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

ID:9419996

大小:57.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4-30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_第1页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_第2页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_第3页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_第4页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研究摘 要:素有“聚宝盆”之称的柴达木盆地,既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区,同时又是生态脆弱区;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区,又是自然资源富集区。随着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无节制的对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导致该地区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和濒危物种的消失,生态环境恶化,严重阻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安全。因此,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可以促进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柴达木资源补偿一、柴达木盆地资源资源赋存情况柴达木盆地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盐类矿产和一些非金属矿产,在全省以至全国都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全国99%以上的镁盐,96%以上的钾盐,80%以上的锂矿

2、和湖盐矿,66%以上的芒硝,近50%的锶矿和石棉矿都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在其已上表的39种矿产中,石油、天然气、锂、锶、盐矿、钾盐、镁盐、硼矿、天然碱、碘、溴、铷、云母、长石、硅灰石、制碱用石灰岩等16个矿种的保有储量占全省各相应矿种保有储量的100%;铅、锌、芒硝、石棉、滑石、铟、镉等矿种的保有储量占全省各相应矿种保有储量的70%以上。柴达木盆地中15种主要矿产资源保有储量的潜在价值达159668.44亿元,占全省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92.39%,约占全国矿产资源潜在总价值的16.40%。而且柴达木盆地盐类矿产为主的各类矿产资源配置比较齐全,储量高度集中,在国外颇为少见,不愧

3、为中国的“聚宝盆”。二、柴达木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相对较低,开发模式仍处于低层次和粗放型阶段,资源回收再利用和综合开发使用效率低,产业效益不明显。  2、产业融合水平不高,产业链短,精深加工能力不足。  3、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日益尖锐,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三、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目的所谓的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是指为了实现资源型地区可持续发展,在资源开采的不同阶段(依资源开发程度可分为成长期、鼎盛期和衰退期),通过采取建立资源开发补偿资金等一整套补偿措施和扶持办法,支持矿产资源勘探与合理开发、保护和恢复被破坏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

4、境以及经济转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旨在维护区域之间、行业之间的公平。2007年12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在资源开采过程中,遵循市场规律,采取法律、经济和必要的行政措施,引导和规范各类市场主体合理开发资源,承担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要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明确企业是资源补偿、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的责任主体。对资源已经或濒临枯竭的城市和原中央所属矿业、森工企业,国家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帮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补偿社会保障、生态、人居环境和基础设施建

5、设等方面的欠账。因此建立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目的不仅可以实现资源型地区的经济、社会及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可以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可持续利用。四、建立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资源开发补偿机制的建议1、按照“谁受益、谁补偿”明确补偿主客体直接补偿主体包括:企业、国家和地方政府。企业作为经济组织,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并按照利润最大化原则,通过生产经营活动获得最大的经济收益,因此理所当然成为直接的受益者;国家作为国有资产管理的代表,是我国全民所有制生产资料(包括矿山、森林、河流等)的所有者,因此也是直接受益者;地方政府作为所在地矿产资源的实际管理者,在资源开发过程中行使管理者的权利,

6、并从中直接受益。间接补偿主体包括:资源性产品的使用者和生态环境的受益者。资源性产品的使用者不管是集体还是个人,虽然没有从资源开发过程中收益,但通过对资源性产品的最终消费,从而获得一定的收益;由于青海省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尤其是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作为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状况对下游地区经济利益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对下游地区可以带来间接的经济收益。同时,在资源开发过程中,柴达木地区作为资源富集区,向国内其他地区尤其是发达地区输送了大量的资源和能源,为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因此,这些地区必然成为柴达木资源开发的间接受益者。

7、2、推行矿产权的有偿取得,完善资源税制通过拍卖采矿权,实施矿产权的有偿取得,明晰自然资源的产权,使矿产的经营权真正掌握在有实力的企业中,有利于充分调动采矿者资源的利用率。改革资源税制,以实际资源的开采量进行收缴,拓展资源税的使用范围,将资源税真正用在对环境、生态资源的补偿上。3、加快改革,建立政府干预下市场化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  由省政府或专业机构组织相关专业人士进行系统地调查研究,根据柴达木循环经济试验区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等发展情况,结合青海省实际提出并制定相应地改革方案,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