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

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

ID:11440423

大小:432.50 KB

页数:39页

时间:2018-07-12

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_第1页
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_第2页
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_第3页
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_第4页
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_第5页
资源描述:

《课题作文_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三自作文课题交流课主讲教师:南中肖业鲲21世纪写作的重要性信息社会,写作包围着你。我写故我在!写作如同一剂良药。写作才能思维。写作才能展示自己实力。写作才能不朽。写作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其他艺术对写作的启示在艺术创作中,往往有一个重复和变化的问题。只有重复而无变化,作品就必然单调枯燥;只有变化而无重复,就容易陷于散漫零乱。在有“持续性”的作品中,这一问题特别重要。——梁思成《重复与变化》音乐就是一种时间持续的艺术创作。我们往往可以听到在一首歌曲或乐曲从头到尾持续的过程中,总有一些重复的乐句、乐段——或者完全相同,或者略有变化。作者通过这些重复而取得整首乐曲的统一性。——梁思成《重复与变化》在

2、艺术处理上,有时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宋朝画家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是我们熟悉的名画。它的手卷的形式赋予它以空间、时间都很长的“持续性”。画家利用树木、船只、房屋,特别是那无尽的瓦垄的一些共同特征,重复排列,以取得几条街道(亦即画面)的统一性。当然,在重复之中同时还闪烁着无穷的变化。不同阶段的重点也螺旋式地变换着在画面上的位置,步步引人入胜。画家在你还未意识到以前,就已经成功地以各式各样的重复把你的感受的方向控制住了。——梁思成《重复与变化》赋形思维写作离不开重复和变化(也叫对比)一、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引论(提出论点)论证分论点①:论据①+分析论证A、并列式本论论证分论点②:论

3、据②+分析论证并列论证分论点③:论据③+分析论证结论(回应全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引论(提出论点)论点正面论据(理论、事实)小结B、对照式本论(证明论点)对照论点反面论据(理论、事实)小结结论(评析照应)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引论(提出论点或论题)论证分论点①:回答是什么C、层进式本论(证明论点)论证分论点②:回答为什么层进论证分论点③:回答怎么办结论(照应)引论(提出中心论点、分论点)本论结论(照应全文)论证分论点1:论据+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论证分论点2:论据+分析论证总分式分论点并列或递进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议论文的四种结构模式里,蕴含着写作的根本原理。文章结构的原理

4、重复和对比是文章结构的原理。重复和对比是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文学作品例说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三个意象的重复绝望死寂小桥流水人家——三个意象的重复闲适温馨古道西风瘦马——后面三句四个意象的重复夕阳西下进一步渲染出悲壮苍茫、孤断肠人在天涯立无援的生命死寂感意象的重复渲染了浓重的绝望死寂感。第二句的对比之气反衬作用。塞马、秋风、蓟北——苍劲悲壮的文化特征杏花、春雨、江南——清新浪漫的文化特征主题:对比使人们对南北文化的特征感知的更加清晰、强烈。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两句话的重复、六个意象的重复,渲染出一种清冷孤独辛苦的生命感受。一、什么是“赋形思维”在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中

5、,作者对自己所要写的文章的立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进行渲染化、造势化、清晰化的思维操作技术。注:文章的立意即确立的文章主题二、赋形思维的操作模型(文章结构的原理)(一)“重复”与“对比”1、重复在主题展开的行文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文章立意(思想、情感、氛围、性格、特征、信息)相同、相似、相近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行文,以增强感染力、说服力、说明性程度的写作思维操作技术。目的:感受的强化,渲染,积累2、对比主题展开的写作行文过程中,选择那些和自己的写作主题、文章立意的主题信息、性质、意思、情调相反、相对、相背的文章因素进行谋篇、行文,以增强(反衬)文章的感染力、说服力、说

6、明力程度的思维操作技术。目的:感觉反差、鲜明。对比度越大效果越好。重复和对比是怎样的关系?无论“重复”还是“对比”,其本质都是一种处理上下文关系的思维行为。常常结合使用,“重复”和“对比”都是为了使立意更清晰鲜明、更有说服力、更有感染力。一篇文章要追求立意的统一性,所以往往以重复为主,对比为辅,对比也是为了反衬文章的立意。一篇文章可以没有对比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但绝对不可以没有重复性的写作赋形思维操作。注意事项重复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异构同质即外在形式上的差异有变化,内容性质上相同相近相似有时有一些文字既不属于“重复”的思维操作所致,也不属于“对比”的思维操作所致,而是对“重复”或“对比”

7、思维操作的内容和成果进行介绍、解释、说明。赋形思维模型的建构训练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100年后的今天,......”重复了4次“现在是......的时候”重复了7次“只要......,我们就绝不会满意”重复了4次对比:以上强化了“悲惨现实,坚持斗争”<——>以下强化了“坚决相信能实现梦想,获得自由”。“我有一个梦想”和“我梦想有一天,......。”共重复了9次“让自由之声从......响起”重复了10次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