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

ID:8541924

大小:26.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3-31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_第1页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_第2页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_第3页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_第4页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 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国有企业委托代理问题我国国有资产管理委托代理问题研究9摘要:本文主要研究我国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的委托代理问题,研究思路是:从西方委托一代理理论视角。结合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委托代理结构的现状,剖析现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及问题

2、。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对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中委托代理问题的成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希望能够在借鉴和学习西方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一点建议和意见。关键词:国有资产 委托代理一、我国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委托代理关系现状在行政性委托代理方式主导下,首先是政企难以分开。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国家授权政府行使所有者权能,政府如果在企业中不能行使所有权,则造成所有者缺位,如果行使退出权,以实现政企分开,则可能使国有制名存实亡。但如果仍由政府履行委托人职能,行政干预则不可避免,从而企业很难成为独立的法人实体,自主权和经营权难以落实。其次是“内

3、部人控制”导致所有者权益和经营管理者利益难以统一。所谓的“内部人控制”是指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情况下,经营管理者阶层掌握了公司的控制权,并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优势和管理谋取不正当的利益,从而损害所有者利益。内部人控制的实质是所有者与经营管理者在利益上的冲突。在行政性委托代理下,所有者同样面临着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而且代理人的“共谋”问题更显突出,由于缺乏有效的所有者监督机制,代理人更有可能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而置所有者利益于不顾。再次是难以形成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在行政性委托代理链条内,国有控股公司成为实质性的集权机构,操控下属企业的三大权利机构,国有

4、企业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合而为一,形式上完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形同虚设。二、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行为及其后果尽管我国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新体制建设总的方向是科学的,纠正了原有体制下的许多问题,但是由于国有资产管理实际上多重委托代理和多层次委托代理关系下的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博弈,因此在代理链条过长,各个中间代理环节既是委托人又是代理人的情况下,不可避免地出现了损害最终委托人利益的问题行为。1、败德行为在国资产管理中,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效用函数的不一致性和信息的非对称性,从而在理论上存在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采取旨在谋求自身效用最大化却有可能损害委托人利

5、益的行为。在现行国有资产管,而是代理人利用自己的信息优势,掌握了决策权,不合理地抬高自身的人力资本价值,形成了同委托人相抗衡的谈判能力。在两权分离的企业经营体制下,一方面由于委托人因对潜在代理人的资信和经营素质的了解难以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容易产生“逆向选择”;另一方面由于存在信息的不完全性和未来的不确定性,代理人的动机及其行为较难受到契约有效制约,加上委托人难以实施直接监督,容易发生“道德风险”。在这两种情形下,代理人在经营管理活动中所选择的行为目标及其行为方式以及努力水平,都可能有悖于委托人的目标和利益,从而产生损害委托人利益的代理人主权行为。3、

6、共谋行为国有资产管理中的共谋,其目的是以牺牲委托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提高共谋者的效用状态,其行为方式是在权力有限的情况下,共谋者设法将送给委托人的信息进行扭曲,增大委托代理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度,并以附带的转移支付来实现。参与共谋的一方把应向委托人汇报的真实信息篡改、伪造成对共谋的另一方有利的信息,从而增大了代理人的利益。这样,在信息不对称和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委托人得到的信息是代理人(共谋者)按照自身利益篡改过的、伪造过的信息。结果必然是委托人的利益减少,共谋者分享通过由共谋行为带来的额外利益。我国国有企业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显著特征是多层委托,通过委托代理,拥

7、有国有企业资产的实际控制权或支配权的主体是企业经理人员、政府主管部门及官员以及相关的其他监督主体。而这些拥有实际支配权的主体都有着与国有资产终极所有者利益不同的效用目标,他们形成了追求自身利益的不同利益集团。在委托代理链中对国有资产的处置有着重要影响但又代表不同利益的主体有:企业经理人员、地方各级政府、政府主管官员、公司董事会成员、审计与评估等第三方机构。4、问题行为的后果据国务院研究室的一份报告披露,1982-1992年间,中国有5000亿国有资产流失,这其中大多数是国有企业的经理人员等个体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对资产的直接窃取和侵占,即使部分是因为国

8、有企业经营绩效低下导致的国有资产自然流失,但是造成国有企业经营绩效低下的直接原因往往也是由于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