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ID:9709890

大小:55.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5-05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活血化瘀法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关键词】活血化瘀;黄疸;综述黄疸是以面、目、肌肤熏黄,小便黄赤为特征的疾患。黄疸多因湿而致。或因肝胆湿热引起阳黄,或因寒湿阻滞引发阴黄。治疗大多从湿论治。但瘀热发黄越来越受到临床的关注和重视,笔者现总结近年来活血化瘀在黄疸治疗中的应用。  1中医对黄疸及肝炎的认识  黄疸一症,《内经》首发其端,仲景继之,论证极为精深,立方尤为明确。自唐宋至明清,名医辈出,论治綦繁,而其主旨,未尝逾越仲景范畴。前贤对黄疸有阴黄和阳黄之分。阴黄临床所见,宜以调补心、脾、肾为治;阳黄《内经》归之为肝胆脾湿热。《金匮要略》云“诸病黄家,但当利其小便”,《证治准绳》主张“大

2、法宜利小便,除湿热”。因此,清利湿热为后世医家治黄之大法。汪氏[1]总结了1960-1975年所收治的大宗病例,发现大部分黄疸病例在临床上具有病程长、血瘀重、里热盛三大特征,并认为黄疸持久不退或加深的病因病机即为此三大特征所致。  肝炎尤其慢性肝炎常见的血瘀证候有:①肝区或两胁疼痛(隐痛或刺痛);②肝脾肿大或有压痛;③血管异常,有毛细血管扩张症,如肝掌、蜘蛛痣及腹壁、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④有鼻、齿衄、呕血、黑便,皮肤瘀点瘀斑等;⑤舌质紫黯或瘀点,脉涩或结代无脉;⑥其它依据,有肌肤甲错、月经紊乱(如经多、经少、闭经、痛经等)、低热等,均为血瘀的依据。以上血瘀证候贯穿于慢性肝炎病理

3、过程中。可见,血瘀是慢性肝炎的主要病机。中医血瘀证包括结缔组织增生、变性及微循环障碍,这与慢性肝炎的病理特征相吻合[2-3]。  2中医对活血化瘀的认识  血瘀是指血流不畅或血不归经所致的血液循环障碍。古代中医文献称之为“蓄血”、“宿血”、“干血”、“死血”、“恶血”、“毒血”及“败血”等。血瘀有狭义和广义之分,大凡气滞血瘀或瘀滞不畅之血为狭义的血瘀;而污秽有毒之血为广义的血瘀。  肝为风木之脏,肝主疏泄,调节全身气机,使调达舒畅,具有藏血和调节血量的功能,是维持血液在经脉中正常运行的重要脏器。在病理状态下,由于湿热、情志、劳倦等多种原因,导致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血脉瘀阻,形成

4、肝病血瘀证。慢性肝病常有黄疸、胁痛、积聚、臌胀等证候,血瘀是这些证候的主要病机。在治疗方面,应结合病因、病位,同时结合瘀血程度应用活血化瘀药物。由于瘀血程度有轻有重,治疗用药相应有别。古代文献中有“和血”、“活血”、“散血”、“行血”、“破血”、“逐瘀血”、“主恶血”等不同提法。瘀血较轻,血气不和者,选养血、和血药;瘀血一般,程度居中者,选活血、行血、通瘀药;瘀血较重者,选破血、消瘀、攻坚药[4]。  3活血化瘀法治疗黄疸的临床研究  陈氏等[5]将常用活血化瘀中药分为和血药、活血药和破血药。①和血类药物指有养血、和血脉作用者,包括当归、丹参、生地黄、鸡血藤、芍药等;②活血类药

5、物指有活血、行血、通瘀作用者,包括川芎、红花、三七、郁金、益母草、姜黄、泽兰、延胡索、牛膝、王不留行、苏木、乳香、没药等;③破血类药物指破血消瘀作用峻猛者,包括大黄、水蛭、三棱、莪术、桃仁、血竭、虻虫等。同时证明活血化瘀类中药的作用机制主要在于活其血脉(改善心脑血管功能、血液物理化学性状、血小板及凝血系统功能、微循环等生理功能)、化其瘀滞(抗心肌缺血、脑缺血,抑制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形成等)。  研究证实,活血化瘀法有改善血液循环、防止血栓形成、调节代谢、促进组织修复、抗炎及调节免疫的功能等广泛作用[6]。针对慢性肝炎的病变特点,活血化瘀法的作用机制有以下几方面:①改善症状

6、、体征,对纳差、乏力、腹胀、胁痛、齿鼻衄等症状及消除肝脾肿大、牙龈出血、鼻衄、蜘蛛痣、肝掌、黄疸等体征均有显著疗效;②改善肝功能,降低谷丙转氨酶(ALT),改善蛋白代谢障碍,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抑制病毒复制,改善肝脏血循环,促进肝细胞再生及功能恢复,抗肝纤维化,防治肝硬变。  运用活血化瘀法论治慢性肝炎时要结合其病因、病机特点及药物特性,灵活配伍其他治法,以更好地发挥活血化瘀治法的功效[7]。常用配伍有:①行气化瘀法,用于肝郁致气滞血瘀证;②补气活血法,用于气虚血瘀证;③清热化瘀法,用于肝郁化火或阴虚火旺证;④软坚消癥法,用于癥瘕积聚证。另外,还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配伍温阳、滋阴

7、、祛痰、补血、通下等治法。  3.1急性肝炎  赵氏[8]采用清热祛湿、凉血活血法,热偏重予清热凉血祛湿(基本方:茵陈30g,栀子15g,大黄10g,泽兰15g,茅根15g,牡丹皮10g,鸡骨草15g),湿偏重予健脾祛湿活血(基本方:茵陈30g,茯苓20g,丹参15g,茅根10g,白术10g,砂仁10g,谷芽10g)。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102例,结果治愈93例,好转6例,无效3例,平均治愈天数21d。  3.2慢性肝炎  罗氏等[9]应用活血化瘀法(基本方:桃仁、红花、赤芍、茯苓、桂枝、丹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