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ID:9741509

大小:56.0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5-07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_第1页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_第2页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_第3页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_第4页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浅谈活血化瘀法在肾纤维化治疗中的应用  1肾纤维化的中医辨证辨病  在中医学中并无“肾纤维化”之说,对肾纤维的病理学形态学改变符合中医有关癥积的认识。中医文献有关癥积的记载最早见于《内经》:“外中于寒,内伤忧怒,则气上逆,六俞不通,凝血蕴里不散,津液涩渗,著而不去,积乃成已。”《难经》则以积聚分脏腑,认为“积乃五脏所生,痛不离其部,上下有终始”,与“聚者六府所成,始发无根本,上下无留止,痛无常发”不同。至《巢氏病源》别立“癥瘕”之名,以不动者为“癥”,动则为“瘕”。后世多认为“癥瘕”实为“积聚”之别名,如清代林佩

2、琴在所著的《类证治裁》中确认巢氏之癥瘕“亦犹又难经之积聚而已,第无形之病聚,其散易,有形之癥积,其破难”,所以凡是有形的肿块而坚著不移的,即可称为癥积。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的改变病理上为细胞外基质大量沉积,甚至肾脏疤痕形成,故可将肾脏纤维化归为中医的“癥积”或称之为“肾内微型癥积”[1]。癥积即为现代之积证,主要是由于日久正气亏虚,脏腑失和,气滞、血瘀、痰浊、水湿、湿热、浊毒等蕴积腹内而成。其病机《诸病源候论》谓“癥瘕者由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气相搏所生也”;《丹溪心法要决·块一名积瘕第八十》“积者有形之邪

3、,或食、或痰、或血,积滞成块”。笔者认为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以气虚、阳虚为主,亦有阴虚、血虚,而以血瘀、痰浊、水湿、湿热为标。素体正虚之人,易感外邪,血瘀、痰浊、水湿、湿热、浊毒等实邪积聚,日久必伤正气,“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故预后一般较差。《景岳全书·积聚》说:“无形之聚其散易,有形之积其破难”,因此此病多为难治之顽症。  2瘀与肾纤维的关系  王永钧教授认为肾纤维化是发生在肾脏的微型癥积,痰瘀互结是肾内微型癥积的病理基础[1]。晏子友等[2]认为,慢性肾病日久,必致肾络瘀阻、水液代谢障碍、体内代谢产物潴

4、留,蕴积成毒,瘀毒互患,终至损伤脏腑,败坏形体。以此我们可以看出“瘀毒”为本病病机的关键。对于以上医家所述,笔者亦有同感。肾纤维化非短短几日即可成病,面是由于邪毒长时间的积聚而成。此邪毒多为“瘀”。对于瘀,中医有瘀血和血瘀之说。瘀血是病理产物,血瘀是致病因素,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为患。瘀证病机可表现为:①虚可致瘀:气为血之帅,正气不足,气虚推动无力,血行不畅而瘀滞,正如《读医随笔·虚实补泻论》谓:“叶天士谓久病必治络,病久气血推行不利,血络之中必有瘀凝……”。②湿可致瘀:水湿泛滥,气机阻滞,水道运行不利,血行缓而成

5、瘀,如《血证论》有“病水者未尝不病血”之说。③热可致瘀:血热煎熬津液成块而成瘀;寒亦可致瘀:寒邪凝滞血脉,血脉不通而成瘀。如《医林改错·隔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有“无论何处,皆有气血,……气无形不能结块,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血受寒则凝结成块,血受热则煎熬成块”之说。④湿浊毒邪入络,与血相搏,血液因邪毒蕴遏而为瘀;湿毒浊邪耗气,气虚血瘀,气血运行不畅而成瘀。瘀与寒湿热毒、六淫时邪之间亦可相互为患。瘀血为有形之邪,难以速去,与六淫互结使肾病迁延化或慢性化。正如“热附血而愈觉缠绵,血得热而愈形胶固”,唐容川认为“既已成瘀

6、,无论初起,已久,总宜散血,血散瘀去,则寒热风湿无遗留迹之”。说明邪之瘀,矛盾主要在瘀血,瘀去则六淫易除。而《读医随笔》认为“瘀血若不驱除,新生之血不能流通,元气终不能复”。此乃邪生瘀,瘀生邪,层层相因,互为因果,致使肾纤维化病机复杂化。综上所述血瘀证是肾脏疾病发病过程中的共性,它贯穿于慢性肾脏疾病—肾纤维化的所有阶段。  3肾纤维化的中医治疗  肾纤维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标志着不可逆性肾损伤,是影响各类肾脏疾病的治疗及预后的重要因素之一[3]。慢性肾病过程中普遍存在高凝状态,可将其归属于中医“血瘀”范畴,现

7、代医学已从不同角度揭示了血瘀发生的病理基础,如血液微循环障碍、血栓形成、代谢失调、免疫及内分泌紊乱,而这些因素与肾纤维化的形成、发展和表现密切相关。大量实验研究表明,活血化瘀中药能够改善微循环已成共识。通过改善微循环可改善局部血流量,改变血液动力学紊乱的状况,抑制胶原表达,同时也可避免或减轻凝血机制的激活[4],从而能够起到抗肾纤维化的作用。  对于肾纤维化的中医治疗,笔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实验研究及临床学习,提出以下几点思考:①聚证重调气,积证重活血。聚证病在气分,以疏肝理气、行气消聚为基本治则,重在调气,

8、积证病在血分,以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为基本治则,重在活血。朱辟疆等[5]从纤维化形成的病理基础来看,其与瘀血证密切相关。临床上可应用活血化瘀中药(丹参、大黄、当归等)来治疗肾纤维化。②早期防治。《灵枢》有“上工守神,下工守形”,《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曰:“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