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

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

ID:9873340

大小:2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13

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_第1页
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_第2页
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_第3页
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_第4页
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_第5页
资源描述:

《工商管理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EDI在我国应用的现状及其前景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EDI作为一种早期的电子商务模式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对提高贸易效率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

2、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对EDI造成极大的冲击,本文将对EDI在我国的应用现状及其前景做简要的论述。  [关键词]EDI电子数据交换电子商务    一、EDI的概念及发展历程    EDI是英文ElectronicDataInterchange(电子数据交换)的缩写。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贸易程序简化工作组(UN/ECE/WP.4)于1994年9月23日在日内瓦举行的第40届会议上通过了EDI的技术定义,同年联合国标准化组织接受了这一定义,即“将商业或行政事务处理按照一个公认的标准,形

3、成结构化的事务处理或报文数据格式,从计算机到计算机的电子传输方法”。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EDI工作组(UNCITRAL/WG.4)于1994年10月14日在维也纳举行的第28届会议上通过了其法律定义:EDI是用户的计算机系统之间的对结构化的、标准化的信息进行的电子传输。  EDI最初的构想来自美国运输业,美国运输业1968年成立了运输数据协调委员会(TransportationDataCoordinatingCommittee,TDCC)研究开发电子通讯标准的可行性,1975年TDCC发布了第一个EDI标准。19

4、78年,美国成立了全国性EDI委员会——X12委员会,该委员会于1985年制订了ANSIX.12标准。欧洲紧随其后,于1986年推出了《用于行政管理、商业和运输的电子数据互换》标准─EDIFACT。后来在联合国的协调和主持下制订了联合国EDI标准,即UN/EDIFACT,作为国际通用标准,1990年3月正式推出的UN/EDIFACT标准被国际标准化组织正式接受为国际标准ISO9735。自此,EDI终于在标准上实现了全球化的统一。此后EDI在国际贸易、海关等相关领域迅速普及和推广,使无纸化贸易最早的模式。    二、

5、EDI在我国贸易领域应用的现状    我国自1990年引入EDI技术以来,EDI的应用与推广得到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贸部先后召开了中文EDI标准研讨会和国际无纸贸易战略与技术研讨会,并把EDI列入“八五”重点应用项目。1991年,国家科委、外经贸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共同组织成立了“中国促进EDI应用协调小组”,并“中国EDI理事会(CEC)”的名义参加了亚洲EDIFACT理事会(ASEB),成为该组织的正式会员,有力地促进了EDI技术在我国的推广应用。  1992年5月我国召开了“中国EDI发展战略与标准化”研讨会

6、,决定建立国家EDI试验系统(海关总署、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的外运海运空运管理EDI系统),地区EDI试验系统(广东、山东、江苏、上海、福建)和行业EDI试验系统(山东抽纱企业集团公司的轻纺出口业务EDI系统、中国电子工业总公司EDI应用系统)。1995年1月,中国海关完成了EDI海关系统的全部开发工作,制定了EDI海关系统所需的15个EDIFACT标准报文子集,开通了北京、天津、上海、广州等EDI海关系统。1996年2月我国外经贸部成立了国际贸易EDI服务中心。同年12月18日,联合国贸易网络组织中国发展中心(C

7、NTPDC)在北京成立,同年北京海关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在我国首次开通EDI通关电子划款业务。  与此同时,各省、市、自治区及中央部委也几乎都设立了专门职能部门来负责协调EDI的应用推广工作。经过各级政府部门的努力推广,EDI从应用最多进出口贸易行业逐渐扩展到了商检、税务、邮电、铁路、银行等领域,开始在我国逐步得到推广。    三、EDI在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随着EDI在我国的逐渐普及和推广,一系列问题随之而来,主要问题存在于法律层面和技术层面。  1.法律层面的问题  (1)计算机自动发出的要约和承诺的效力问题

8、  以EDI方式进行的商务活动中,计算机可以根据交易双方按预先编制的程序自动发出要约和承诺,从而使合同成立,而毋需当事人参与。对于此类要约、承诺是否有效,理论界存在两种观点。否定说主要从主体不合格这一方面考虑;肯定说则更多得考虑到当事人的内心意思和网上交易的安全性、可靠性。笔者认为计算机的自动回复程序是由合同当事人预先设置的,计算机的“行为”实际上是当事人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