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bank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bank

ID:11082691

大小:26.5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7-09

上传者:U-4187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bank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优化课堂提问 提高课堂效率bank》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优化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芦燕君在教学中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呢?课堂提问是其中重要一环。在此,笔者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谈一谈如何优化化学课堂提问,提高课堂效率。一、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我们必须清楚课堂提问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获取新知识,培养学生能力。因此,设计一堂课的提问时,应抓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弄清针对哪些问题展开提问,这些提问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有了明确的目的,在提问中就能做到有的放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如在高一讨论有关硫酸的性质时,提问是:在初中我们学过的硫酸的性质有哪些?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回忆并进一步熟悉硫酸的酸的通性及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以便和本堂课要学习的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相呼应,在学生脑海里构成一个有关硫酸性质的完整知识体系。在学习氯气的实验室制法时,分析反应原理后提出了如下问题:(1)反应物的状况怎样?(2)反应条件是什么?其目的是为设计气体发生装置提供前提条件。二、课堂提问应确保知识的科学性教学中,教师传授的知识和运用的方法及所提出的问题都应是科学的。某些问题需考虑学生知识的局限性。如果提出了一些不准确、不科学的问题,就会干扰学生的思维,影响教学质量,甚至误人子弟。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在科学性上下功夫,真正做到严肃认真,符合客观实际,要避免出现模棱两可的问题。如在讨论CO2气体的实验室制法中分析其收集方法时,若提问CO2气体比空气重还是轻,是不准确的,而应当提问在相同状况下,CO2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才是准确的。三、课堂提问应具有启发性教师在课堂提问中要特别注意提问的启发性,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少问学生对或不对、是或不是。提问中,一个问题往往有多种提问形式,我们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启发性更强的提问方式。如在《硫酸》的教学中,对钝化现象可直接提问什么是钝化现象?请同学们阅读有关教材。也可间接提问:稀硫酸可使铁、铝溶解, 那么冷的浓硫酸是否也可以使铁、铝溶解呢?请同学们到教材79面第二段中去寻求答案,并说明原因。显然,后一种提问形式启发性强,更能激起学生的求知欲,积极认真地去阅读有关教材,获取答案。四、课堂提问应注意渐进性渐进性原则要求教学按学科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顺序性进行。这也是认识规律的反映。因此,在课堂提问中,教师所提问题要符合本学科的逻辑系统,要掌握坡度,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如在《氯气》的教学中设计了一组提问:(1)画出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并分析其结构特点?(2)从结构特点分析氯气的性质特点是什么?(3)氯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形式是什么?(4)氯气的主要用途是什么?(5)实验室怎样制备氯气?按(1)一(5)顺序提问?符合化学学科知识的特点和学生的认识规律。这样的提问能引导学生建立“结构→性质→存在、用途、制法”的思维主线,以指导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气体摩尔体积时,设计的一组提问是:(1)请同学们计算标准状况下,1molCO2,1molO2,1molH2所占的体积各约为多少?(给出各自的密度)。(2)比较上述结果可得出什么结论?(3)什么是气体摩尔体积?(4)怎样理解气体摩尔体积?(5)在标准状况下,气体质量、气体体积和气体所含分子数之间具有什么样的换算关系?以上5个问题环环相扣,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把学生思维逐步引向深化。五、课堂提问应和学生已有知识及自身体验相联系中国许多古典小说每章回的结尾,常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这将引起看的人爱不释手,希望一章一章地追寻下去。这就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提出了新问题,使读者渴望知道“后事如何”。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应充分注意这一点,要善于将新的问题从某个侧面或某个角度跟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相联系,这样更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增强学生求知的主动性,提高课堂效率。也能促进学生运用已掌握的思维方法分析新问题,使思维方法更加熟练,更加完善,提高分析能力o如在引导学生讨论浓硫酸和铜的反应特点时,提问是:请同学们运用已学过的氧化还原反应原理分析该反应中哪种物质是氧化剂,哪种物质是还原剂?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该提问和学生已有知识产生联系,提问后,同学们积极主动地进行了分析讨论,顺利得出了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的结论。六、课堂提问应分层面向全体学生教学中, 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情绪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好办法。在课堂提问中,如果所提问题起点都是比较低的,基础好的学生可能不会动脑思考,这将影响他们的提高。如果起点比较高,基础较差的学生可能无从下手,这会消弱他们学习的信心,影响他们的进步。因此,课堂提问应难易结合,形式多样,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并且较易的问题让基础较差的同学回答,让他们体验成功的欢乐情绪,增强学生的信心。难的问题让基础较好的同学回答,鼓励他们从多角度,运用多种方法思考,以提高他们的综合运用能力。同时还要恰到好处地创设让学生“跳一跳,摘到桃”的理想情境。这样可形成一个全体学生积极进取的良好的课堂氛围如在学习硫酸的工业制法时,设计的一组提问是:(1)写出由S→H2S04的各步反应方程式(2)由上述反应可将硫酸的生产分成哪三步;(3)原料S和产品H2S04的量的关系怎样;(4)若以硫铁矿(FeS2)为原料,与以S为原料的不同反应式是什么?并找出FeS2和H2S04的量的关系。问题(1)主要针对中下学生;问题(2)针对中等学生;问题(3)(4)主要针对上等学生。同时鼓励上等学生运用两种方法,得出原料和产品的量的关系。这样分层次面向全体学生,可使各类学生都积极思考,各有所获,提高了课堂效率。七、课堂提问力求给学生美的感受人都是爱美的,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当爱一种美的事物时,就会产生某种强烈的、持久的审美情趣。中学生对美的事物的追求,同样会产生强烈的心灵震动,情感震颤从而发生强烈的审美情趣。因此,提问中,师应尽可能的引导学生进入某种美感氛围,结学生美的感受。教师可利用提问语言的生动形象、幽默、风趣,提问形式的不断更新,以利用演示实验、挂图、模型或多媒体等诱导提问,营造一种和谐偷快的氛围,让学生产生种种审美情趣,激发学习兴趣。如学习NaCl的晶体结构时,提问是NaCl晶体是由Na+和Cl-构成,其空间结构有何特点?提问的同时出示NaCl晶体的空间结构模型,学生发现其模型具有对称性美,从而对模型产生审美情趣,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分析模型特点,顺利了解NaCl晶体的空间构型特点。学习中学生感受到了美,便会积极认真地去认识美、理解美,从而提高课堂效率。总之,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取得良好课堂效果的重要方面。如何优化课堂提问,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不断探讨的课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