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ID:10471747

大小:53.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6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_第1页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_第2页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_第3页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_第4页
资源描述:

《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分析摘要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转移是“三农”问题的核心。从有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理论入手,探讨了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及其对策思路。  关键词二元经济结构农村剩余劳动力制约因素  1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理论最早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进行研究的是阿瑟·刘易斯。20世纪50年代,他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的经济发展》一文中,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分为以城市为主的现代工业部门和以农村为主的传统部门两部分,农业部门的劳动生产率和工资水平要远远低于工业部门的。要实

2、现农村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就要由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达到城乡同一。首先就要促使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他认为,在那些相对于资本和自然资源来说,劳动力是如此丰裕,以致在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很小或等于零,甚至为负的国家里,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是存在的。也就是说在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很小,为零或负的情况下,农村出现劳动力剩余。如附图,横轴OL代表劳动力,纵轴OW代表工资,D代表的是劳动的边际产品。在保证工资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工业部门可以从农业部门吸收源源不断的劳动力,当吸收劳动力至Ln时,农村中已无剩余劳动力,工业部门要再吸收,只有

3、付出更高的工资。同时农村中由于剩余劳动力的转出,开始向机械化迈进,从而提高农村劳动生产率,最终实现农村地区工业化和现代化。发展经济学家托达罗也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作出了解释,他认为,农村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的决定因素是城乡经济结构差异以及转移者对转移成本和效益的权衡,其动力是城乡预期收入水平的差异和城市就业的概率。托达罗模式涵盖了以下几点内容:第一,人口流动的基本力量来源于转移者对比较收益与成本的合理经济考虑,这种考虑还包括心理因素;第二,预期的而非现实的城乡工资差异使人们作出移入城市的决策,这种预期的差异主要包括两个因素,工资

4、水平和就业概率。而就业概率的大小又由城市失业率的高低和城市新创造就业机会的多少来决定;第三,农村劳动力获得城市工作机会的概率和城市的失业率成反比;第四,人口流动率超过城市工作机会的增长率,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合理的。在城乡预期工资差异很大的条件下,情况必然如此。2长期制约农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的因素(1)农业发展落后和农村劳动生产率不高。目前我国的农村尚处在规模家庭经营方式下,农业现代化和机械化水平不高,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特别是一些有文化技术水平的劳动力,长期外出打工,留在家里的基本上是老弱妇幼者,这种低素质的农业劳动力难以

5、实现农业的现代化,同时也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进一步转移。(2)乡镇企业吸收能力逐渐减弱。在二元经济结构的城乡分割下,农村剩余劳动力最初是向乡镇企业转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由于乡镇企业过于分散,地区布局不合理,乡镇企业的聚集效应减弱,导致就业容量减少。另外,乡镇企业由于资金增密,生产方式逐步转向内涵式生产,因而对简单农业劳动力的吸引力越来越少。(3)城市吸收能力减弱,城镇化水平不高。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积极推进,引起城市职工下岗数量增加,城里就业压力日益增加。同时,我国城镇化的水平比较低,也无法吸收过多的劳动力

6、。从世界各国发展历史看,工业化、现代化进程都伴随大量人口转移,而在我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差距水平很大。2001年我国城镇化水平为37%,与同等GDP水平的国家比要低许多,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和发达国家的70%~80%。这都加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难度。(4)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加大了农民向城镇迁移的成本,从而进一步制约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现存的户籍制度,给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带来诸多的不便,比如他们无法取得同城镇市民同等的竞争能力和平等的待遇,没有相配套的医疗保障措施,子女上学受到歧视性规定等。另一方面也存在一些人为因素

7、,比如长期拖欠农民工的工资,有些行业明文规定不招农民工,甚至有的城市要求农民工进城后需缴纳暂住费、管理费、岗前培训费等等,这些都加大了农民工进城的成本,使许多农民工对进城打工望而却步。(5)农村劳动力自身文化素质低也制约了其向城市的转移。我国农村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的劳动力的比重高达80%,文盲半文盲占5.68%,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6.64%。在农业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只占农业劳动力总数的5%,这些劳动力因为无文化无知识无技术,导致无法从事高技能、高工资的工作,只能从事一些依靠体力的,甚至是无保障的工作。因此劳动者

8、素质低已成为阻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又一个“瓶颈”。3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路径选择及对策思考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一个国家二元经济向一元经济转化的必由之路,是发展中国家工业化,现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趋势。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因此我国庞大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