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

ID:7233051

大小:5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2-08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1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2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3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4页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应用文档-天天文库

1、立德践行慎教善导《邹忌讽齐王纳谏》教案九(7、13)教者:龙振一、教学目标(一)认识除蔽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二)掌握课文中的多义词,并能正确翻译课文中一些特殊的文言语句,解释其中某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三)领会课文设喻说理的写法。(四)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二、难点、重点分析(一)本文所表现的思想内容在今天有没有借鉴意义?分析:邹忌用自己的切身感受设喻,讽喻齐王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使齐国政治修明,国势强盛,这在当时有它的积极意义。因为广开言路,修明政治,客观上有利于人民,有利于社会进步。但是也应该看到,邹忌的进谏和齐王的纳谏,主要都是为了巩固齐威王的封建统治。由

2、于《战国策》主要是记载战国时代策士们的言行的,某些地方夸大了策士的作用,本文末尾所写齐王纳谏一年后,进谏者由多而少,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不过,封建国王们往往都是高高在上,刚愎自用,压抑迫害敢于向他进谏的人的,大臣们一般又都是奉迎谄媚,抬轿吹号,助纣为虐的。在这种情况下,邹忌的敢于讽谏,善于讽谏;齐威王在一定程度上的纳谏除蔽,修明政治也就成了难能可贵的事情了。(二)本文是怎样运用讽喻手法达到讽谏的目的的?分析:邹忌的善于进谏,表现在以自己切身感受设喻,巧妙地讽喻齐王。国君能不能广开言路,纳谏除蔽,修明政治,是一件关系国家兴亡的大事。但一开口就提到应该纳谏除蔽,往往会使他抵触,不易

3、接受。个人美不美的问题,妻、妾、客人和自己对这问题的看法是生活小事,很具体,又能引起国君的兴趣。这个生活小事同国家大事之间,在“受蔽”这一点上,有相似之处,可供类比,把两件事巧妙地联系,能收到很好的说服效果。课文先写比美的事情,以比美为后面的进谏除蔽作铺垫,这个铺垫写得比较详细。而且对各人的言行心理又刻画得生动形象,从而使“暮寝而思”悟出来的道理有很大的说服力,也就使得后面的讽谏有很大的说服力。比喻说理能用具体的事实说明抽象的道理,变深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变逆耳为顺耳,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但必须设喻精妙,比喻切当。要做到这两点,必须有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修养。

4、《古文观止》有一段对本文的评语:“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从闺房小语破之,快哉。”评得很好。(三)课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为什么详写邹忌与城北徐公比美的事情?分析:邹忌讽齐王纳谏,所谓“讽”,指的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邹忌所使用的比喻,喻体是他与城北徐公比美,问妻、问妾、问客,由于“妻私臣”、“妾畏臣”,“客欲有求于臣”,各有私心,俱不能从中得到“孰美”的正确答案。由此触发了邹忌的思考,联想到齐王必然受到更多的蒙蔽,“第7页共7页立德践行慎教善导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因而必

5、须纳谏除蔽。文章详写与徐公比美,正是为写讽齐王纳谏作铺垫,使读者明确“讽”时所用喻体的具体内容,透彻地显示纳谏除蔽的迫切性和必要性;由于比美具有浓厚的喜剧色彩,详写比美也增添了文章的幽默效果。(四)“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妻、妾、客三个人的答话能否互换位置?为什么?分析:不能互换位置。三个人答的内容都是说邹忌美,语言只有一两个字的增减或变化,但却反映了对话人物间的关系亲疏远近的不同。妻是热情地赞扬邹忌“美甚”,反映了妻对夫的偏爱;妾在家庭中地位卑微,因为害怕,不可能那样热情,客人的答话用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

6、语气更轻。(五)“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这句话语法结构有何特点?分析:句中“孰与”是一种固定结构,它表示的是“……与(和)……比,哪一个……。”上边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和城北徐公比,哪一个美?”又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意思就是:“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哪一个厉害?”(六)疑难词句举要与辨析分析:1.讽: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别人。纳:采纳,指上对下而言。谏:臣子向国君提意见,是下对上。题目是个“兼语式”:邹忌讽齐王纳谏,意思是:邹忌规劝齐王纳臣民的意见。2.不自信:即“不信自”,与上一篇课文中的“莫我肯顾”句法相同。3.与坐谈:“与”字后面省略了“客”字。4.我孰与城

7、北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孰与”、“与……孰”意思相同,都是“跟……比较,哪个……?”表示比较和选择。“孰”是疑问代词,相当现代汉语“谁”、“哪个”。5.孰视之:孰,同“熟”作仔细讲。之,指代徐公。6.暮寝而思之:寝,指在床上睡觉不一定睡着。之,指代白天的事情。7.美我:美,形容词用作意动,即“以我为美”。8.“今齐地方千里”一句中的“地方”二字:是两个词,“地”即土地、区域,“方”即面积、见方,与今天所说的双音词“地方”不同。9.面刺:刺,指责。面,当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