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

ID:10061660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3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_第1页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_第2页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_第3页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_第4页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关键词】埋线;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临床研究中图分类号R6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4-6805(2014)11-0144-01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是骨质疏松治疗的热点,本文通过对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研究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归纳埋线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现状,提出拟解决的问题及建议。1中医对骨质疏松症的认识中医学中并无“骨质疏松症”一词,但根据骨质疏松症的临床表现可将其归于中医“骨痹”、“骨痿”的范畴。中医学认为肾主骨生髓,《素问・四时刺逆从论》中已有“肾主骨”、“肾主身之骨髓”、“肾藏精主骨生髓,其充在骨”的论述,肾与骨及髓紧密相连

2、,肾所藏之精化生骨髓,骨髓藏于骨腔之中滋养骨骼,所以骨骼的生长发育、新陈代谢全赖肾脏精气之濡养[1]。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先天之肾全赖后天之脾的滋生,随着人体慢慢衰老,脾气亦出现亏虚,无力滋养先天之肾从而出现肾气亏虚,加重骨质疏松;另外,脾气亏虚则四肢百骸失养,肌肉无力,加重骨质疏松及骨质疏松症相关骨折的发生[2-3]。脾肾亏虚为骨质疏松发生的根本。52穴位埋线疗法的应用基于针灸原理发展起来的穴位埋线疗法是将不同型号的羊肠线根据病情需要有选择的埋入穴位,通过羊肠线对穴位的持续刺激而起作用,因操作简单、持续时间长、价格低廉,尤其适用于慢性病的治疗[4],且容易被

3、患者接受。穴位埋线疗法是针灸治疗模式的重大改进,尤其是新型针具的出现,使埋线疗法进入微创时代,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了必要条件。穴位埋线疗法是集经穴、针线的刺激作用,将古老针灸术和近代组织疗法融为一体的治疗方法,通过对穴位的持续复合刺激,提高机体营养代谢,促进血液循环,加速炎症吸收而发挥作用[5]。现代中医学者对穴位埋线疗法的研究已经从以前的几种病发展到现在的上百种病[6]。埋线疗法主要用于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消化系统等疾病。3穴位埋线在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的应用5穴位埋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研究主要是观察穴位埋线后骨密度、骨生化指标、激素水平、骨折率、细胞因子以及患者生活

4、质量的变化等,其中林志苇等[7]主要通过肾腧穴埋线后观察骨密度变化、骨质疏松痛及5年骨折率等指标变化,均明显优于对照组;陈贵珍等[8]通过埋线三阴交、肾腧、关元并结合口服妇复春胶囊,检测血清雌二醇、骨钙素、降钙素、甲状旁腺激素、碱性磷酸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水平,结果显示埋线后能提高女性雌激素水平;Liu等[9]通过埋线肾腧、肝腧、夹脊、委中穴,并联合口服碳酸钙维D片治疗肝肾亏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6个月后,检测骨密度、雌二醇水平及骨质疏松痛的变化,显示观察组患者骨密度及雌二醇水平均升高;马月红[10]通过埋线肾俞、命门、关元为主,配以心腧、肝腧、脾腧、三阴交等

5、穴位三月,检测雌激素、骨密度、骨生化指标及子宫内膜的变化,结果提示埋线后可提高E2水平,降低FSH及LH水平,在升高BMD、BMD/BW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埋线组血中ALP、尿DPD/Cr治疗后显著下降,子宫内膜厚度无明显变化。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埋线穴位首选肾腧穴,所采用的方法均为微创埋线法,其最大特点为操作简单、持续时间长、痛苦小,埋线时间为15~30d/次,疗程为3~6个月,研究均提示埋线治疗骨质疏松症可明显提高患者雌二醇水平,这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机理相吻合。4小结埋线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临床报道相对较少,其机制可能与埋线后持续穴位刺激而至雌二醇、孕酮水平升高

6、及与5-羟色胺、儿茶酚胺等神经介质调控相关[5]。所以深入研究埋线疗法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发病机理,指导临床应用,防治骨质疏松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5[1]钟旋,赵利华,范郁山.针灸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近况[J].亚太传统医药,2008,4(4):63-65.[2]谢雁鸣,朱芸茵,葛继荣,等.基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基本症候研究[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7,9(2):43.[3]朱芸茵,谢雁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症候特征探析[J].亚太传统医药,2006,2(2):54-57.[4]姜军作,刘志成.穴位埋线疗法

7、的临床和机理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9,11(3):31.[5]徐三文.谈外治法中的穴位埋线疗法[J].中医外治杂志,2002,11(5):38.[6]时素华,孙爱军,王丽,等.穴位埋线疗法临床研究文献评价[J].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2010,27(1):78.[7]林志苇,黎健,高丽萍,等.肾腧穴位埋线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骨密度影响的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6,12(4):381.[8]陈贵珍,许云祥,张家维,等.穴位埋线对绝经后女性骨代谢、自由基水平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针灸,2010,30(3):177.[9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