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

ID:11473587

大小:97.76 KB

页数:14页

时间:2018-07-12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_第1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_第2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_第3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_第4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产业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构造地质学的回顾与展望地质学是一门探讨地球如何演化的自然哲学,是主要研究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构造、外部特征、各层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和演变历史的知识体系。地球自形成以来,经历了约46亿年的演化过程,进行过错综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同时还受天文变化的影响,所以各个层圈均在不断演变。人类在生产和探索奥秘的过程中,逐步认识地球的组成和结构,地球及其生物界演变的规律,特别是地壳和岩石圈运动规律,并为人类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矿产资源保护环境服务等,从而形成了地质学的发展历史。地质学历史悠久,作为一门传统科学,其研究主题和理念历经演

2、变,已形成了庞大的科学体系,因其在矿产资源和化石能源勘探等方面对社会发展所作出的贡献而被社会广泛了解。根据地质知识发展的程度,并参照其社会文化背景,可将地质学发展史划分为5个时期。①地质知识积累和地质学萌芽时期(远古~1450),以认识的直观和解释的猜测性为主要特征。②地质学奠基时期(1450~1750),其特征是随着自然科学的诞生,地质知识趋向系统化。对地质现象试作理性解释,并逐步建立了观察和推理方法。③地质学形成时期(1750~1840),一方面地质知识得到较全面的概括和总结,另一方面,人们将地质作用、过程和结果

3、联系起来加以思考,给予解释。地质思想、理论和学说十分活跃,由此初步形成了地质学体系。④地质学发展时期(1840~1910),其特征是地质知识和理论的发展,逐步形成了综合分析方法,初步提出了全球性地质发展史的认识。⑤20世纪的地质学(1910~ ),这一时期特点是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新的地质学说、地质学理论不断涌现,地质学分支学科之间日益相互渗透,地质学与地球科学的其他学科相互沟通,形成了全球性地质学体系。构造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主要分支,也是固体地球科学的一个主要基础学科。它不仅要研究固体地球的基础地质理论,而且在应用地

4、质学中起着重大作用。它探索地球物质组分和运动状态的空间分布、演化和富集有用矿产的控制因素,研究防治地质灾害、环境保护、大型工程建设等宏观的地质作用背景,因而得到了很大发展。在自然资源需求迫切的今天,构造地质学的研究,更是成为预测和寻找各类矿产资源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应用地质学的一个重要基础。全球构造地质的发展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一、19世纪后期“固定论”构造研究应始于19世纪中期,波蒙在1852年发表了“山脉体系简介”。其后,由于休士的重要研究,在其巨著《地球的面貌》(1885-1904年)中对全球构造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

5、,是19世纪地质学,特别是构造地质研究的出色总结,也为20世纪构造研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休士的主导思想是“固定论”和“冷缩说”。他以冷却为构造的动力源,以收缩和地壳缩短机制说明水平运动,以岩浆和火山活动说明地壳(岩石圈)的垂直运动。另一个重要人物是波蒙,早于休士。波蒙和休士的概念体系统治了整个19世纪后半期。像霍尔和丹纳的地槽学说都是在他们观点的基础上建立的。19世纪霍尔、丹纳提出地槽学说,经舒克特、德国的(1936、1940)、美国的凯依进一步研究,区分出地槽的不同类型,并讨论了其发育历史。施蒂勒提出的优地槽和冒地

6、槽类型、沉积的和岩浆活动的序列特征,以及造山带的概念,在构造地质学中有着重要影响。他们对地壳运动的空间观限于垂直运动和横穿山系的水平运动,没有认识到平行于山系的滑移运动。在地壳运动的时间特征上,“均变论”与“灾变论”的对立虽不明显,但却是长期存在的。波蒙(1830)提出构造变动是短期内突然形成的,立即引起了莱伊尔的反对。应该指出:现实主义的创始人霍屯同时是地层不整合的发现人和解释者,他并不是典型的均变论者。莱伊尔把均变论绝对化了,以致长期不能接受“进化论”的观点。波蒙关于构造运动的突变观点影响深远,是20世纪施蒂勒等

7、建立全球构造运动等时框架的重要支柱。限于当时的认识水平,19世纪的构造学者很少涉及地球内部的作用。二、20世纪60年代以前“活动论”20世纪初叶,构造地质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是瑞士的构造学派弄清了阿尔卑斯山系的巨大变形和水平缩短。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固定论”观点。当1912年魏格纳提出真正的全球构造活动论—大陆漂移说时,由于波蒙和休士的固定观点根深蒂固,引起了北美和北欧的英语国家的顽强反对。在欧洲,少数真正支持者来自阿尔卑斯学派,也是这个学派较早地明确摒弃了“固定论”观点。当时,阿尔刚(1924)对亚洲的分析和

8、施陶布(1928)对全球构造的论点都十分鲜明。特别是施陶布的著作不独涉及全球大规模的构造运动,而且提出壳下对流和地球自转变速作为动力机制的两个方面。但尽管如此,1926年的AAPG组织的会议对大陆漂移仍是一片反对声。实际上,在北美和北欧,直到50年代后古地磁研究有了重要突破,海底扩张的概念得以建立以后,大陆漂移的活动论观点才逐渐被接受。在这段时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