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生活考点复习

哲学生活考点复习

ID:10094107

大小:74.50 KB

页数:11页

时间:2018-05-25

哲学生活考点复习_第1页
哲学生活考点复习_第2页
哲学生活考点复习_第3页
哲学生活考点复习_第4页
哲学生活考点复习_第5页
资源描述:

《哲学生活考点复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哲学生活考点复习【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理论化的世界观。注意:哲学不等于世界观;哲学不能说是科学的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3、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和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4)主要是研究对象不同。具体科学研究世界某一具体领域的本质和规律;哲学研究整个世界的本质和规律。4、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两方面的内容(1)基本问题:思维

2、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简单的说就是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2)包栝两方面内容,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划分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5、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1)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分歧,是围绕物质和意识谁是本原的问题展开的。(2)基本观点:唯物主义认为,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6、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心主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

3、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7、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惟一标准:是对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8、哲学是时代精神的总结和升华,是社会变革的先导。(1)真正的哲学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2)任何反映自己时代的历史任务和客观要求的哲学,都可以成为这一时代社会变革的先导,推动时代的步伐,指导社会的变革。9、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阶级基础、自然科学基础和理论来源(1)阶级基础: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2)自然科学基础:最具代表性的是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3)理论来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

4、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其中主要是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10、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1)三大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邓小平理论的主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1)物质: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客观

5、实在性。11(3)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2、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3、哲学上的运动概念及物质和运动的关系(1)运动概念: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运动谈物质会陷入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会陷入唯心主义。(4)易错点提示:物质的唯一

6、特性(根本特性)≠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4、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1)区别: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2)联系: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5、规律的含义,规律的客观性与普遍性(1)含义: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两个特点①客观性。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②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6、人可以认识

7、和利用规律。但是不能创造或消灭规律。7、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1)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2)人在客观规律面前并非无能为力,人们能够发挥主观能动性,自觉地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3)名言: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8、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仅有人脑,离开客观存在不能产生意识。(2)人脑对客观存在

8、的正确反映和错误反映属于意识。(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离开了客观存在,意识既不能产生,也不能发展。10、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1)从意识的起源看,它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它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1、意识的作用(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