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

ID:1105633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9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_第1页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_第2页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_第3页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_第4页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剖宫产指征在哪些方面增加,应用是否合理。方法:对2000~2009年剖宫产8125例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剖宫产指征在各方面大大放宽,社会因素、臀位、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相对头盆不称、高龄初产成为剖宫产的主要指征。结论:提高产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加强孕产期监护,医患配合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剖宫产率。【关键词】剖宫产;指征【中图分类号】R774.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0)009-0077-02剖

2、宫产是解决难产和许多产科难题的重要手段。近年来,随着剖宫产的安全性大为提高,剖宫产率逐年上升[1]。同时,由于产妇和家属的偏见,部分医务人员对手术指征掌握不够严格等因素,致使剖宫产率逐年上升[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10年来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旨在找出可能降低剖宫产率的措施,以便在保证母子平安的条件下,合理掌握剖宫产指征。1资料与方法5本院2000年1月~2009年12月分娩总数为8125例,其中阴道分娩5895例,剖宫产2230例,孕周为34~43周,年龄为17~43岁,平均25岁。统计各年就剖宫产率

3、及剖宫产主要指征的构成比,并分析两者的变化。剖宫产指征按社会因素、母亲因素、胎儿因素、头盆因素、其他因素进行统计。其中社会因素包括不良孕产史、珍贵儿、无任何手术指征等;母亲因素包括妊娠特有疾病、妊娠合并症、高龄初产、过期妊娠等;胎儿因素包括胎位异常、臀位、胎儿窘迫、羊水过少、脐带绕颈、巨大儿、双胎等;头盆因素包括头盆不称、产程异常、骨盆狭窄等;其他因素包括产前出血(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先兆子宫破裂、疤痕子宫等。统计学处理采用χ检验。2结果2.110年剖宫产率的变化:本院2000年剖宫产率为15.57%,以后呈

4、逐年上升趋势。2009年剖宫产率上升到31.86%,与2000年的15.57%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χ=56.69,P3.55其它因素:尽管Stark式剖宫产具有手术损伤小、更符合解剖与生理状态、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文献报道,二次剖宫产的腹直肌粘连发生率为25.8%,大网膜粘连发生率13.5%,腹膜、膀胱腹膜反折粘连发生率均为15.7%,合计为31.4%[8]。本文疤痕子宫的剖宫产率高达97.3%,占剖宫产数的4.56%,主要原因为医患双方都不愿意承担阴道试产的风险。据文献报道,前次为子宫下

5、段横切口者,阴道分娩的子宫破裂的危险性为1%。亦有研究认为,有一次剖宫产的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率高达80~85%[9]。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的适应症:①前次剖宫产术式为子宫下段横切口,术中切口无撕裂及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②此次妊娠具有阴道分娩条件,无相对头盆不称;③前次剖宫产指征不复存在,又未发生新的剖宫产指征;④无严重的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无其他不适于阴道分娩的内科合并症存在;⑤无再次子宫损伤史,如子宫穿孔、子宫肌瘤剔除、子宫破裂等;⑥本次妊娠距前次剖宫产2年以上;⑦产前B超观察孕妇子宫下段无疤痕缺陷;⑧患者

6、愿意接受试产并了解阴道分娩和再次剖宫产的利弊;⑨具有较好的医疗监护设备以及随时手术、输血、抢救的条件[10]。因此,为进一步降低剖宫产率,必须认识到许多孕产妇在一次剖宫产后的妊娠可以经阴道分娩,现代产科医生应抛弃以往“一次剖宫产,次次剖宫产”的观念,树立“前次剖宫产可经阴道分娩”的新观念,但病例选择应合适,并必须严密观察产程。5综上所述:剖宫产是解决高危妊娠和异常分娩,挽救孕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11],但也有许多并发症和后遗症,如临近脏器损伤,胎儿损伤等,且产后出血比阴道分娩高8~9倍,产褥感染率高10

7、~20倍。剖宫产率的上升不是一个单纯的医疗问题,而是一个文化、社会、心理等综合因素的复杂问题。所以要降低剖宫产率,应做到以下几点:①加大基层卫生人员培训,注重孕产妇系统管理,对高危孕产妇跟踪管理。②产前宣教剖宫产术的适应症及并发症,宣教阴道分娩的优势,对产妇和家属由于社会因素要求剖宫产的要尽量说服,使孕妇及家属树立自然分娩的信心,减少无医学指征剖宫产,从而减少二次剖宫产。③加强产时保健,提高产科医师和助产士的阴道助产提高产科质量,剖宫产将有所下降。参考文献[1]刘玲,冯小凤,易桂英.10年间剖宫产率及指征变化及

8、围产儿死亡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3,19⑴:4344[2]文天莲.10年剖宫产率及剖宫产指征变化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233~234[3]王允峰,郑淑敏,李爱阳,赵秀花.剖宫产2391例指征分析[J].中国实有妇科与产科杂志,2008,24:535~537[4]钟华.新生儿窒息406例产科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