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阅读专题】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一讲:文学欣赏,审美感悟

【中考阅读专题】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一讲:文学欣赏,审美感悟

ID:8765287

大小:16.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4-07

【中考阅读专题】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一讲:文学欣赏,审美感悟_第1页
【中考阅读专题】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一讲:文学欣赏,审美感悟_第2页
【中考阅读专题】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一讲:文学欣赏,审美感悟_第3页
资源描述:

《【中考阅读专题】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一讲:文学欣赏,审美感悟》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中考语文复习阅读教学指导第十一讲:文学欣赏,审美感悟考点: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情节、环境作一点赏析。知识要点:文学作品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等,小说和戏剧都是以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描写来反映社会、表现主题的,散文的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它以自由的形式(结构形式和语言形式)抒发感情,反映社会,表现主题,而诗歌则是以精练的语言、整齐的句式结构、优美的音韵节奏、丰富的意象、深刻的主题来反映社会、抒发情感的。考试说明:1、分析(赏析)人物(或非人物)形象的性格。2、赏析典型环境对表现形象的作用。3、分析情节对塑造形

2、象的作用。4、分析文学语言对形象的塑造作用、对情节的推动作用,分析它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典型环境,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注:对语言的分析只作浅层次的要求,不宜在这方面深挖。考点例析:一、阅读《莲花赞》,然后答题。莲花自古以来,一直为我国人民所称颂。历代文人墨客爱莲,称它为“君子花”,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格,其实,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然而,说到莲花,我不禁想起了《荷塘月色》的作者,著名的诗人、散文学家,爱国知识分子朱自清先生。他在那贫困交织饥寒交迫的时刻,为“表示中国人民的尊严和气节”,

3、断然拒绝领取美国“具有收买灵魂”性质的“救济粮”,这不正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崇高品格的真实写照吗?我爱莲花,爱它那朴实无华的风姿,爱它那不染污泥的风骨,也爱它那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在烈日当空的时候,是妩媚灿烂;在皎洁的月光下,则清影娇猗;风吹,是绿波翻腾,红裳飞衣;雨打,则碧婉倾摇,银珠戏跳。不论是什么时候,不论大自然如何变幻,它总能展示出一幅优美动人的图画,使人心旷神怡。1、朱自清拒领救济粮,原因在于2、结合文章的主题,试对“莲花”这一抒情形象作一番赏析。3、文章开头说“历代文人墨客爱莲,推它为知己,颂扬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

4、不妖”的品格,只是以莲花来标榜自己的超然出世罢了”其用意何在?这样行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妙处。简析:第1、2题旨在考查我们以“莲花”这一形象的理解和把握。答案是:1、美国的“救济粮”“具有收买灵魂”的性质。2、莲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品质内涵并不是古代“墨客”们所说的超然出世,它的内涵实质是“朴实无华的风姿”,“不染污泥的风骨”,“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而这,正是朱自清等革命先贤们的人格写照。第3题是对塑造形象的手法上欣赏性考查,答案是:这样写,旨在指出古代文人墨客们并没有真正理解莲花的品质,虽以莲花自居,却并不以莲花的品质

5、自律,其实,莲的品质的真正内涵是“朴实无华的风姿”,“不染污泥的风骨”,“顺乎自然的独特美姿”,写物是为了写人,赞莲是为赞像莲花一样的朱自清等革命先贤。这在写法上叫先破后立,托物言志。二、阅读《木笛》,然后答题。南京乐团招考民族器乐演奏员,其中招收一名木笛手。两轮过后,每一种乐器只留两名乐手,两名再砍一半,二比一。终试在艺术学院阶梯教室。“木笛。有请朱丹先生。”声音未落,从一排腊梅盆景之间站起一个人来。修长,纤弱,a一身黑色云锦衣衫仿佛把他也紧束成一棵梅树。衣衫上的梅花,仿佛开在树枝上。走进屋门,朱丹站定,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他的

6、木笛。之后,抬起头,他看见空蒙广阔之中,居高临下排着一列主考官。主考席的正中,就是那位声名远播的丹麦音乐大师。大师什么也不说,只是默默打量朱丹。半晌,大师随手从面前的一叠卡片中抽出一张,然后是助手谦恭地拿过卡片,把它递到朱丹手中。接过卡片,只见上面写着——在以下两首乐曲中任选一首以表现欢乐:1.贝多芬的《欢乐颂》;2.柴可夫斯基的《四小天鹅舞》。看过卡片,朱丹眼睛里闪过一丝隐忍的悲戚。之后,他向主考官深深鞠了一躬。抬起眼睛,踌躇歉疚地说:“对不起,能换组曲子吗?”这一句轻声的话语,却产生沉雷爆裂的效果。主考官有些茫然失措起来。片刻,

7、大师冷峻发问:“为什么”’朱丹答:“因为今天我不能演奏欢乐曲。”大师问:“为什么?”朱丹说:“因为今天是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久久,久久,一片沉寂。大师说:“你是一个很有才华的青年,你不应该忘记今天是你的什么考试吗?”朱丹答:“没有忘记。可是——请原谅——”没等朱丹说完,大师便向朱丹挥了挥手:“那么,你现在可以回去了。”听到这句话,朱丹顿时涌出苦涩的泪。他流着泪向主考席鞠了一躬,再把抽出的木笛轻轻放回绒套,转过身,走了。入夜,石头城开始落雪。没有目的,也无需目的,朱丹追随雪片走向坐落在鸡鸣寺下的南京大屠杀死难同胞纪念碑

8、。那里,竟然有一支孩子方阵。有大孩子,有小孩子;有男孩子,有女孩子;他们高矮不一,衣着不一,坚忍是童稚的坚忍,缄默是天真的缄默。每个孩子手擎一支红烛,一片红烛流淌红宝石般的泪。仁立雪中,朱丹小心谨慎地从绒套中取出木笛,轻轻吹奏起来。声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