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

ID:11159669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10

上传者:U-3335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_第1页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_第2页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_第3页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_第4页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_第5页
资源描述: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解读《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新近完成的“2007中国居民零食专项调查”显示,60%以上的3岁至17岁儿童青少年每天都吃零食。吃零食是孩子的天性,由于公众对零食认识存在误区,且孩子们对零食的选择与消费尚有不合理之处,由卫生部委托编制的《中国儿童青少年零食消费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已经正式发布。这份《指南》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呢?一、何为零食?适当吃零食有哪些好处?零食是指“非正餐时间食用的各种少量的食物或者饮料”,零食作为一日三餐外的辅食,历来被视为孩子们的最爱,但大人往往持否定态度,认为吃零食不仅会影响孩子正常的膳食,而且对孩子的健康不利。其实,零食也是合理膳食的组成部分,对零食的摄取,只要把握好品种的选择、进食量及进食的时机等环节,对促进健康还是有益的。吃零食能够及时补充能量和营养素。从营养学角度来看,中小学生正处于长身体的特殊时期,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比成年人相对要多,三餐之外再吃一些有益于健康的小食品,能及时为身体发育补充一定的能量和营养素。6 零食携带方便,能充饥解渴。在特殊情况下,不能食用正餐或正餐质量不好,有零食在手,便可在课间和工作的间隙进食,起到临时充饥、保健作用;外出旅游,零食更是常备之物。吃零食能养生防病、健齿美容。一般情况下,多数零食都耐嚼,通过吃零食能锻炼牙齿;吃零食细嚼慢咽(即慢食)对人体健康也很有好处,可健脑、抗衰、防病、美容。在休闲时间越来越多的当今社会,零食还能满足休闲时的一种口感需要。轻松进食,在亲切、自由和愉快的情感之中,体验那种特有的悠闲、惬意、美味,在“润物细无声”中,便起到了养生防病的效果。吃零食能调节情绪,舒缓压力。美国耶鲁大学的心理学家发现,吃零食能够缓解紧张情绪,消减内心压力。在手拿零食时,零食会通过手的接触和视觉,将一种美好松弛的感受传递到大脑中枢,产生一种难以替代的慰藉感,有利于减轻内心的焦虑和紧张。二、《指南》�零食分为十大类、三个等级来推荐《指南》根据零食类别与是否有利于健康作了扇面图。扇面分为10个部分,分别代表10类零食,并概括了零食的营养价值与特点。这10大类零食分别是:糖果类零食、肉类及蛋类零食、谷类零食、豆及豆制品零食、蔬菜水果类零食、奶及奶制品类零食、坚果类零食、薯类零食、饮料类零食、冷饮类零食。6 根据每种零食的营养价值、特点与是否有利于健康,《指南》又将其分为三层,以绿色、橙色和红色分别表示3个推荐级,即:可经常食用、适当食用、限制食用。(1)可经常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丰富,同时是低脂肪、低盐和低糖的食品或饮料。这些食物既可提供一定的能量、膳食纤维、钙、铁、锌、维生素C、维生素E、维生素A等人体必需的营养素,又避免摄取过量的脂肪、糖和盐分。如:水煮蛋、无糖或低糖燕麦片、煮玉米、全麦面包、全麦饼干、豆浆、烤黄豆、香蕉、西红柿、黄瓜、梨、桃、苹果、柑橘、西瓜、葡萄、纯鲜牛奶、纯酸奶、瓜子、松子、榛子、红薯、土豆、西瓜汁、芹菜汁等。这些零食属于有益健康的零食,可每天食用。(2)适当食用的零食:营养素含量相对丰富,但是含有一定的脂肪、添加糖或盐等的食品或饮料。如黑巧克力、牛肉片、松花蛋、火腿肠、果汁含量超过30%的果(蔬)�料如山碴饮料、杏仁露、乳酸饮料等,鲜奶冰淇淋、水果冰淇淋、咖啡等。这些零食以每周食1~2次为宜。(3)限制食用的零食:营养价值低而且主要成分为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品或饮料,缺乏人体需要的其他营养素。经常食用这样的零食会增加超重与肥胖、高血压以及其他慢性病的风险。如棉花糖、奶糖、糖豆、软糖、水果糖等。这些零食每周不超过1次为好。6 《指南》将儿童、青少年分为“3岁~5岁儿童”、“6岁~12岁儿童”、“13岁~17岁青少年”三类,针对不同年龄孩子的特点,提出了内容科学、通俗易懂的零食消费指导意见。(1)3岁~5岁:没有选择意识,需要老师家长指导。3岁~5岁学龄前儿童期,是饮食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的重要时期,儿童常常模仿家长和老师。因此家长和老师要以身作则,教育和引导儿童正确认识食物,帮助他们建立有益健康的饮食行为。指南建议:吃零食不要离正餐太近,不应影响正餐的食量;睡觉前半小时避免吃零食;吃零食前要洗手,吃完零食要漱口;注意零食的食用安全,避免豆类、坚果类等零食呛人气管。(2)6岁~12岁:选择自主增强,饮食习惯形成。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体格、智力发育快速,运动能力、自主性、独立性增强,已经可以接受和理解食物与健康的相关知识。由于他们更多的时间在学校和家中,所以老师和家长有责任教导和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指南建议:学习了解不同零食的营养特点,不要盲目跟随广告选择零食;每天吃零食一般不超过3次;避免在玩耍时吃零食;养成多喝白水的习惯,少喝含糖饮料;注意个人卫生和口腔清洁,少吃街头食品。6 (3)13岁~17岁:进入发育高峰,零食为我所用。这个年龄段的青少年一般都是初中和高中的学生。此年龄段女孩在12岁、男孩在14岁左右即进入生长发育第二个高峰期――青春期发育阶段。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大脑功能和心理发育进入高峰,身体活动消耗大,学习负担加重,接触社会增多。此期儿童青少年对食物选择和购买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家长和教师应及时予以监督管理、教育指导,使其掌握营养与健康相关知识,保持平衡膳食以促进健康。指南建议:认识零食的营养特点,学会选择和购买有益健康的零食;根据运动和学习需要,在正餐之间吃适量零食,但每天食用不要太频繁;在休闲聚会和电脑电视前,警惕无意识地吃零食过量;不要以吃零食的方式来减肥。三、如何科学、合理地食用零食正餐是儿童青少年营养的主要来源,不能将零食当正餐。零食虽然有诸多好处,但由于零食所含的营养素远远不如正餐食物中的营养素均衡、全面,因此,尽管允许孩子吃零食,但不能以零食代替正餐,零食只能作为正餐的补充。吃零食要有所节制,不可过量。食用零食应控制次数,不能打乱正常的进餐习惯,更不能偏嗜某些零食;儿童青少年可根据年龄特点与运动消耗量适当增补零食,但每天食用零食的次数应该控制在3次以下,且量不能过大,以不影响正餐食欲和食量为原则。6 避免无意识地过量吃零食。明明是在看电视,关电视时才发现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吃完了两包炸薯片,一包爆米花……这些情景你肯定已经司空见惯,但就是在这样的无意识中,孩子们吃了过量的零食,此外,在聚会聊天时,在上网时,孩子们都会摄入过多的零食。因此,平时就要养成有计划食用零食的习惯,预先准备少量或者小包装的零食,避免无意识地吃过了头。合理安排进食时间。由于儿童、青少年代谢较成人快,容易出现轻微饥饿感,适当吃些零食可起到防止饥饿和增加营养的作用。特别是许多中小学生早晨急着赶去上学,有时很难有足够时间吃早餐或早餐吃得很少,到上第三四节课时,不少人�现饥饿、头晕和胃痛,甚至上体育课时晕倒。第二节课后安排加餐,对保证学生营养非常必要。此外,孩子吃零食不要距离正餐太近,中间至少相隔1.5小时~2小时,否则会妨碍吃正餐;临睡前也不应吃零食,以免增加胃肠负担,影响睡眠。编辑 谭 明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大家都在看
近期热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