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

ID:13626640

大小:54.0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7-23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_第1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_第2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_第3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_第4页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_第5页
资源描述:

《2008年中国数量经济学年会入选硕博论文——企业 产业经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社会保障概论期末复习知识点整理考试题型:1、单选(10)2、多选(10)3、判断题(10,错的要改过来)4、名词解释(4)5、简答题(4)6、分析题(1)1、社会保障的特征社会性(社会保障的普遍性;以全体公民为保障对象、社会保障基金的社会性、社会保障运作的社会化)、福利性、互济性(具有统筹互济、分担风险的特征)、强制性(强制参加、强制缴费)2、社会保障功能社会保障功能是指社会保障在运行过程中所发挥的实际效能和作用。这种效能和作用表现在经济和社会两个方面。(1)经济功能:维持劳动力再生产、促进资金市场发展;(2)社会功能:体现社会公平、保

2、持社会稳定3、英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英国的社会福利体系包括收入性福利和实物性福利:(1)收入性福利:涵盖国民保险和非缴费性福利两部分。(2)实物性福利涵盖医疗服务、住房福利、教育和社会福利服务等方面内容。4、中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内容: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建立起来的。是社会保障体系中最核心的部分,保障的对象是整个社会成员中的劳动者群体。社会保险的基金,由国家、企业、个人三方共同筹集。社会保险制度包括职工养老保险、公务员养老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项目。)、社会救助(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最后一

3、道保障线。对象是社会中最困难的群体。资金来源于国家财政或社会捐赠。)、社会福利、优抚安置5、家庭保障方式的性质与特征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代际交换方式2、以土地保障为基础,自然就业和土地的稳定产出是经济支撑3、自然村落和族群社区是基本社会结构4、传统家庭伦理和社会规范是文化背景6、社会保障产生的历史原因和条件1)工业化的冲击: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趋于瓦解。封建土地制度日趋瓦解、圈地运动合法化、农村人口涌向城市、雇佣劳动者。工厂企业间竞争加剧、劳动力需求的减少、相对剩余人口。竞争和资本对劳动者的剥削、两极分化。2)家庭功能变迁:

4、家庭的经济功能受到了削弱;家庭的人口规模日益缩小;家庭结构日趋核心化;家庭失去了土地保障;强调国家责任的社会保障思想的兴起。7、伊丽莎白《济贫法》的背景:1492年新大陆发现以后迎来大航海时代;1498年亨利7世19号法令禁止拆毁20英亩以上土地的农民房屋;1514年伦敦近郊反圈地运动暴动;1530年乞食许可证的法律制度;1531年《乞丐和流浪者处罚法》8、伊丽莎白《济贫法》的内容(1)要求全国普遍设立收容贫民的济贫院,强调对贫民实施救济是每个济贫区的责任,并通过委任贫民救济官的方式建立起全国范围的地方济贫行政体系;(2)建立征税机构以

5、满足济贫资金筹集所需,并确定了从富裕的地区征税补贴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方(3)对有劳动能力的强健贫民通过提供劳动场所的方式促其自立;(4)对无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者,通过院内收容和院外救助两种方式进行救助;(5)对失依儿童,以孤儿院收养、家庭补助、家庭寄养等方式进行抚养。特点:兼有强迫劳动与福利救济双重性质。旧《济贫法》的基础是社会权利的不平等。旧《济贫法》在客观上促进了贫困救济形式的重大变化。9、“斯宾汉姆兰德制”18世纪下半叶英国部分地区实行的“斯宾汉姆兰德制”被视为就得保障形式土崩瓦解的前兆,是一种家庭津贴法,最早在伯克郡实行,其口号

6、是公平收人,体现了社会平等、互助互济的思想。手段不是强迫而是恩惠。局限:资本主义制度已经抬头,自由竞争已经成为社会发展主流,“斯宾汉姆兰德制”不鼓励竞争,不鼓励劳动力流动的作法,遏制了自由经济,注定了它必然失败的命运。10、新《济贫法》及其历史作用(1834年)面对农民的暴动,资本家也加大了抑压的力度,1834年斯宾汉姆兰德制被废除,同时济贫法被大幅度修改,出台了新《济贫法》。新《济贫法》出于减轻财政税收负担压力的目的,对接受救济条件的规定仍然十分严格苛刻,取消了院外救济,强迫需要救济的贫民重新回到贫民艺习所,接受残酷的苦役制度。全国统

7、一原则、劳役场检验制度、劣等待遇原则等三原则成了新济贫法的特征。作用意义:承认要求社会保护是公民的合法权利;将济贫权力集中为国家干预和政府介入对社会弱势人群的救助提供了组织保证;所确立的社会保障是公民权利和政府责任的原则,却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很好的基础。11、德国社会保险三法1883年:《疾病保险法》(世界第一部保险法);1884年:《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年:《老年与残疾强制保险法》。俾斯麦政府颁布的三种关于劳工的社会保险法,均由雇主与劳工联合组成的自治机构予以办理,由政府予以监督。均只以工厂和矿山的劳动者为对象,利用

8、当时的共济组合,劳动者三分之二,雇主三分之一,国家不予负担。灾害保险的保险费,全由雇主负担。老年残疾的保险费,雇主与劳工各自承担一半,再由政府对每一个人的年金进行一小部分补贴。此外,还以法令的形式规定了劳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