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ID:9239871

大小:28.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4-24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1页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2页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3页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4页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_第5页
资源描述:

《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文章标题: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摘要】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下农村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要转移。城市化进程加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良好契机,城市化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辅相成。【关键词】城市;城市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图分类号】F32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777(2006)02-0182-02城市化是目前的一个热门话题,当前的一些经济和社会问题的解决都与城市化密不可分。比如现在大家都很关注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城市化就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

2、法。我们在探讨城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的关系之前先来了解城市的概念。一、城市和城市化的内涵(一)城市的内涵和属性不同的学者给城市的定义不一样,笔者选择了一个比较通用的定义。城市的内涵确定为:所谓城市,是非农业人口高度集中的居住地,是某一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复杂的社会系统。城市具有三个最基本的内在属性:1.聚集性——7最基本的属性。城市是人口与人才,经济与科技,知识与财富,问题与矛盾最集中的空间,能够产生巨大的聚集经济效益和聚集社会效益。城市

3、的聚集性,首先表现为人口的聚集性。聚集性使城市的功能得以提升和超越,城市化就是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也是城市能够发挥作用的根本原因。2.中心性。不仅仅是指它的自然地理位置,更重要的是指城市对其周围地区具有辐射力和吸引力。3.系统性。城市是以人为主体,以空间和自然环境的综合利用为前提,以聚集效益和社会效益为目的,集约人口、经济、科技和文化的空间地域大系统。城市是社会经济运行的管理者和领导者,是经济活动的中心。(二)城市化的含义和优势城市化在经济学中的基本含义是指由于工业化而引起的人口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4、。城市化或城镇化是指第二、第三产业在城镇集聚,农村人口不断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使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城镇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向农村扩散、城镇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向农村普及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空间集聚与分化的过程。人口之所以要向城市集中,出现城市化,是因为城市拥有许多优越性。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它的出现不仅是人类生活的需要,更为根本的是因为经济发展的需要。城市的出现是由于商品交换的需要,其次才是居住的需要,经济方面的原因是第一位的。二、我国城市化水平7目前我国

5、经济发展迅速,工业化水平不断提高,但城市化率的增长幅度并不与之匹配。从下面的两幅图中就可以看出我国的城市化率落或雨后于工业化率:图1是我国的城市化率趋势图,图2是工业化水平图(依据统计年鉴中的数据计算画出)。一种简便计算城市化率的方法是城镇人口除以人口总数,工业化水平用第二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代表。从两个图中可以看出城镇化率比工业化水平低很多。到2003年我国的城镇化率是40.53,工业化水平是52.2。根据统计资料,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集中度,中国比世界平均低5个百分点,比中等收入国

6、家低11个百分点,比高收入国家低21个百分点,其中比美国低28个百分点,比日本低26个百分点,比德国低30个百分点。图1我国城镇化率图2工业化水平图7三、城市化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出路在我国现在所处的发展阶段下,城市化率偏低将成为制约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目前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受到城市化率偏低的制约。威廉·阿瑟·刘易斯说:由于传统的农业部门剩余劳动力比较多,劳动力供给是无限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其编辑劳动生产率接近于零甚至是负数,农民的报酬极低。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中有1.7亿多剩余劳

7、动力,随着农业技术逐步提高,农业的剩余劳动力将越来越多。这么大规模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怎样转移向哪转移,成为一个很棘手的问题。目前大多数人都是到大城市打工,从事一些手工,体力工作和简单的再生产操作。现在有人称农民工为“青领”。青是蓝色和黄色的混合。蓝领是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目前农民工还不是工人,只能被称为体力劳动者。黄色是土地的颜色,他们虽然很少从事农业耕种,但他们还是农民,还离不开土地。“青领”真的是很合适形容农民工。农民工虽然工作在城市,大部分时间也生活在城市,但它们却不是城里人,享受不到市民待

8、遇。所以每到春节就要回家过年,增加了交通运输的压力。怎样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呢?城市化是一个很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案。城市化扩大城市规模,把农业人口转化成城市人口[1][2]。有人担心这样会增加城市的多方面压力,例如:就业压力,因为现在下岗职工的再就业任务也很艰巨;环境压力,城市的生活环境不容乐观,人口增加会不会进一步恶化现在的生存环境;等等。7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的转化是必然趋势,而且它不会增加城市的压力,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交通不便,没有人口集聚的规模效应,经济上不能支持靠一种技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