朝的鼎盛时期,经历了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皇帝,持续时间长达一百三十四年,B项正确;文景之治是在汉朝,排除A项;开元盛世和贞观之治是在唐朝,排除CD项。故选B项。22.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立了专门机构,后其职能逐步扩大到处理政务。机构是A.军机处B.尚书省C.宣政院D.中书省【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清朝雍正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设立了专门机构——军机处,故A项正确;尚书省、中书省早在隋唐时期已经存在,排除BD项;元朝设立宣政院,排除C项。故选A项。【点睛】23.下列重大举措,反映了清朝()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府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1762年清朝设立伊犁将军1793年清朝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A.封建经济繁荣B.实行闭关锁国C.内忧外患严重D.加强边疆管辖【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清朝在东南、东北、西北、西南等边疆地区分别设置机构进行管理,加强了边疆管辖,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经济繁荣的内容,排除A项;闭关锁国强调对外,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开始内忧外患,排除C项。故选D项。24.下列著作中,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知识的是()A.《本草纲目》B.《天工开物》C.《农政全书》D.《徐霞客游记》【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草纲目》是明朝李时珍编写的药物学著作,系统记载了中国古代医药学知识,A项正确;《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排除B项;《农政全书》是明代徐光启创作的农书,排除C项;《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排除D项。故选A项。25.中国古代的文学形式经历了由唐诗到宋词,由元曲到明清小说的演化过程。这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学发展的趋势是()A.贵族化B.文人化C.通俗化D.政治化【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唐诗到宋词,由元曲到明清小说,我国古代文学艺术的体裁和形式越来越灵活多变,适应新兴的市民文化的需求,体现了通俗化、庶民化的发展趋势,C项正确;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根据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共4道大题,共50分。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以下是孔子言论的漫画。 材料二孔子早年丧父,家境贫寒。他“十有五而志于学”,一生努力不懈。他曾到宋国考察殷礼,到鲁国太庙考察周、鲁的礼仪典章制度,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他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材料三截至2018年12月,中图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汉语、孔子、中国连成一体,把中国的语言、文化,把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中国的“友好”,传达向全世界各个角落,不分种族,不分国籍。(1)指出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分别反映了孔子的什么观点?孔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据材料二反映了孔子怎样的治学态度?记录孔子思想言论的经典著作是什么?(3)据此,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世界出现“孔子热”的原因。【答案】(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教无类。儒家。(2)胸怀大志;勤学好问;注重实地考察;终生学习《论语》。(3)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孔子的儒家学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解析】【详解】(1)由图一中的文字信息“自己不喜欢的,就不要加在别人身上”可知,图一反映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一观点;由图二中的文字信息“凡人不分智愚、贫富……应该平等接受教育”可知,图二反映的是有教无类这一观点。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儒家创始人。(2)由材料“十有五而志于学”可知,孔子胸怀大志;由材料“曾到宋国考察殷礼……还向齐国乐官学习音乐”可知,孔子不仅勤学好问,而且还注重实地考察;由材料“去世前一天,还要求弟子将典籍拿到自己面前”可知,孔子注重终生学习。结合所学可知,记录孔子思想语录的经典著作是其弟子编撰而成的《论语》。(3)原因:结合所学可从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提高、孔子自身学说的丰富内涵入手分析。27.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有三冗,小有三费,以困天下之财。……三冗不去,不可为国。” 材料二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他也是迫不得已。要把他主张的国家资本计划那么激进、那么极端的制度付诸实施,必得不顾别人的反对。他有一个幻象,而他的所作所为,都以实现这个光辉灿烂的幻象为依归……但是在后世的历史家的沉思默想之中,他永远是个困于雄心而不能自拔的人,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梦境增长扩大,然后就像泡影般破灭了。——林语堂《苏东坡传》(1)材料一中所说“三冗”具体指什么?(2)王安石的“美梦”是什么?(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的“梦境”为何“像泡影般破灭了”。【答案】(1)冗官、冗兵、冗费。(2)美梦:富国强兵。(3)王安石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危害百姓;(或:没有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没有得到农民的支持)触犯大官僚利益,遭其反对。【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三冗: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北宋时期的三冗指的是冗官、冗兵、冗费。【小问2详解】美梦:根据材料中“他陷入自己野心的牢笼,成为美梦的牺牲品”结合王安石变法的目的作答即可得出富国强兵。【小问3详解】原因:根据材料“王安石的悲剧是在于他自己并不任情放纵,也不腐败贪污”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可从王安石刚愎自用、用人不当、危害百姓、触犯大官僚利益,遭其反对等角度进行分析。【点睛】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隋唐两代,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隋唐王朝相继屹立的数百年中,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一切一切,是不涸清泉,滋润着后世。直到今天,海外的华人仍自称唐人,以纪念这个金光灿烂的时代。材料二 说起隋唐,外国亦早已熟知,当第一艘遣隋使船于公元607年抵达中国港口,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隋唐帝国,声威远播,成为著名的古代东方帝国。——以上均摘编自王仁波主编《隋唐文化》材料三魏晋时代,士族势力强大,常影响中正官考核人才,后来甚至所凭准则仅限于门第出身,于是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现象,这不但堵塞了从民间取才,还让士族得以把持朝廷取才。科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促使社会重视文化与教育,形成了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一个黄金时代。——摘编自刘海峰《中国科举文化》(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隋唐文化对世界产生的影响。(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答案】(1)原因:国家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选官制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统治者推崇和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吸收前代和外来文学艺术精华。(2)影响:隋唐制度、思想、文字、建筑、雕刻、服饰等文化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以佛教为纽带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圈的形成。(3)意义: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加强中央集权或用人方面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解析】【详解】(1)根据“以高度的凝聚力继承了商周秦汉以来中国古代文化的优良传统,以旺盛的消化吸收力融汇了外来文化的新鲜养料,以超越前人的创造造就了当时第一流水平的具有世界性的隋唐文化,以空前的拓展力远播异域,为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万千百姓以坚强的毅力和饱满的热情,辛勤地创造着贯通南北的大运河,繁盛的京都长安,千古绝唱的诗歌,意到笔随的书艺,活力盎然的壁画,流润存真的陶塑,一派祥和的各式佛像”等信息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隋唐时期文化高度繁荣的原因是国家统一、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与繁荣;选官制发展与官僚政治的成熟;民族交融及开放包容的外交政策;统治者推崇和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创造;吸收前代和外来文学艺术精华。 (2)根据“日本文化就与隋唐文化建立了千丝万缕的关系;高僧玄奘和尚以无比的执着和顽强的意志,历尽艰辛,终于打开了中印文化交流的大门;满载着奇珍百货的商队,络绎不绝于中国与东罗马帝国之间的丝绸古道上……”可知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主要是隋唐制度、思想、文字、建筑、雕刻、服饰等文化传入了日本,朝鲜等国,推动了这些国家的社会进步与发展;以佛教为纽带促进了中印文化交流;以丝绸之路为纽带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中华文化圈的形成。(3)根据“举制度是封建时代所能采取的最公平的人才选拔形式,它扩展了封建国家引进人才的社会层面,吸收了大量出身中下层社会的人士进入统治阶级。特别是唐宋时期,科举制度之初,显示出生气勃勃的进步性,促使社会重视文化与教育”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科举制的意义主要体现在扩大了官吏人才来源;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古代选官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提供了借鉴;加强中央集权或用人方面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有益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等。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已初步形成。大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在土地制度方面,封建土地私有制度在战国末期已经逐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粮食作物最主要的有:粟、黍、稻、麦、梁、菽、麻等。农作物产量有了提高。——摘编自李玉梅《春秋战国时期的农业》材料二明朝,番薯、玉米、棉花等美洲高产作物由国外陆续传入,尤其是棉花,已在全国普遍载种。万历年间,耕地总面积超过七百万顷,为明神宗万历年间开始的人口稳步增长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在南宋时流行的俗谚“苏常熟,天下足”,晚明时期已转变为“湖广热,天下足”。晚明以后,湖广的米开始被长途运送至江浙、闽广等地区贩售,使当地农民开始改种经济作物。商业性农业的发展及随之出现的长途交通,都有利于工商业的发展。——摘编自复旦大学《中国古代经济简史》材料三伊感可教授发现:中国在16-19世纪的经济存在“高度平衡陷阱”,即指由于农业剩余的减少以及人均收入和人均需求的下降,劳动力越来越廉价,而资源和资本越来越昂贵。因此,随着农耕和运输技术的日趋完善难以作出细小的改进,农民和商人的合理策略取向不是去发明省力的机器,而是经济地使用资源与固定资本。一旦出现任何短缺时,基于廉价运输的商业灵活性是比发明机器更迅速、更可靠的补教办法。巨大而静态的市场,无法在生产体系中创造出有可能促进创造力的瓶颈。正是这种传统经济的发展使有利可图的发明变得越来越困难。——据杜君立《现代化的历程》整理(1)根据材料一,概括春秋战国农业发展的主要表现。(2)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农业经济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积极影响。【答案】(1)表现:铁农具广泛使用,精耕细作技术初步形成;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农作物品种较多;粮食产量提高。 (2)变化:外来高产农作物种传入;粮食生产基地发生转移;农产品商品化高度发展;出现区域性长途贩运。积极影响:丰富了明代农作物种类,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有利于稳定明代社会秩序,巩固明代统治;促进了明后期人口的增长;带动了明代工商业的发展和长途贩运的繁荣。【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对比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春秋战国(中国)。表现:根据材料一“铁农具逐渐代替青铜工具而广泛使用,传统的精耕细作技术已初步形成”得出铁农具广泛使用,精耕细作技术初步形成;根据材料一“建土地私有制度在战国末期已经逐渐形成”得出封建土地私有制确立;根据材料一“粮食作物最主要的有:粟、黍、稻、麦、梁、菽、麻等。农作物产量有了提高”得出农作物品种较多,粮食产量提高。【小问2详解】本题是对比类、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代(中国)。变化:根据材料二“番薯、玉米、棉花等美洲高产作物由国外陆续传入”得出外来高产农作物种传入;根据材料二“南宋时流行的俗谚‘苏常熟,天下足’中晚明时期已转变为‘湖广熟,天下足’”得出粮食生产基地发生转移;根据材料二“湖广的米开始被长途运送至江浙、闽广等地区贩售,使当地农民开始改种经济作物”得出农产品商品化高度发展,出现区域性长途贩运。积极影响:据所学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知识可知,明清时期高产作物的引进丰富了明代农作物种类,有利于农业增产增收;农业的发展,粮食产量的提高促进了明后期人口的增长,有利于稳定明代社会秩序,巩固明代统治;同时农业的发展也带动了明代工商业的发展和长途贩运的繁荣。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举报原因
联系方式
详细说明
内容无法转码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