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ID:11478038

大小:47.00 KB

页数:23页

时间:2018-07-12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精品文档★《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下面是整理提供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欢迎阅读与参考。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一)  教学重点:  1.积累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用法。  2.通过体会文言语句的语气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仔细品味,体会邹忌的讽刺艺术。  教学难点:  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导入:  唐朝名臣魏征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

2、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  二、《战国策》介绍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23★精品文档★  《战国策》是经汉代刘向整理的一部历史散文著作。又名《国策》、《国事》、《短长》、《事语》、《长书》、《修书》。  三、自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准停顿。  四、阅读分析课文第一段  1.“徐公何能及君也”中的“及”与“虽悔之,亦无及

3、己”的“及”是否相同?  答:不同。前者是赶得上的意思,后者是来得及的意思。  2.“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中的“若”是何意?若还有哪些用法?  答:“若”是如、比得上的意思;与前文的“及”意思相同。“若”的用法还有:①你(若毒之乎)②如果(若业为吾所有)③好像(仿佛若有光)④像(其急若此)。  3.“自以为不如”中“以为”的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吗?  答:相同。都是认为的意思。  4.段中“美”有几种用法?  答:两种。“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意动用法,认为美的意思,前面的都是美丽、潇洒的意思。  5.吾孰与

4、城北徐公美”中“孰”是何意思?  答:“孰”的意思是“谁”;“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中的“孰”就是这个意思,他的用法还有:①哪、哪里(孰知赋敛之毒,有甚于是者乎)②仔细(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23★精品文档★③同“熟”(徐公来,孰视之)。  6.这一段开头写邹忌的外貌起何作用?  答:其作用是引出后文关于“美”的讨论。结合后文也可以表现邹忌的谦虚之意。  7.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为什么都说邹忌比城北徐公美丽呢?  答:因为他们或偏爱邹忌,或畏

5、惧邹忌,或有求于邹忌,都怀有私心。  8.邹忌与徐公比美而自认不如,这使他产生了什么想法?  答:他懂得了人们之所以夸耀他是因为他们各有私心。  小结:本段写邹忌通过询问别人,自己与徐公谁更美丽而反思,识破恭维之词。为下文进谏作准备。  五、联系实际叙述一件生活小事,谈谈你的感想。  略,学生发挥,让学生去感悟生活。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自译课文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第一堂课内容(抽查翻译情况)。  二、阅读分析第二段:  1.“于是入朝见威王”中“于是”与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6、  答:相同,表承接。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家原创23/23★精品文档★  2.“今齐地方千里”中“地方”的意思和现代汉语是否相同?  答:不同。这里是土地方圆的意思,现代汉语是“中央”一词的相对的意义。  3.“由此观之”的“之”作何理解?  答:助词,无意义。  4.邹忌是怎样分析“王之敝”的?  答:他采用类比推理,由平凡小事推到治国之道,由自己推及齐威王,由妻子推到宫妇,由小妾推到朝廷之臣,由来客推到四境之内的百姓。这种逻辑性强的推理,说服力强,浅显易懂,表明邹忌不光是

7、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也是一个善于纳谏的人。  5.能采用类比推理的方法阐明一个道理吗?  略,主要训练学生的推理能力。  小结:这一段写邹忌采用类比推理法进谏,表现了邹忌对齐王的忠诚尽责。  三、分析阅读第三段:  1.本段中三个“下”字,各应怎样理解?  答:第一个是发布的意思,第二个是下等的意思,第三个也是发布的意思。“下”的用法还有:①向下(敏而好学,不耻下问)②下面(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③落下(甫下数子,客已得先手)④拍(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⑤2016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独

8、家原创23/23★精品文档★下车(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⑥攻下(皆下之)。  2.本段中两个“上”的意思应怎样理解?  答:“受上赏”的“上”是上等的意思;“上书”的“上”是奉上呈上的意思。此外,上的用法还有:①上面(越王勾践栖于会稽之上)②皇上(上以无隐,益重之)③天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3.“时时而间进”中“间”的意思是什么?它还有哪些用法?  答:“问”的意思是间或、断断续续地;它的用法还有:①夹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