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ID:9764838

大小:5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08

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_第1页
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_第2页
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_第3页
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_第4页
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对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问题的思考的论文 【摘要】文章通过对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计量相互推动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原因的阐述,分析了金融危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采用会计期间的平均市价对金融工具进行后续计量的设想,并从公允价值的本质特征入手,对其合理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平均市价    2007年开始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方面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引发了会计界对公允价值计量的讨论热潮。其中,金融工具在金融危机条件下由于其

2、价格瞬息万变,公允价值难以确定,成为公允价值计量的难点而备受瞩目。如何在现有的基础上,完善金融工具的公允价值计量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难题。    一、金融工具与公允价值计量相互推动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    要解决这个难题,有必要从公允价值计量和金融工具发展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及其形成原因。  (一)公允价值计量的初步确立  20世纪80年代美国发生的储蓄和贷款危机是公允价值计量最初形成的原因。当时的美国处于经济滞胀时期,政府为了解决经济滞胀的问题,放松了金融管制,利率和汇率逐步放开,各金融机构高息揽储,发放贷款,

3、但在经济发展停滞的条件下,贷款人还款能力有限,造成大量问题贷款的不断堆积,金融机构的金融风险随之不断累积,但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由于不需要对这些问题贷款计提减值准备,所以它的财务报告无法反映这些问题贷款的大量存在,不能警示金融机构日益累积的巨大风险,甚至误导了投资者对金融机构财务状况的判断,最后危机爆发,导致400多家金融机构破产,损失惨重。.cOm  从那以后,美国金融界就倾向于以公允价值计量金融产品,因为公允价值计量是对金融工具以当前的市场情况为依据进行的价值计量,能更早地向社会公众警示金融机构的财务风险。  这次危机暴

4、露了历史成本计量模式的不足,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初步确立。  (二)公允价值计量的系统发展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汇率、利率、股票价格的频繁波动使经济活动的结果变得无法预测。为了规避风险、扩大收益来源,金融机构在利益驱动下加快了金融衍生工具的发展步伐,计算机和通讯技术的突飞猛进和迅速普及也为其提供了物资基础,导致金融衍生工具的大量涌现,金融风险随之扩大。为了及时预示并化解这种金融风险,公允价值计量成为唯一被正式认可的计量属性而得到广泛应用。  缘于对大量涌现的金融衍生工具计量的需要,会计界开始重视对公允价值的研究。1

5、991年iasc开始对金融工具确认、计量、报告和披露采用公允价值计量;2004年fasb发布的会计准则广泛采用公允价值;2005年iasb把完全实施公允价值会计作为其工作目标;2006年fasb发布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计量正式推出。  纵观以上金融工具和公允价值计量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金融工具的发展推动了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确立和发展,同时,公允价值也为金融工具提供了最相关的计量属性,二者相互推动、共同成长。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金融工具本身的特点决定的。首先,对金融工具的投资是一种间接的投资方式,它与

6、最终的实物投资之间存在中间环节,从而增加了其不确定性;其次,金融衍生工具的跨期交易,要求交易双方对利率、汇率、股价等因素的变动趋势作出预测和判断,加之金融衍生工具以少博多、以小博大的杠杆效应增加了它的不确定性和高风险性,使其价值发生频繁的增减变动。要反映这种变动、揭示这种风险,只有公允价值计量才能提供最相关的信息。    二、金融危机条件下公允价值计量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公允价值计量虽然有着极大的优势,但在许多方面也存在着一些缺陷与不足。本次美国次贷危机就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使人们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对会计信息

7、的影响及其后果进行重新审视。  2007年下半年起,随着房地产泡沫的破灭,房屋价格急剧下跌,美国发生了由次级抵押贷款引发的金融危机,2008年危机迅速蔓延演变成全球性金融危机。恰恰就在这一年,fas157号公允价值计量开始执行,对危机中价格急速下挫的金融产品按公允价值计量,迫使金融机构计提巨额跌价准备,注销大量资产,按监管要求核减资本金,从而引发恐慌性抛盘,导致金融产品价格进一步下跌,步入恶性循环,同时银行压缩放贷,使经济进一步震荡。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允价值计量的确对危机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鉴于此,美国金融界权威人士认为

8、:金融危机下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将投资资产调到剧烈下挫的市价,使金融机构的资产大幅缩水,其后果必然动摇市场信心!而且此时的市场价格并不代表公允价值,所以,他们认为应停止执行fas157,回归历史成本计量。  诚然,这次危机暴露了公允价值计量的缺陷,但回归历史成本计量是一种倒退,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