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感的训练和培养

语感的训练和培养

ID:11019990

大小:34.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9

语感的训练和培养_第1页
语感的训练和培养_第2页
语感的训练和培养_第3页
语感的训练和培养_第4页
资源描述:

《语感的训练和培养》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浅谈学生“语感”的培养与训练甘肃定西安定李家堡初级中学郭建平摘要:语感是言语能力的核心,是语文传意现象的积用,学生阅读、写作、表达能力的提高往往伴随着语感水平的增强。语感的培养需要长期的历练、内化,需要师生双方的密切合作,既需要教师的指导点拨,更应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比较品评、联想感悟和生活体验中去培养训练语感。关键词:语感诵读品评联想感悟“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吕叔湘语)。所谓语感,是人于感知的刹那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有关的表象、联想、想象、理解、情感等主动自觉地联翩而至的一种心理现象,是对语言的一种迅速、敏锐、准确的感受能力。语感是一切文

2、字的基础,是读者思想认识通向作者内心的桥梁,是训练学生感知语言之精妙、洞察语言之精髓、把握语言之理趣的金钥匙。它强调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直觉感受,最终达到语言文字快速领悟的境界。作为学生,其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写作能力的提高和进步都伴随着语感能力的进步和增强。因此,“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将语文教学由过去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讲授训练模式”、“以技能为中心的示范训练模式”推进到现在的“以语感为中心的感悟积累模式”。因此,加强学生的语感能力的培养,是提高学生的语言素养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必经之路。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呢?一、在反复诵读中培养语感诵

3、读是培养语感的有效途径,它能使诵读者很快地进入语言文字所构建的情境之中,感受到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情意。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这实质上说明了诵读的重要性。诵读把书面的文字语言转换为声情并茂的有声语言,是眼、口、耳、心并用,多种感官参与的以声释义的活动。诵读,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思想内容,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能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诵读要“目视、口诵、耳听、心思”,多方面立体化感知文章,使文中之意皆出我口,文中之情皆出我心。只有通过反复的诵读训练,体会领悟文中的感情,加上适当的语气语调,才能产生较好的语感效果。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齐读、吟读、有感情地朗读、分角色朗读、演读、

4、听读等多种形式进行语感训练。对精读课文,教师要认真进行范读或放课文朗诵录音,并引导学生平时多听广播、电视播音、优秀的朗诵录音,让学生在听读中仔细品味语气、语调、语音和节奏,有意识地模仿并尝试朗诵练习,逐渐地提高朗读的技巧。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体会到语言文字的魅力,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进而熟读成诵,形成语感积累。语文教材中,有不少文质兼美的课文和语段需要进行背诵,学生背诵的文章多了,可以积累不少好词、佳句、名篇,在运用时随时提取,信口(手)拈来,不但对语感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还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二、在生活体验中增强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丰富的生活体验。每个人必须通过自己的

5、生命活动获得某种对生活的体验,才能去掌握言语所标示的东西及其背后潜藏的思想与情感。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用词混乱,是因为这些词没有跟他自己所做、所见、所观察和所想的东西联系起来”。是的,语言源于生活,生活是最丰富多彩的语言材料,是最佳的语言学习的环境,而且可随时、随地、无偿地使用。但学生身在生活中,“不识庐山真面目”,教师应该引导他们认识生活,关心生活,热爱生活。——生活中有故事,我们都是其中的演绎者;生活中有真情,是维系人与人关系的纽带;生活中有希望,是人们努力奋斗的动力;生活中有丰富的真实的语言,带着学生去观察、去聆听、去欣赏,甚至就是在青山绿水间走一遭,也会得到语言“感受”,受到

6、“熏陶”,形成“语感”。教师要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亲自参与、亲自体验。让学生在口语交际中感知语感,引导学生参加朗读、演讲、辩论,或指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复述,转述;让学生在写作练习中揣摩语感,练习扩写、缩写、仿写、改写、写读后感,读写结合;让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深化语感,把生活当作语言的大教材,立足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把学办事、学交往、学合作、学做人与运用语言,提高听、说、读、写实践能力结合起来,这样,就能开辟一片内化语言积累的崭新天地,就能使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跃上一个新台阶。三、在比较品评中训练语感比较品评,是学习语言,增强语感的另一重要方法。俗话说,有比较才有鉴别

7、,学生只有在不同语词、不同句式、不同语序的比较当中,才能发现文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品评语言的意蕴和情味从而培养语感。在阅读教学中,往往发现课文中有些词语虽然并不深奥,表层意思也不难理解,但用得精妙传神,耐人寻味。可通过减一减、换一换、调一调、加一加等形式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推敲、揣摩语言运用的准确精妙,挖掘其蕴含意义,从而有所感悟。这样,抓关键词句比较、咀嚼就能品出语气神韵,领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独具匠心,领悟语言运用的规范意义。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