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受美学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接受美学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

ID:36862138

大小:221.26 KB

页数:3页

时间:2019-05-16

接受美学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1页
接受美学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2页
接受美学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_第3页
资源描述:

《接受美学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No.4Vo1.2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NEUIANGZHIYEJ1SHUXUEYUANXUEBA(·35·接受美学对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启示王凯(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内江641i00)摘要:在接受美学原理指导下,不同读者阅读同样的文学作品时,会对文学作品产生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理解。围绕这一现象,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形成原因的初步分析,并进一步分析把接受美学相关理论引入当前中等职业学校语文阅读教学实践中时需要注意的相关问题及解决办法,最终怎样实现学生一致性与多样性的统一,从而有效提高学生文学鉴赏能力。关键词:接受美学;中职;语文阅

2、读接受美学(ReceptionAesthetics),亦称接受理解及解释是最为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目前传理论,作为西方20世纪中期以来出现的颇有影响统的教学模式往往过于注重对作者创作意图的猜的文学批评思潮,发韧于20世纪6O年代的德国,测与推理。在具体的教学及评价活动中,教师作其代表人物是姚斯和伊瑟尔。他们一反传统的作为正确主题及释义的唯一标准和尺度往往就是参者中心论和文本中心论,提出了“文本”与“文学”考书对作品主题的阐析及理解,从而表现为一种的区别。认为读者才是作品产生意义的最为重要认识尺度的过分的求同取向。在这样的环境下,的因素。阅读

3、是一种有效的文本解释活动,也是一旦我们的学生对文本主题的理解与参考书提供作品意义的生成过程,接受美学认为,一篇作品是的理解产生偏离时,往往不能得到老师的及时正不能由作者单独完成的。在读者读到它之前,它确的评价、肯定和激励,这样做的结果使学生在自只是一个艺术的成品,没有生命,没有意义,没有己思维的成果得不到教师的赞赏之后产生思维上价值,只有读者才能使它完成,只有读者通过阅读的惰性,被动的接受教师或参考书对文本分析的给它注入生命的力量,它才成为一个美学欣赏对主题的理解。当前阅读教学中对学生阅读思维的象,才有了意义和价值。“文学作品完成之后,在个

4、性差异的漠视,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没有和读者发生关系之前称为‘第一文本’,经由和创新思维。这样一来,学生成了阅读课堂上消阅读之后,文学作品才能摆脱孤立的存在状态,即极被动的接受者,缺少了学生的参与,整个课堂就作为审美对象的‘第二文本,而存在。由此可见,会变得死气沉沉,学生没有了兴趣,教学效果可想‘第二文本’是在‘第一文本’的基础上经由读者再而知。如现行中职语文阅读教材中,对短篇小说创造的结果”。[1才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作《孔乙己》的主题分析在“预习提示”里说:“《孑L乙品”。经典作品也只有当其被接受时才具有存在己》揭示了封建科举

5、制度所残害的读书人的病苦,的意义。他们承袭了海德格尔的“前结构”,伽达是一篇讨伐封建科举制度和封建文化的战斗檄默尔的“理解视野”和皮亚杰的“期待视野”概念,文”。而鲁迅先生自己却说:“是在描写一般社会建立了一门全新的“读者学”或“读者中心学”。由对苦人的凉薄。”作为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本于其主要理论与近年提倡的“人本中心论”一致,来应该更多的以此为阐发契机,鼓励学生在“预习越来越成为影响语文教学改革最重要的理论之提示”的“残害”说与鲁迅的“凉薄”说之间有所认同,甚至进一步鼓励学生对文本有更多的解读。在形成评价阶段,只要学生通过主题途释,

6、以多元一、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误区的解读思想加以剖析,甚至只要学生言之成理,就中职学校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对文章主题的应该肯定和鼓励。正如鲁迅先生自己所说:“一本收稿日期:2OO8—10一l4作者简介:王凯(1983一)男,四川资中人,助讲。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教育。·36·内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卷第4期《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学中主动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创造条件和机会使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课堂成为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力的天地,要能够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阁秘事⋯⋯”L2]也认同学生之间的

7、差别,要鼓励学生读出不同的意就是说,对于作品主题的理解往往不能求得答案见,使学生的每一次阅读都是一次新的发现,这才的统一。但为了考试的需要甚至有的中职学校教能让他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师由于社会兼职过多,自身课堂要求松懈的原因,(二)结合新课标实施理念,更新师生角色我们往往忽视了对于学生主动鉴赏能力的培养,接受美学理论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是新课标更多时候因循教材和教参,对学生做出划一的指要求的主体性教学理念的呈现。教师首先要知导,这在客观上显然无视于阅读主体即学生的思道,我们永远无法替代学生去阅读、去感知。自维个性差异,把学生对作品

8、主题的理解导向值化然,我们也无法替代学生对于阅读鉴赏的理解。与人云亦云的模式和误区。这种教学误区,在目阅读的过程是读者心灵情感跋涉和精神素质涵养前的中职语文阅读课堂几乎随处可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