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

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

ID:10652700

大小:58.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7

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_第1页
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_第2页
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_第3页
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_第4页
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关于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研究的反思论文.freel.Featherstone)最早提出来的。他于1988年4月在新奥尔良“大众文化协会大会”上作了题为《日常生活审美化》(Theaestheticizationofeverydaylife)的演讲,认为日常生活审美化正在消弭艺术和生活之间的距离,在把“生活转换成艺术”的同时也把“艺术转换成生活”。“全球审美化”、“经济基础审美化”、“物质审美化”是德国学者沃尔夫冈·韦尔施在论文集《重构美学》中使用的概念,他认为,“审美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首要策略。”德国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议题是如此热衷,

2、以至芬兰学者格罗瑙说:“在最近的德国文化理论与批评中,对日常生活和文化的审美化的谈论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几乎就像昂格鲁一萨克逊文化批评者们一样热衷于谈论后现代性一样。”实际上,格罗瑙指出的这种现象不仅对德国、而且对整个西方社会都具有普遍性,1998年在斯洛文尼亚召开的第14届国际美学会议讨论的主题之一就是日常生活审美化。西方社会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审美化(aestheti-dzation),以至于当代社会的形式越来越像一件艺术品。这是弗恩特(EduardodeFuente)在2000年5月号的《欧洲社会理论杂志》发表的一篇文献综述《社会学与美学

3、》中提出来的。他纵览最近十多年来的西方社会学、美学著述后指出:审美化正在成为当代社会的重要组织原则。弗恩特在这篇文章中还转述了英国著名的文化研究者斯图亚特·霍尔的观点:“文化已经不再是生产与事物的‘坚实世界’的一个装饰性的附属物,不再是物质世界的蛋糕上的酥皮。文化现在已经与世界一样是‘物质性的’。通过设计、技术以及风格化,‘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的世界,通过市场营销、设计以及风格,‘图像’提供了对于躯体的再现模式与虚构叙事模式,绝大多数的现代消费都建立在这个躯体上。现代文化在实践与生产方式方面都具有坚实的物质性。商品与技术的物质世界具有深

4、广的文化属性。”霍尔指出美学已经渗透到现代生产中,商品具有文化属性,并且这种文化属性不再像蛋糕上的酥皮一样,仅仅是商品的一种装饰,而是融入到商品内部。不过,西方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理解并不完全相同。根据我们对西方学者论述的理解,日常生活审美化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艺术和审美进入日常生活,被日常生活化。二是日常生活中的一切、特别是大工业批量生产中的产品以及环境被审美化。首先,审美活动越来越超出纯艺术的范围,渗透到大众的日常生活中。原来在美术馆欣赏绘画作品,现在图像无所不在,原来在音乐厅聆听音乐,现在到处可以听到流行歌曲;原来在剧院里正襟危坐、聚

5、精会神地欣赏戏剧,现在电视里播放的电视连续剧可以很随意地观看,甚至可以一边聊天、一边做家务观看。随着电视进入千家万户,随着太众传播工具的扩散,图像日益替代文字,对受众进行视觉轰击。大众文化主要是视觉文化,艺术通过文化工业如电影、电视、录音、录像,进入了日常生活的各个层面,成为消费品的一种。精英文化走出象牙之塔,通过商业手段融合为通俗文化,进入寻常百姓家。这就是费瑟斯通所说的“击碎艺术的神圣光环,并挑战艺术作品在博物馆与学术界中受人尊敬的地位”。也是杰姆逊所说的,“文化已经完全大众化了,高雅文化与通俗文化,纯文学与通俗文学的距离正在消失,商品

6、化进入文化,意味着艺术作品正在成为商品”。另一方面,日常生活正愈加审美化,从而导致美学概念的不断扩张。韦尔施批判地思考了今日全球审美化的现象,探讨了美学的新外延和新建构。他写道:“毫无疑问,当前我们正在经历着一场美学勃兴。它从个人风格、都市规划和经济一直延伸到理论。现实中,越来越多的要素正在披上美学的外衣,现实作为一个整体,也愈益被我们视为一种美学的建构。”“审美化最明显地见之于都市空间中,过去的几年里,城市空间中的几乎一切都在整容翻新。购物场所被装点得格调不凡,时髦又充满生气。这股潮流长久以来不仅改变了城市的中心,而且影响到了市郊和乡野。

7、差不多每一块铺路石、所有的门户把手和所有的公共场所,都没有逃过这场审美化的大勃兴。”鲍德里亚本人在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时提出了“超美学”的概念。所谓“超美学”,指的是“美学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日常生活当中,因而丧失其自主性及特殊性。艺术形式已经扩散渗透到了一切商品和客体之中,以至于从现在起所有的东西都成了一种美学符号”。霍尔、韦尔施、鲍德里亚都谈到了经济领域、生产过程和商品的审美化问题。我国学者对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讨论主要集中在第二个层面上。二、我国学者关于日常生活审美化争论的焦点是什么有关日常生活审美化的问题在我国引起激烈的争论,形

8、成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一种观点主张正视(并不意味着价值认同)和积极研究我国日常生活审美化的现实,持这种观点的学者被称为“日常生活审美化”论者或倡导者;另一种观点对日常生活审美化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